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江淮汽車:搞清為誰造車 著力把車造好

  • 發佈時間:2015-05-29 01:30:5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支撐中國品牌

  有資格成為中國品牌的代表,並沒有讓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失去冷靜。這位在企業摸爬滾打了30餘年的自主品牌老總,在採訪中不斷表達著兩個意思:一是江淮汽車做得還遠遠不夠;二是拋開種種的褒獎與解構,江淮汽車近幾年來不過做對了兩件事:搞清為誰做車,然後把車做好。

  這兩件事,本是汽車行業最簡單的問題,但對於江淮汽車等自主品牌而言,為了弄明白這“簡單”背後的東西,他們付出的是數倍于外國同行的堅持與努力。

  危機帶來契機

  與國之驕子的一汽、二汽一樣,起步于皖中江畔的江淮汽車也是中國汽車的淵源之一。

  從1964年建廠至今,五十多年間,江淮汽車累計銷售各類汽車371萬輛。截止到去年上半年,集團公司擁有總資産385億元,員工3.2萬餘人,擁有過百萬輛的整車産能、80萬台的發動機産能基地。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地方小廠,成長髮展為擁有自主品牌汽車中最完整産品線的綜合型汽車企業。

  51年的發展軌跡,註定不是一條直線。2013年,剛剛進入乘用車市場的江淮汽車,就遭遇到一次重大危機——轎車産品的品質問題,幾乎讓辛苦建立起的企業品牌毀於一旦。

  與更看重油耗與載重能力的卡車司機相比,開轎車的人不僅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更會在意車輛本身最微小的毛病,有著強烈的權利意識。對於做底盤起家、以商用車為根基的江淮汽車來説,對新市場的挑剔與殘酷,顯然準備不足。

  如今,回顧起那次教訓,江淮人坦承正是這場危機的當頭棒喝,讓企業有機會抖掉身上的包袱,從經營哲學的層次開始蛻變,由一家緩慢、被動、思維陳舊的地方車廠,逐漸成長為自主創新、充滿活力的學習型現代化企業。

  2014年下半年,一個銷售神話如炸彈落地般震徹了國內汽車市場——3個月突破10萬輛,自主品牌産品!?無數關注的目光,投向了瑞風S3,投向了江淮汽車。行銷?價格?外觀?配置?人們一邊用盡各種分析工具,試圖找出這款國産小SUV逆襲的秘密,一邊不住地嘀咕:為什麼是江淮?

  實際上,這款讓多少人跌破眼鏡的小型SUV,正是江淮開始弄懂為誰造車的見證之一。

  “起初S3定位於跨界車,但市場的發展趨勢表明,SUV才是值得開發的産品,於是我們果斷推翻不符合用戶需求的初衷。此外,我們根據客戶提出的建議,進行了大量修改。”江淮汽車技術中心設計總監朱忠華説。

  自2013年上海車展推出樣車之後,江淮汽車邀請了黑龍江、重慶、廣東、海南等全國各地15個典型客戶,對S3進行試乘試駕。最終,這些來自用戶的大量反饋資訊,令S3在刺刀見紅的SUV市場一炮打響。

  為客戶修改産品的過程,同樣也是江淮人“修改”自己意識與態度的過程。朱忠華介紹説,S3樣車最初的後視鏡體積較小,但還在安全法規要求的範圍內。設計團隊自認為足夠滿足駕駛需要。而客戶在使用後尖銳地指出:變道時沒有安全感。“我們立刻自己開上高速試了一下,果然如此。於是很快對後視鏡做了相應調整”。

  “創新需要先進的技術去引領,但同時也需要客戶的價值來支撐。”安進説。事實證明,之所以能夠在如此短時間內扭轉品牌危局,就在於企業從上到下真正統一了思想,真實做到了的“敬客經營”——根據客戶的需求來開發産品。

  “四高一山”為證

  搞清楚為誰造車,並不意味著能造出讓他們滿意的好車。每一種客戶群體對産品都有著不同的期望。有沒有能力滿足他們,考驗的是汽車企業最基礎的看家本領——製造。

  在今天的江淮汽車裏,有許多部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五年內六款産品獲得“中國芯十佳發動機”稱號的動力研究院,擁有94條自動化生産線的四大工藝車間, 坐落于都靈、東京等汽車名城的海外設計中心……但若要説最直接的一手體驗,那毫無疑問就是江淮汽車品質部的沈靜。這位面色黝黑的漢子,主要職責就是開著江淮汽車的每一款新産品,去天南海北最極端的地方使勁“折騰”。

  “沒有一家汽車企業的産品只能賣到南方,不能賣到北方。”對於自己工作的意義,沈靜把握得很準:“完全有可能客戶在海南買車,然後開到黑河去看極光,最後再去新疆吐魯番吃回葡萄。所以我們的車不能只在一種環境下玩得轉,而是要適應各種自然條件。”

  從2005年以來,江淮汽車逐漸形成一套完整覆蓋“高濕、山區、高溫、高原、高寒”的“四高一山”極端環境適應性試驗體系,測試的目的是考驗零部件及整車性能在各種工況下的産品可靠性。十年來,每一款新車型在走向市場之前,都先要在沈靜手下走一趟“四高一山”的極限之旅:溫度50℃的新疆吐魯番、濕度85%的海南島、海拔4750米的格爾木高原、溫度-40℃的漠河黑河以及山路破碎的汶川。扛不住的,回爐整改。扛得住的,才送出廠門。總之産品行不行,“四高一山”為證。

  在如此嚴苛的“折磨”下,江淮汽車産品的品質口碑近年來劃出了一條穩定的上升曲線。不僅在國內,巴西、委內瑞拉、東歐、東南亞等國門之外,江淮汽車都已成為當地百姓心中“高大上”的中國貨。

  更好的中國製造

  成為中國品牌,前提是成為中國製造最優秀的代表。江淮汽車近幾年的表現,足夠為自己的入選而背書。不過在身為企業家的安進那裏,一切都還可以做得更好。

  “電飯鍋是最普通的家電了。可中國人現在都跑到日本、南韓買電飯鍋,這説明什麼?”安進給出了自己的理解:一個國家的産業升級與結構調整,絕非僅指代高精尖的前沿行業和技術。所謂邁向中高端製造,是要用中高端的手段和要求,去製造各種層次的産品。

  順著這一話題,安進指出,我國汽車工業體系已經基本形成,産銷規模也連創歷史新高,總體上與國外汽車製造尤其是所使用設備的差距正在縮小,但在生産系統的智慧資訊化、柔性化、高效化、精細化等方面,在核心製造技術的掌握、先進製造技術的創建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對此,他認為,對於同為汽車製造大國的中國而言,要打造一個“中國製造2025”——中國的工業4.0的概念,特別是在基於全球化先進製造技術和中國技術産業轉型升級的運用與發展,必將會助推自主品牌進行産業結構升級和向高端價值鏈的突圍。

  當然,知道為誰造車,怎麼造好車的前提,是自己能夠説了算。只有真正的自主,才能帶來真正屬於中國的創新。

  “自主品牌的意義就在‘自主’兩個字上。只有自主,才有尊嚴。我們的發展確實還有不足,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不至於淪為別人全球佈局裏的棋子。”安進説。

江淮汽車(600418)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