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趙與他的“走心”收藏

  • 發佈時間:2015-05-26 11:33:31  來源:南寧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見習記者 張佳峰

  老趙名為趙愛國,中國錢幣學會會員,廣西錢幣學會常務理事,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産專家組成員,中國收藏家協會金融票證聯誼會副會長。自1980年以來,他專門做金融和銀行史實物資料的收藏、整理和研究,在金融史、銀行史實物上的藏品數量與品質在國內可算首屈一指,2013年12月曾在中國錢幣博物館進行一場央行票證實物專題展——“激情燃燒的記憶”。

  “這是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2000年的南湖公園的門票,這是90年代人民公園的門票,連電瓶船票我都有收藏。”記者第一次見到趙愛國的時候,他正在廣西錢幣博物館的會議室裏整理收藏的各類現代門票。雖然這些東西目前投資價值不高,但是老趙還是把它當作心愛之物。誰又能想得到,就是眼前的這位樸實的老人曾經受邀到中國錢幣博物館舉辦央行票證實物專題展。

  聞名遐邇 藏200萬件藏品

  如今,他在全國錢幣收藏圈裏聞名遐邇,在金融史、銀行史實物上的藏品數量與品質在國內首屈一指。

  對於老趙來説,不管值錢不值錢,只要他看準了,他都會盡力去收藏。談起自己的藏品,他不無驕傲地説:“估計有十五大門類近萬個品種200萬件藏品。”

  老趙的藏品包括革命歷史貨幣、第一套到第三套人民幣、票證、債券、股票、度量衡、算盤、銀行卡、算盤等。這些都是他30多年來的苦心收藏。由於藏品太多,他的客廳、房間、車庫,甚至弟弟家閒置的房子都被堆滿。

  別人都説老趙收藏的東西很雜,但是老趙有他自己的看法。“這些東西都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都是我國勞動人民用過的,留下來的寶貴産品,所以我也抱著搶救的態度,不讓這些東西銷毀,不然就可惜了。”

  源於顯擺 成于用心

  在老趙的眾多收藏品種中,第一件藏品就是人民幣。1980年,老趙由工廠調入中國農業銀行廣西柳州市鹿寨縣支行任駕駛員,他因此有機會見到銀行裏的不少稀罕玩意。當時市面上流通的是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在銀行工作的老趙偶爾能見到第一套人民幣。老趙通過兌換獲得那些少見的人民幣,以便在聊天的時候跟朋友顯擺:“你們見過這樣的錢嗎?”朋友的佩服和鼓勵,讓老趙走上了收藏的道路。

  除了興趣,老趙收藏的另一個動力來源於收藏品的增值性。老趙在收藏第二套人民幣的時候,對蘇聯代印的3張大額面值紙幣幣種“三元、五元、十元”一見鍾情。1992年,他在南寧市朝陽溝花了1350元買了一張品相較好的10元錢,據估計,現在這張錢價值30萬元。“要有獨到的眼光,去鑒別收藏精品,這些東西今後的價值一定會看到。”老趙説。

  收藏“走心” 冒險也要得到

  老趙在收藏的道路上收穫過許多樂趣,但是他也像其他收藏者一樣,被騙過,也有過擔驚受怕的時候。2010年的一天,老趙在北京報國寺古玩市場裏閒逛,一個地攤上的銀行公章引起了他的注意。老趙蹲下仔細端詳,發現這公章是舊社會時期河南焦作地區某銀行的公章。地攤上的七八個公章被老趙一口氣包攬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攤主見狀就説下周再給老趙從焦作帶些來。老趙哪等得到下周,“今天太晚了,咱們明天直接去焦作看貨吧!”

  二人第二天一早就坐火車到焦作,又轉乘一輛開往孟縣的長途巴士。在坐了幾公里的三輪車後,天色漸晚,老趙從興奮中漸漸緩了過來,他開始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反覆跟攤主強調,“我沒帶多少錢,東西好,我會儘量多給你錢”。下了三輪車,他藉故要去商店買點東西,在附近找了一輛農用車,告訴車主,20分鐘後,他會從交易的農家出來,請車主直接把他拉到鄉政府。老趙轉身進了該農家,攤主果然坐地起價,可是看著百餘枚夢寐以求的銀行印章,老趙只能就範。成交後,老趙從農家出來直接跳上了農用車,在鄉政府換乘了一輛計程車,一路打的到孟縣。那天,老趙一夜都沒有合眼,每隔一會兒就爬起來看看這些寶貝,此時他已收藏成癡了。

  老趙搞收藏經常是這麼“走心”,但是這件事情也讓老趙有些後怕。隨著時間推移,老趙的藏品已經越來越多。最近,中國錢幣博物館又聯繫到他,要與他一起辦一場“銀行卡産業跨越中國30週年”展覽,所以老趙最近的心情大好,在積極整理他的藏品,準備讓大家在展覽上好好分享他的收穫與快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