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當“孵化器”成為新生産業代名詞

  • 發佈時間:2015-05-28 06:35:05  來源:燕趙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傳統房地産還能不能找到風口?

  毛大慶離開萬科,走上創業之路,方向是打造一個類似于WeWork的創投孵化平臺。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與籌備,這一創業計劃漸漸有了雛形。在毛大慶看來,房地産的出發點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與房地産一樣,國內的WeWork模式也分經濟適用、剛需、首改和再改。首先要有能力讓經濟適用型的公司快速變成剛需,再從剛需變成改善型。毛大慶表示,新的公司未來會做立體孵化器,不局限于一種模式,首改和再改可能是最大的客戶群。

  孵化器後面都跟著投資人

  房地産的出發點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我對客戶的理解,可能比好多做投資的、做IT的強很多。阿里巴巴上市那天晚上,我和鬱亮在新加坡開會,我就問鬱亮:“這個現象説明瞭什麼?”鬱亮説:“就是找到了風口。”傳統房地産是不是不在風口上了?我們還能不能找到風口?你找到這個行業的成長性,這就是風口。

  商業地産的變革不是研究在商場裏怎麼提高自己的經營效率,怎麼把商戶從賣衣服變成幹餐飲,這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案。商業地産的變革來自於整個經營方式的變革,經營資産的變革。我這個事情(WeWork)本質上也是一種商業地産,萬變不離其宗,沒有離開原來研究商業地産這件事。

  我認為中國的持有型、經營性的不動産將是偉大的事業。只不過這個東西不僅僅是你們認識的購物中心、寫字樓,一會研究萬達跟凱德的PK,萬科跟萬達的PK,其實真不是這樣。持有型不動産未來會有蓬勃的生機。

  在不動産這一塊金融的投資是很重要的,現在金融市場不是缺錢,是好多錢實際上投不出去,他們也在找好的項目。他們為什麼找我,投我這個空間?因為這個空間的成長靠的還是企業。我走訪了很多孵化器,我發現這些孵化器後面都跟著投資人,天使、VC、PE,一堆在那等著。他希望你孵化器做好了,企業有了成長,他們就有了新的管道可以來投資這些未來好的企業。

  做如家式還是香格里拉式

  研究孵化器業態,實際上現在千奇百怪,矽谷周圍有將近一千個孵化器。一千個他們都能存活嗎?還都能存活,為什麼?因為矽谷有魅力,所以孵化器才能存在。如果矽谷沒落了,那孵化器也就完蛋了,他一定是跟科技創新,跟智慧投資有關係的。我特別想做一件和智慧有關的事,而不再是和關係有關的事。

  國內的孵化器有很多很多種,有的是基於房租的孵化器,有的是基於股權投資的,然後用企業未來的增長獲取回報,這是投資者幹的事情。我們是房地産人幹的,房子肯定還是要有溢價的。

  還有多級孵化器,比如説一級孵化器是解決剛需的需要,這裡面的人群是拿不出太多錢的學生,是初始的創業者,可能孵化器都不是,就是一個培育的層次。到達二級的孵化器,已經有可能性存活,把這個小種子埋在上面,有各種各樣的培育措施,比如説找團隊,接洽投資,讓他們活下來再做大。

  矽谷的孵化器,WeWork不是廉租房。為什麼他做的貴?因為他提供的服務太好了,如果就是開一個房子,擺兩個桌子辦公,就沒有什麼價值。我也有首改,也有再改,也有經濟適用型的,都有。就像經營房地産一樣,五星級酒店一晚上兩百美金,住如家,就一百塊錢,是一樣的道理。我要做成如家式的還是香格里拉式的,這就是我要找的定位。所以我也在做産品,是跟房地産一樣的,所以我幹這二十年的房地産,放在這裡還是一樣的思維邏輯。

  我們未來會做立體孵化器

  我們未來會做立體孵化器,不會把自己限定在一個地方。就像萬科一樣,萬科的理念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你做任何一個工作,要抓住主流的客戶群。萬科的成功就是緊緊圍繞客戶做的,也許主流客戶群給你産生的單客戶的利潤率沒有那麼高,但是數量很大。

  我會和劉肖馬上合作做一個項目,在新公司的第一批項目裏,就有和萬科的合作,現在也有別的城市公司聯繫我,因為萬科有存量的寫字樓,未來合作空間很大。

  這個行業的風險和商業地産是一樣的,我的風險在於能不能儘快的招租,那麼多的創業者怎麼來這裡,這個又涉及到市場競爭。第二個風險,我是否能把成本控制好,這個東西是低成本運營的,我不可能搞豪華的東西。

  SOHO開始做3Q 一舉闖入O2O

  一場革命在SOHO中國內部悄無聲息地展開。一個貼上網際網路標簽的辦公短租産品——SOHO 3Q,佔據了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的日常。這位在中國房地産界一直以嗅覺靈敏著稱的大佬,期冀在網際網路時代引領移動辦公的新潮。

  過去買地蓋樓,現在是考慮消費端

  3Q,網路用語,“謝謝你(Thank You)”的簡寫。這個名字也意味著,這是一款貼近網際網路和年輕人的産品。少則一週,多則三個月,小到一個工位,大到一間辦公室,隨時隨地在手機移動端可預約選位和付款,享受WIFI、複印列印、咖啡等基本辦公服務,只需帶手機和電腦就可隨時來工作——這就是SOHO 3Q的主要內容。

  潘石屹稱他會先在SOHO項目試點SOHO 3Q,等成熟後將把這個産品帶到北京和上海外的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國家。他稱擴張將通過物業租賃和收購進行,但也不排除拿地開發。SOHO 3Q擴張所需資本投入極少,與房地産開發不是一個量級,投入回收特別快。2015年,SOHO將在8個項目中落地3Q産品。

  張欣稱,她過去花大把時間來買地蓋樓,現在需要花更多精力考慮消費端需求。怎麼讓更多人來租用辦公樓,怎麼建造更智慧的大樓來滿足移動辦公時代的新一代用戶。“現在,中國有一個很流行的思想改變,那就是,人們不願意租下一整棟樓,而更傾向於有一個移動的辦公空間。”

  這些碎片化的移動辦公需求,正是潘石屹、張欣力推SOHO 3Q的初衷。

  SOHO 3Q與WeWork有相同之處

  SOHO中國想用這個産品區別於擁擠的孵化器、嘈雜的咖啡館以及稍顯冰冷的各類商務中心。他們將用自由、平等、開放的氛圍,吸引年輕人來此辦公。這種模式與國外正火的合作辦公産品WeWork有很多相同之處,只不過,WeWork的網際網路色彩更濃,它甚至有自己的社交平臺——類似于LinkedIn的商務領域社交應用。

  2014年12月,WeWork宣佈完成一筆3.55億美元融資,估值衝高至50億美元。一時引得國內不少創業者效倣,據界面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能叫上名字的翻版WeWork的創業項目已不低於5個,他們也都是SOHO聘3Q潛在的競爭者。

  投行人士黃立衝創立的協縱企業港,就是雷格斯在中國的跟隨者。協縱主打“柔性辦公基地”概念,為中小企業提供可選擇的辦公空間,同時還提供管理諮詢、財務外包等多種服務。目前協縱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管理了約2.5萬平方米的物業面積。不過,如今黃立衝已把重心放在了都市白領公寓方面。與前者相比,白領公寓的受眾更廣,市場空間更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