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城鎮化要重拾鄉村文化價值

  • 發佈時間:2015-01-29 03:29:5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英洪

  農村文明和城市文明相互依存、功能互補。在城鎮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重新拾取鄉村文明,不僅是應然之義,也是不能回避的路徑選擇。

  “浩浩湯湯何日現,蔥蘢不見夢難圓”,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如何認識並利用鄉村價值不僅是當前整個社會的鄉愁關懷,而且是城鎮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回避的核心問題。農村文明和城市文明不在高下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功能互補的關係。城市文明是農村文明孕育出來的文明,城市文明的根在鄉村。所以既不能把城市文明淩駕於鄉村之上,也不能把鄉村文明淩駕於城市文明之上,兩種文明要相互取長補短。

  隨著工業化進程和人口增長,中國城鎮化的進程正加速推進。然而在另一方面,城鎮化也對鄉村文明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改變。工業化和城市生活垃圾對鄉村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過量農藥化肥使用和工業添加劑對農産品品質安全構成威脅;遷徙流動對家庭結構和家庭倫理的影響不容忽視;幾千年鄉村居住方式和傳統習俗在集中上樓的大背景下正消失于無形;傳統熟人社會的社會格局面臨肢解。

  城市化、現代化對鄉村文明價值造成的破壞是因為城市文明、工業文明標簽化地高於鄉村文化,在城鄉變革過程中缺少自下而上的基於農民主體的考慮,在實踐中以工業化和城鎮化為主導導向,忽視了鄉村文明對未來整個社會的巨大價值貢獻。

  實際上,鄉村文明的作用不僅體現在傳統鄉土中國,也必將在未來城鄉格局發揮重要作用,有必要重新認識鄉村價值,並把鄉村文明價值與城鎮化進程相結合。鄉村文明對社會的價值至少體現在生産、生活、生命、生態、文化和旅遊等六大方面。鄉村是農業生産的主要空間和載體。農業生産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們不能認為住在幾十層樓上,就忽視樓底基座的價值。我們可以不要手機、不要豪車,但不能沒有糧食。人類從鄉村走來,鄉村孕育了人類的真正家園。即使進入了城市社會後,仍有很大比例的人口居住生活在鄉村。鄉村是大自然為人類修建的生命樂園。作為第一産業的農業,不僅生産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也提供人們須臾不可離的生態環境。中國幾千年的農耕文明,蘊涵著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態文明。重新認識並保護鄉村的生態價值是新的時代課題。“竹籬茅舍風光好,高樓大廈總不如。”鄉村文化中更多的是自然、情感和純樸,更具有生命的自然感和歸屬感。鄉村休閒觀光旅遊是一種回歸自然的旅遊,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旅遊,是一種接地氣、凈化心靈的旅遊。

  然而,城鎮化不是“親鄉村”的發展過程,不會自然而然地、恰如其分地汲取鄉村文明的長處,需要轉變觀念,不能以城市的觀念去改變農村,以城市的觀念消滅、取代農村。必須樹立城市文明與農村文明具有同等價值,尊重農民意願和選擇,不強行改變鄉村生活形態。除了要改變觀念,還需要約束權力、公權的隨意性(尤其是城鎮化佔主導地位背景下的公權)。此外,工商資本的下鄉逐利,在給農業生産帶來現代生産要素的同時,也對鄉村社會組織形態、鄉村個人尊嚴和權力構成了不能忽視的影響和挑戰。對資本要趨利避害,既不是徹底消滅,也不是盲目放縱,要駕馭工商資本。

  農業和鄉村文明不應是傳統和落後的代名詞,而應是社會發展重要的一環。無論社會如何發展,也不能擺脫土生土長的文明傳統,要弘揚鄉土文明中優秀的一面。在城鎮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重新拾取鄉村文明,不僅是應然之義,也是不能回避的路徑選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