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打開穩增長“工具箱”力保經濟目標
- 發佈時間:2015-05-28 19:22:5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5月28日電(記者王秀瓊 朱紹斌 張鐘凱)進入5月以來,中國政府頻頻“出手”的穩增長動作令人矚目。從貨幣、財政到産業、改革,國務院及各部委打開“工具箱”,沉著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分析人士認為,5月中國穩增長舉措密集出臺,對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將發揮重要作用。與2008年底中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採取的大規模刺激相比,這一輪穩增長力度並不小,且更注重效率和遵循市場規律,更強調從供給層面“固本”。但要讓其發揮實效,需要加快改革。
關鍵的時間節點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劉偉認為,去年以來,中國經濟中的下行趨勢日益突出,下滑風險較大,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變得十分明顯,這是此輪穩增長的動因。
今年1至4月,中國多項經濟指標走勢不容樂觀,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12%,低於全年增長預期目標15%。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7%。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隨後各項穩增長措施緊接而來。
記者粗略統計,自5月1日開始,國務院在22天裏發佈和批轉了十幾份與穩增長有關的文件,貨幣和財政政策加速向穩增長傾斜,投資這駕“馬車”也正在發力。
這一輪穩增長的時間節點十分關鍵。中國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長7%,與年度目標持平,而二季度已過一半,如果經濟下行勢頭不遏制住,上半年經濟降速太大,全年目標就難以實現。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認為,現在穩增長的任務很艱巨,預計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可能下降到6.8%,前期的貨幣和財政政策要發揮作用還要有一個過程,需要加大穩增長的力度。
“希望這一輪穩增長能在三季度發揮作用,二季度讓經濟觸底,三季度實現反彈,增速回到7%,四季度得到鞏固,達到7.1%左右,這樣就能達成今年7%左右的增長目標。”徐洪才説。
又一個“4萬億”?
同樣是在經濟持續放緩的背景下出臺,這一輪穩增長讓一些人不由得想起2008年底中國啟動的“4萬億”刺激計劃。經濟學家們認為,這次穩增長的力度很大,但與“4萬億”相比有質的不同。
“這次的力度並不一定比以前(4萬億)小。”徐洪才認為,現在中國經濟的基數更大,動員社會資本的能力也更大,而且現在中央提出“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不少地方的産業佈局更注重融入全球産業鏈,政府服務正在改善,民營企業的投資能力也今非昔比。
與“4萬億”出臺時不同,當時中國經濟在外部衝擊下增速直線下滑,而目前中國經濟的放緩更多是平穩的,政府的應對也更加“有備而來”。
“(2008年底)當時是迫在眉睫,燃眉之急,這次穩增長還是經過充分論證、有頂層設計的,減少了盲目性。”徐洪才説。
在他看來,這輪穩增長的核心是“穩投資”,而其中的關鍵又是運用PPP模式,這就意味著除了政府主導,民營企業對市場回報的合理訴求會在投資當中得到更多體現,項目論證和運營都要按市場規律來辦,這樣可以提高資本效率,減少浪費。
劉偉注意到,與“4萬億”主要是刺激需求相比,這一輪穩增長的最大不同是強調刺激供給,加強供給層面的管理,其核心就是降低企業成本。而此輪穩增長的各種措施,無一不是針對企業的融資、稅費、審批、交易等各項成本。
“刺激需求是給經濟打強心針,但現在投資、消費、出口的需求都起不來,病人打強心針是不固本的,生産者才是本,刺激供給就是針對生産者的。”他説。
劉偉指出,從投資來看,2008年“4萬億”出臺時,實體經濟是有投資需求的,而現在産能過剩太嚴重,地方也面臨更嚴格的預算約束,導致投資需求很弱。從消費來看,長期限制消費的收入分配問題、産品供給不足問題也都是刺激需求解決不了的。
改革:穩增長的必要條件
穩增長頻頻發力,能否發揮實效?深化改革被認為是重要條件。
劉偉指出,刺激供給要産生效應,必須要讓企業對市場約束足夠敏感,才能在市場成本下降後立刻有反應。也就是説,市場化改革必須深入,否則有些企業可以不受市場約束,那供給層面即使改善了也不能刺激企業投資和創新。
“如果市場化程度不夠深,強調供給管理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加強了計劃經濟的傾向。”他表示,國有企業、中央和地方的關係都是需加快改革的領域。
劉偉特別指出,地方政府激勵機制應儘快完善,以配合這輪穩增長對供給的刺激。“地方政府其實管理不了需求,因為貨幣、舉債都取決於中央政府,所以從需求層面考核地方官員作用並不大,應該從服務企業、降低企業創新風險等供給層面對官員進行考核”。
“很多政策很好,問題是要加快落實。”徐洪才表示,目前PPP推廣還沒有産生一呼百應的效果,很多民營企業猶豫不決,政府要改進對企業的服務,除了簡政放權,還要有所作為,按市場規律組織社會資本參與,對回報週期長、收益較低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事業項目給予適當補貼。
“政府官員‘懶政’現象是個很大問題,有些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可以把落實推廣PPP、提高項目資金到位率與政績考核掛鉤,以産生立竿見影的穩增長效果。”他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