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強軍並不意味著走向美中對抗
- 發佈時間:2015-05-27 18:2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中國強軍並不意味著走向美中對抗
5月26日,中國政府發表《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全文約9000字,包括前言、國家安全形勢、軍隊使命和戰略任務、積極防禦戰略方針、軍事力量建設發展、軍事鬥爭準備、軍事安全合作等六個部分,這是中國首部專門闡述軍事戰略的專題型國防白皮書。
強軍是中國當前軍事戰略的重要支柱,也是白皮書的主要內容,白皮書專門從軍事戰略、軍隊建設和軍事準備三個方面闡述了中國軍事力量建設的發展方向。戰略層面,中國要適應周邊安全局勢日益複雜,海外資源、戰略通道、以及海外機構、人員安全保障的任務也日益繁重的新形勢,因此必須從原來靜態的、被動的防禦戰略向積極防禦戰略轉型。軍隊建設方面,白皮書指出要改變以往重陸輕海的思路,推動軍隊向機動作戰、立體攻防、近海防禦和遠海護衛並重、海陸空天多兵種並重的方向發展,並特別強調了軍隊的資訊化建設。
當然,從白皮書的內容來看,中國強軍目前的主要任務還只是在海、陸、空、導彈等各兵種各自的現代化和資訊化,還未進入到海陸空天諸兵種之間的全天候、一體化聯合作戰階段,對軍事力量與世界最先進水準尚存差距直言不諱,也表現出了中國在增進軍事透明度方面的誠意。
眾所週知,軍事力量是以經濟力量為基礎的,而軍事力量的發展又可以反過來促進經濟利益的擴張,因此,很多人認為軍事和經濟發展時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而事實上,歷史上很多軍事強國都陷入了越強大越不安全的“安全陷阱”。近代早期的西班牙擁有著實力冠絕歐陸的無敵艦隊,但集中在一起的巨型戰艦無法為往來于美洲和本土之間運送金銀的商船提供有效的護航,結果導致很多財富流入海盜和敵國之手。美國在冷戰結束後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擁有任何其他國家都難以匹敵的軍事和科技力量,但卻仍然難以避免恐怖襲擊、埃博拉病毒、網路駭客等威脅。造成這種“安全陷阱”的根本原因是新型的威脅總是層出不窮,國家安全需求也在不斷改變,而軍事實力的發展又往往滯後於形勢的變化。
要強化自身軍事實力又要避免陷入這樣的安全陷阱,就要確立起一種新的安全觀,也就是不僅依靠強化自身軍事力量,更要強調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和平與合作,強調通過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將安全威脅消弭于形成之初。正是為了因應這一需求,中國提出了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續安全的安全觀,而此次發佈的白皮書也明確表明瞭中國的軍事戰略也是在這一安全觀的基礎上確立起來的。
白皮書專門介紹了中國的軍事安全合作戰略,就是為了強調中國和平發展和積極參與國際安全合作的政策沒有改變,中國維護和平、促進合作的基本準則不會隨著軍事力量的逐步強化而發生改變。同時,中國參與國際安全合作也不是為了向其他國家索取安全,而是為了與世界各國通過合作實現共同安全。多年以來,中國一直致力於此,中國海軍在亞丁灣為各國商城提供護航,向馬利、南蘇丹、利比亞等國家派遣維和部隊等,也包括在非軍事領域的,如派遣醫務人員到非洲埃博拉疫區參與治療和防疫、中國地震救援隊到尼泊爾震區參與救援等。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強軍不但對中國是必要的,對世界和平而言也是重要的。在美中兩國和兩軍關係方面,也是如此。美國軍方也多次表示,兩軍合作的空間還很大。因此,中國強軍並不意味著必然與美國走對抗的道路,並不意味著重回冷戰乃至熱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