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厄爾尼諾或影響長江流域 住建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 發佈時間:2015-05-31 11:09: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暴雨天氣,長江中游到江南西部、松花江流域汛情較重,在雨勢最為猛烈的廣東,很多地區出現了特大暴雨。在汕尾海豐縣通往城區的公路全部被淹沒,積水最深處超過1.5米。受暴雨影響,湖南省郴州、株洲、永州等地突發洪澇滑坡等災害,很多村民被困。在廣西桂林永福縣12小時降雨量高達300毫米,暴雨導致流經縣城的西江、洛清江等河流超出警戒水位4米以上,縣城23處居民區被淹。

  而在鄰國印度則是另一番景象:過去一週的酷熱已經造成1800人喪生,最近一週以來,高溫天氣持續在印度肆虐,首都新德里的最高氣溫逼進46攝氏度,東南部一些地區的最高氣溫甚至達到48攝氏度。當地官員説,死者中有很多是老人,死因多為脫水或者中暑,印度氣象局網站公佈的報告顯示,安得拉邦和特倫甘納邦總體仍面臨高溫威脅,災害管理部門提醒民眾多飲水、外出時採取防暑措施,中暑後及時就醫。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最近得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連日來遭受罕見暴風雨襲擊,不少地區已經成為“水鄉澤國”。大雨所引發的洪水將當地的11條主幹道淹沒,數千輛汽車被泡在水上。當地8萬多戶居民失去了宮殿,就連電視臺的直播也一度受到影響。由於德州境內的河湖數量較多,連日來的暴雨已造成多處河湖口岸決堤,肆虐的洪水在不到2個小時的時間裏,席捲了周邊地區。約有400戶房屋被水淹沒。

  上述發生在全球不同地方的災難全都源於我們接下來所要關注的“厄爾尼諾”。目前,全球多國已經發出厄爾尼諾事件的預警。有分析甚至認為,這輪厄爾尼諾是“史上最強的厄爾尼諾”。真的是這樣麼?這輪厄爾尼諾對我國有哪些影響?

  “厄爾尼諾”一詞來源於西班牙語,原意為“聖嬰”。19世紀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和秘魯等西班牙語系的國家,漁民們發現,每隔幾年,從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會出現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層海水溫度明顯升高。後來,在科學上這個詞語用於表示在秘魯和厄瓜多附近幾千公里的東太平洋海面溫度的異常增暖現象。當這種現象發生時,大範圍的海水溫度可比常年高出3-6攝氏度。太平洋廣大水域的水溫升高,改變了傳統的赤道洋流和東南信風,導致全球性的氣候反常。

  從2014年5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出現了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到目前為止已經持續整整一年,媒體報道,之所以有這麼一個“史上最強厄爾尼諾”的説法,源頭來自美國夏威夷大學。這所大學的學者阿克塞爾?蒂默曼認為,這次厄爾尼諾的強度可能堪比1997年至1998年的那輪。但是,更具權威的美國氣候預測中心此前表示,目前“仍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我國國家氣候中心預測,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至秋季,將達到中等以上強度,並不會出現“史上最強厄爾尼諾事件”。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首席專家周兵:像巴西的乾旱,以及印度尼西亞的乾旱等,就是對厄爾尼諾的最顯著的響應。我國長江中下游到江南地區一帶也表現出了對厄爾尼諾的響應。前期四月到五月的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兩成到五成。

  提到1997年至1998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很多人可能記憶猶新,當時,那輪厄爾尼諾導致我國長江出現大水,華南地區持續暴雨。針對厄爾尼諾現象可能引發的災情,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也做出判斷,認為可能有較強厄爾尼諾現象,也會引發較強的災情,但是不會出現1997到1998年那樣的情況。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張家團:今年的年景總體偏差,可能有較強的厄爾尼諾現象,從1951年到2013年這60多年中,整個西太平洋地區發生了13次厄爾尼諾現象,13次的厄爾尼諾想像中有10次跟我們江淮和長江中下游發生的區域性洪水有關係。

  既然厄爾尼諾對長江流域影響較大,目前,長江流域的水情如何?防汛部門準備情況如何?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副局長程海雲:從目前到6月上旬,長江流域估計還有三次比較明顯的降雨,目前為止,長江所有大型骨幹水庫的調度都要在汛前降到汛限水位,三峽水庫也是在按照我們的調度,預計在6月10日削弱到汛限水位,所謂降到汛限水位就是所有的這些水庫都要把水放掉,迎接後邊有可能發生的大洪水。

  厄爾尼諾來了,同時也給我國長江中下游帶來更多的降雨,防汛部門要應對大江大河可能發生的災情。目前的防汛工作還有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城市內澇,為什麼城市內澇成為防汛的難點?現在又有何破解的嘗試?

  “城市看海”,是網友對內澇的雅稱,最早興起于2012年,好幾年過去,年年有城市看海,對於我國城市內澇的現狀,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張家團:城市的外洪內澇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2012、2013、2014這三年有一個統計,平均每年100多個城市受到外洪內澇的威脅,2012年有184座城市發生內澇,2013年234座城市內澇,2014年125座城市內澇,包括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問題是非常突出。

  為什麼會産生這種情況呢?在去年的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經驗交流會上,住建部部長陳政高一語道破:

  陳政高:現在確有一些城市只重視面子,不重視裏子,只重視地上,不重視地下,認為地下不出政績,基礎設施不出政績,尤其不産生經濟效益。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知道問題出在哪了,那就改吧,為了改善城市中內澇嚴重、水資源緊張等問題,目前全國有16個試點的海綿城市,顧名思義,這樣的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16個城市中,武漢是其一,武漢也是最早一撥“看海”城市之一,目前武漢建設海綿城市的投資規模超過百億:

  長江防總秘書長、長江委副主任魏山忠:好多城市看海,武漢也發生過,中國的城市在過去建設中對於現在這樣的發展估計不足,像武漢市正在研究城市的深排水,為什麼要深排水,因為淺層已經不太好做了,淺層已經是一些建築物構築物了,還有地鐵,一些管線。只能做一些深排,比如説在漢口、武昌分片做地下很深的主排水,然後引到裏面,排出去。

  排水管道的建設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前天剛剛結束的全國海綿城市建設培訓班上,住建部明確,海綿城市建設要爭取把70%左右的雨水在當地積蓄、滲透,要因地制宜利用好自然恢復、人工工程等辦法留住雨水。要推進區域整體治理。不僅要劃定區域,更要明確區域內的徑流控制要求。借鑒國外做法,研究實施雨水排放收費制度,在籌集資金方式上由政府單一渠道轉向社會多渠道籌資。據估算,海綿城市建設投資約為每平方公里1億元-1.5億元,是一個巨大的投資空間。當前,社會資本十分充足,企業熱情很高,應努力拓寬融資渠道。(記者滿朝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