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王湘穗:美國對華戰略焦慮,癥結是什麼

  • 發佈時間:2015-05-27 16:18: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來正確認識中美關係

  中美關係已至臨界點?自美國著名的知華派學者蘭普頓今年5月提出這個問題後,在美國戰略學界引起廣泛關注,許多人都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他們普遍認為,中美關係自2010年開始發生急劇變化。儘管美中關係的根基還沒有坍塌,但是美國的主要政策精英日益傾向於把中國看成是美國在全球主導權的一個威脅,而在中國一些精英派別與民眾也把美國看作是中國獲得應有國際地位的一個障礙。美中關係的一些積極因素受到侵蝕,導致美中可能發生正面衝突的臨界點正在接近。

  基於以上判斷,美國戰略學者對中美關係發展表現出強烈焦慮,這是中美關係中出現的新變化。知華派學者人數雖然不多,他們的看法卻值得重視。因為與其他人相比,他們的意見更易被決策層所重視。當然,這其中少不了媒體的渲染,比如沈大偉就澄清説他那篇“中國即將崩潰”文章的標題,就是《華爾街日報》所起。

  應該承認,美國戰略學者的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至少美國今年以來已經逐步調整了在中國與周邊國家主權爭議中不持立場的做法,明確表明把釣魚島納入《美日安保協議》的範圍,並在行動上介入南海主權爭端;一些美國官員還通過媒體,發佈要在中國周邊加強軍事部署和派軍艦飛機進入的消息;美國重要智庫則發佈報告,建議調整對華政策,要針對中國出臺新的戰略,核心是制衡中國影響力的上升,而不是繼續助其崛起。這些事實都説明,美國方面的確在調整對華政策。

  實際上,從確立“重返亞太”戰略以來,美國對華政策已經開始調整。而美國方面最近的言論和舉動,只是落實這一龐大戰略的具體步驟。美國戰略學界知華派的擔憂,是對中美關係現狀和未來趨勢的真實反應。既然世界大勢的風在動、美國利益的幡在動,知華派的心也自然隨之在動。筆者與蘭普頓和沈大偉先生相識,拜讀過他們的著作,很尊重他們的學術素養,只是覺得智者千慮,難免一失:對中美關係這樣一個充滿複雜性的事物,實在不宜採用線性思維和做出點狀式的判斷。因為要正確認識中美關係的全局及其發展趨勢,必須跳出中美雙邊的局限,從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來把握。

  美國的“兩洋戰略”,是搞經濟合作小圈子

  什麼是世界發展大勢?概括地説,就是世界正在走向多極化。在過去100年,美國是整個世界體系的主導力量,代表著一种先進的經濟體系,有完整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擁有最大的經濟規模、最強的軍事力量、最多的盟友,還有強大的美元體系、科技創新能力,建構並維持了一套全球化的秩序,具有豐富的世界治理能力和經驗。

  進入21世紀,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已進入老態初顯的退行期,不再是二戰後那個雄冠天下的美國,也不是蘇聯解體後一超獨霸的美國了。如今的美國是形還在、勢已衰、力未竭的老老虎。美國勉力支撐著唯一霸權國的地位,卻要面對一個日趨多極化的世界。多極化世界的行為準則是分擔責任和分享權力。顯然,美國對此還不習慣。

  在“一超獨霸”的格局難以堅持的情況下,美國的戰略設計是“兩洋戰略”。就是以北美自貿區為中心,以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TTIP和跨太平洋的TPP作為兩翼,分別主導大西洋和太平洋。美國設想搞所謂高水準的經濟合作小圈子,排斥了主要新興國家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這也意味著傳統全球體系的失效和多極化的加速。

  美國戰略的矛盾之處,就在於既想一肩挑兩洋通吃亞歐,又想自身利益最大化,然而不分享利益就沒有夥伴,“兩洋戰略”就難以實現,即使實現了也無法持久。主導國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核心矛盾,也導致了美國戰略的悖論。裝不下世界多樣性的制度體系,沒有辦法成為適應多極化世界的新制度體系。“兩洋戰略”把俄羅斯、中國、印度、巴西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都排除在外,無論美國如何努力,“兩洋格局”最多只能成為向世界多極化發展的一個插曲式過渡階段。

  中美關係的癥結:美國接受還是排斥世界的多極化趨勢

  對美國來説,從“一超獨霸”向“兩洋格局”發展還可以接受,但要真正實現多極化,承認世界其他國家的平等地位,確實是難以適應。長期擁有世界性的霸權容易産生對權力過度依戀的後遺症,美國顯然還沒有做好把其他國家作為平等夥伴的心理準備,因而容易把快速發展的中國當成是美國的主要威脅。中國崛起推進著世界多極化的進程,儘管中國發展並沒有威脅美國本身,卻撼動了美國所主導的全球秩序。因此,無論中國如何解釋自身發展的無害,都難免被視為美國的競爭對手。

  明白了這一點,就找到了中美關係的癥結:接受還是排斥世界的多極化趨勢。美國只有承認多極世界,才會真正接受中國的復興,中美才有了平等相處的基礎。不然,就會衝突不斷、漸行漸遠。最近美國偵察機在南海的挑釁偵察和CNN對此事的報道,恰恰表明美國對中國崛起的焦慮感和霸主式的傲慢。美國越是施加軍事壓力,就越會增強中國抵禦安全威脅的努力,加速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從經濟到政治、安全的“脫美化”。

  大勢難違,中國要有戰略定力,耐心等待美國適應世界多極化趨勢的轉變。對中國來説,也要克服快速發展産生的速度眩暈,不要高估了自身的能力,確定中國的目標只是當好多極化世界中的一員。就像蘭普頓先生所期待的那樣,美國要重新思考戰後其在亞洲的主導地位,中國要重新校正其對力量的理解,那麼美中在亞洲就可能達成長期的和諧。看來中美關係只能順大勢而為,這樣做才能消除焦慮,減少對抗,保持淡定。▲(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王湘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