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農業生産劃分三大區域

  • 發佈時間:2015-05-28 06:34:25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規劃提出

  耕地保有量在18億畝以上,基本農田不低於15.6億畝

  到2020年要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8億畝高標準農田

  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

  指導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27日對外發佈。根據規劃,全國農業將被劃分為優化發展區、適度發展區和保護髮展區三大區域,國家將因地制宜、梯次推進、分類施策。

  農業部表示,三大區域的劃分綜合考慮了各地農業資源承載力、環境容量、生態類型和發展基礎等因素,意在實現農業資源永續利用,更好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優化發展區

  東北區、黃淮海區、長江中下游區和華南區

  這是我國大宗農産品主産區,農業生産條件好、潛力大。農業部表示,應堅持生産優先、兼顧生態、種養結合原則,在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高的前提下,實現生産穩定發展、資源永續利用、生態環境友好。

  適度發展區

  西北及長城沿線區和西南區

  這一區域農業生産特色鮮明,但水土配置錯位、資源環境承載力有限,應堅持保護與發展並重,適度挖掘潛力、集約節約、有序利用。

  保護髮展區

  青藏區和海洋漁業區

  這一在生態保護與建設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應堅持保護優先、限制開發,適度發展生態産業和特色産業,促進生態系統良性迴圈。

  新聞延伸

  未來一個時期如何推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規劃提出五項重點任務

  27日發佈的《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提出,到2020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到2030年全國基本實現農業廢棄物趨零排放。

  規劃對未來一個時期推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五項重點任務:

  一是優化發展佈局,穩定提升農業産能。規劃提出到2020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到2030年全國基本實現農業廢棄物趨零排放。

  二是保護耕地資源,促進農田永續利用。要確保耕地保有量在18億畝以上,基本農田不低於15.6億畝,到2020年要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8億畝高標準農田。

  三是節約高效用水,保障農業用水安全。要實施水資源紅線管理、推廣節水灌溉、發展雨養農業,到2020年全國農業灌溉用水量保持在3720億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5,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88億畝。

  四是治理環境污染,改善農業農村環境。規劃提出到2020年實現化肥農藥施用量零增長,以及到2030年養殖廢棄物實現基本綜合利用,農業主産區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實現基本回收利用、農作物秸稈得到全面利用。

  五是修復農業生態,提升生態功能。要增強林業生態功能、保護草原生態、恢復水生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規劃提出,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56%。

  同步新聞

  《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國家標準6月起實施

  歷史文化名村應設指示牌

  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27日發佈《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國家標準。該標准將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

  標準由12個章節組成,基本框架分為總則、村莊規劃、村莊建設、生態環境、經濟發展、公共服務、鄉風文明、基層組織、長效管理等9個部分。

  村莊建設方面:

  標準規定了道路、橋梁、飲水、供電、通信等生活設施和農業生産設施的建設要求。明確規定村主幹道建設應進出暢通,路面硬化率達100%;要科學設置道路交通標誌,村口應設村名標識;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特色景觀旅遊景點還應設置指示牌。

  生態環境保護方面:

  標準規定了氣、聲、土、水等環境品質要求,對農業、工業、生活等污染防治,森林、植被、河道等生態保護,以及村容維護、環境綠化、廁所改造等環境整治進行指導,並設定了村域內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生活污水處理農戶覆蓋率、衛生公廁擁有率等11項量化指標。

  同時,標準還在經濟發展和公共服務方面作出了相關規定。

  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説,《美麗鄉村建設指南》作為推薦性國家標準,為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術指導,使美麗鄉村建設有標可依,使美麗鄉村建設有據可考。

  本組文圖均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