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建設美麗鄉村不能靠想當然

  • 發佈時間:2015-05-27 08:31:0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朱啟臻

  對鄉村建設的片面認識主要有三方面表現:一是認為洋的才是美的,二是以城市文化取代鄉村文化,三是重外表而輕內容。認識鄉村價值,首先要認識到鄉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還要特別注意鄉村的差異性和鄉村價值的不可替代性。如此,美麗鄉村建設才會少走彎路。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依據十八大提出的美麗中國的理念,第一次提出要建設“美麗鄉村”的奮鬥目標,美麗鄉村建設就成為熱點話題。人們就開始思考美麗鄉村到底該“美”在哪?應該説,美麗鄉村創建有喜有憂。喜的是各地創造了很多經驗,涌現出一批自然美、生活美、社會美的最美鄉村。憂的是人們對美麗鄉村的理解存在諸多錯誤,導致靠想當然來改造鄉村,以至於出現大面積的鄉村破壞,給社會穩定埋下隱患。

  對鄉村建設的片面認識主要有三方面表現:

  一是簡單地認為洋的才是美的。試圖用“洋”鄉村代替中國的“土”鄉村。在美麗鄉村建設規劃中把國外的鄉村民居樣式搬到中國的鄉村,打造了諸如“荷蘭小鎮”、“瑞士民居”、“日式風格”、“域外風情部落”等,看不到中國自己鄉村的價值。殊不知鄉村是一個文化集合體,牽強附會地搬來了一些空的外殼,難以適應中國鄉村生活和文化,實屬不倫不類。

  二是以城市文化取代鄉村文化。把鄉村當成落後、愚昧的代名詞,認為城市的一切都是好的、先進的,鄉村一定要被城市所取代。提出要按照城市建設的思路改造鄉村,比如認為樓房比平房好,發動大規模拆村運動,逼民上樓;認為城市衛生好,就要消滅鄉村家庭養殖業,並導致鄉村垃圾問題;還有在鄉村複製城市文化,而忽視了鄉土風情的保護與發展。其結果把鄉村文化建設成了無根的文化。

  三是重外表而輕內容。追求看得見的光鮮,而不理解美麗鄉村建設的內涵。熱衷於建新房子,“塗脂抹粉”,搞各種各樣的形象工程。美麗鄉村的內在美是一種和諧的生活方式,有人歸納為是根植于內心的修養,是無需提醒的自覺,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和為別人著想的善良。説到底美麗鄉村的內在美表現為人們的精氣神和生活態度。

  除了以上三種表現外,還有人把村落保護與鄉村發展對立起來,不論哪一種表現,究其原因都是對鄉村價值與功能缺乏認識。鄉村在其長期發展演化過程中,形成了特定的結構和功能,有其特定的發展演化規律,鄉村價值與村落建築、形態、自然與社會結構、文化等融為一體,甚至一草一木都被賦予深刻的文化意義和鄉土情懷。

  怎樣才能認識鄉村價值?首先要認識到鄉村是一個多功能的不可分割的整體。鄉村有形和無形的,物質和精神的諸多要素,涵蓋了山、水、田、林、路、民居、村落、公共設施,也包含了風俗、信仰、習慣、生活方式、精神和態度。這些要素交織在一起、鑲嵌在一起,彼此依存,有機結合表現出生産、生活、生態、社會、文化等一系列的功能。如果任意改變某個要素,就會影響到其整體功能的發揮。以民居形態為例,鄉村典型的民居是農家院,不僅適合鄉村生産,也構成了特定的鄉村社會關係;農戶透明特點,是鄉村輿論、教化和誠信文化以及和諧社會關係的基礎。如果變農家院為單元樓,就徹底改變了鄉村生産、生活和社會結構。“上樓返貧”現象就是因改變民居形態而導致生計受損的典型。

  其次,認識鄉村要特別注意鄉村的差異性和鄉村價值的不可替代性。由於各地歷史、環境、資源、生活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習俗、信仰和地方知識,構成中國文化寶庫的重要內容,蘊含著對生産、生態和生活的重要價值,如果按照某一預設的模式複製千篇一律的鄉村,文化差別就會被消滅,文化載體消失,鄉村文化也就不復存在。當我們從生態文明視角重新審視鄉村價值時,就會發現鄉村承載的是一種嶄新的文明形態。只有認識到這一點,美麗鄉村建設才有基礎和目標,才會少走彎路,才能把鄉村建設得更美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