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華裔可有大作為
- 發佈時間:2015-05-31 07:5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電(郝爽)“華裔青年要為‘中國製造’變為‘中國創造’貢獻力量,而實現這一目標,最重要的便是創新的文化。”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副總裁和全球投資經理鄒昊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表示。
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和中國海外交流協會舉辦的“第十屆世界華裔傑出青年華夏行”已于29日圓滿落幕,期間共有來自五大洲82個國家和地區的500位華裔傑出青年代表匯聚北京,共同探討中國發展創新之路。
鄒昊認為,要想為“中國創造”獻力,華裔青年應該多回到中國看一看。他此行參觀了中關村華創園及軟體園,留下了深刻印象。“中關村對華僑華人創新創業發展提供了很大支援,其基礎設施完全不亞於矽谷。”
針對部分人才放棄創新型小公司轉而進入國際型大公司的現象,鄒昊認為這對於“中國創造”的實現不利。“想要儘快將‘中國製造’變為‘中國創造’,就必須塑造起華裔高尖端科技人才的創業創新熱情。”
“由於創新需要眾多投入和極長時間的積累,因此將先進技術與人才帶入中國能使‘中國創造’的形成更加快捷。”根據以往的經驗和對未來的展望,美國華夏學人協會國慶基金會董事陸晶認為,華裔青年發現良好的項目及技術,應與中國國內相關領域企業與人才對接、合作,將中國創新水準、設計製造水準提升上去。
在新加坡從事數字傳媒及社交媒體的新加坡中國商會青年團理事李曉君通過調查發現,中國的部分科技已經比世界很多地方都領先。
他説,以微信為例,它幾乎將其他國際同類産品的功能融合到一個手機應用中,是非常創新的科技工具。在很多國家,微信相當流行,而當大家了解到它是中國的品牌時,震驚于中國的科技含量可以做到如此之高,甚至比美國很多應用軟體做得更好。
“很久之前,中國總是把其他國家的電子科技複製過來,但是現在很多中國的科技公司,構建了精彩實用的創新模式。如今,中國在崛起,很多外國企業也在學習中國的科技。”李曉君建議華裔青年將自己所接觸的先進理念與科技交流匯聚,為“中國創造”注入“智慧源泉”。
荷蘭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助理朱授恩指出,“製造”與“創造”的問題不僅僅出現在中國。“任何國家都會投入基礎研究和應用性研究,如何將這兩者結合起來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在一些歐美發達國家,兩者結合也並不緊密。因此,中國甚至可以通過良好結合兩者關係來超越歐美,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今,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越來越多,博士畢業人數甚至超越美國。對此,朱授恩認為,豐富的人力資源及海外人才資源是“中國創造”得以實現的重要條件。
“華裔青年對中國有深厚的感情,”他建議中國政府將優秀華裔創新青年引入中國的工作,給予創新人才更多柔性空間,加強華裔創新青年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將他們聯繫在一起,形成全球性的“華裔智庫”,共同構建富有創造力的中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