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資訊化縮小教育差距
- 發佈時間:2015-05-27 05:28:09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孩子們的校舍變堅固了、教室變明亮了、上學的路不再崎嶇不平了。另外,他們可以和城裏的孩子一樣,使用電腦學習了!”在日前舉行的“智慧教育·新希望公益中國行”活動啟動儀式上,了解到巨大變化的攝影家解海龍動情地説。
24年前,作為《中國青年報》的一名攝影記者,解海龍從安徽六安市金寨縣希望小學出發,用相機記錄下了中國鄉村小學的變化,他的攝影作品《大眼睛》由此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標誌性照片。
20多年過去了,師生們的希望已經從有一間教室、一張課桌、一台電腦,轉到了能和城市裏的孩子們一樣享受到優質的教學資源。在資訊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讓人們深思的是,在跨越了硬體設施的鴻溝後,如何讓優質的教育資源、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新穎的教學模式覆蓋到偏遠貧困地區,實現教育公平發展和品質提升?
這恰恰是“智慧教育·新希望公益中國行”活動所關注的。為活動提供技術支援的“一起作業網”創始人兼CEO劉暢告訴記者,之所以參與到活動中,就是希望利用好網際網路平臺,將豐富的教育資源送到貧困落後地區,讓這些地方的孩子們有機會與城裏的孩子一樣,分享優質的學習資源,讓學習真正成為一種美好的體驗。
教育部《教育資訊化十年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以教育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難題,是加快我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重大戰略抉擇。“十二五”期間,建設基礎教育“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促進教育資訊化和教育公平。
得益於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許多偏遠鄉村學校能有機會近距離地接觸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作為活動的首個受助學校,金寨縣希望小學將建立“智慧教育·新希望 一起作業實驗室”,“一起作業網”將為該實驗室提供價值百萬元的優質線上學習資源,學校師生將很快擁有自己的線上學習賬號,與全國的小朋友一起快樂學習。
“這是六安市發展智慧教育的一次機遇,借助於公益的力量,將讓山區教育儘快插上科技的翅膀。”六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何穎表示,將努力把學校教育資訊化工程打造成山區教育的樣板工程、精品工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