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都是白富美?小心遇上土肥圓!
- 發佈時間:2015-05-29 00:37:22 來源:長沙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長沙晚報記者李素平
動輒百萬元的投資門檻,收益常常甩銀行理財、信託産品幾條街,只面向小範圍、小圈子開放……這些都是私募投資給人留下的白富美印象。然而,伴隨著資本市場的火熱和居民投資熱情的高漲,私募投資領域的一些違規行為可能涉嫌非法集資而遭重點整治。日前,中國基金業協會對北京6家機構作出處罰,採取撤銷登記、加入黑名單和暫停備案等處理,給投資者們敲響了一記警鐘。
6傢俬募機構遭處罰
日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佈公告稱,此前北京個別機構或其業務合作對象涉嫌以私募基金為名從事非法集資活動,給人民群眾的財産造成巨大損失,對社會金融秩序造成不良影響,嚴重損害了行業的聲譽和形象。其中,中金信安、中金賽富、中投金匯、山西和利已因涉嫌非法集資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華興泰達已被中國證監會移送當地打非辦進一步調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告稱,擬對上述機構依照規定撤銷管理人登記,並對有關責任人員加入黑名單。另經調查核實,首譽光控因其合作機構涉及非法私募活動已被基金業協會暫停備案3個月。
看似白富美的私募投資,緣何也會與非法集資沾上邊?據介紹,非法私募活動或未履行登記或無備案手續,或借用登記機構名義開展非法集資活動;或者通過公眾媒體,公開向社會大眾宣傳推介;或者表現為承諾保本保收益或以承諾預期收益率等方式,暗示保本保收益;或者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值得一提的是,有的金融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採用“飛單”方式銷售私募基金,而投資者對此並不知情,誤以為購買的是銀行的理財産品,一旦遭遇虧損,因“金融從業人員已離職”而投訴維權陷入困境的不在少數。
私募投資請避開雷區
事實上,私募基金管理人有嚴格的準入和約束,依法合規開展業務,不得有非公平交易、利益輸送、“老鼠倉”等損害客戶利益的行為;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或以承諾預期收益率等方式向投資者暗示保本保收益;不得不適當地宣傳、銷售産品,誤導欺詐客戶;不得進行商業賄賂;不得開展資金池業務或利用資金池借新還舊;不得採用P2P或眾籌等方式對外募集資金。
那麼,參與私募投資,如何辨別機構資質和其中的風險?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提醒投資者,遠離非法私募活動,除投資者需主動掌握與私募基金相關的法律知識,還應提高對非法集資活動的識別能力。首先需認識到,私募基金面向合格投資者募集,並不是大眾理財産品。且私募産品往往高風險,不承諾保本保收益,不公開宣傳。另外,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資者有嚴格的要求:應當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個人投資于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且個人金融資産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的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
同時,長沙市打非辦提醒市民,如發現身邊有以私募基金為名的非法集資活動或相關線索,可以蒐集相關證據向本地公安機關投訴舉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