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公交免費WiFi:蛋糕還是陷阱?

  • 發佈時間:2015-05-26 01:30:5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新聞進行到底

  文·實習生 張 琳

  近來網上最火熱的討論莫過於“提速降費”了,在總理的3次敦促下,電信運營商終於有了實際行動,但很多網民仍不滿意。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進入一個新環境,我們已習慣發問:“有WiFi嗎?”人們對WiFi饑渴的背後體現了兩個問題:第一,我們對聯網的需求已經像呼吸空氣一樣隨時隨地。第二,現在三大運營商的流量套餐都太貴了。正因如此,不少地方政府和企業紛紛加速公共WiFi的建設,其中公交免費WiFi備受關注。

  近日,從中國WiFi産業聯盟傳出消息,今年起,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內的全國60余座城市的公交乘客,乘車時有望享受到免費的WiFi。

  但是,自2013年北京在全國率先開通公交WiFi以來,網民吐槽的多、點讚的少,對登錄難、網速慢、信號差的抱怨一直沒有停歇。而今年2月,先是東莞公交免費WiFi提供商上下傳媒宣佈暫停服務,本月,曾高調進軍這一市場的巴士線上也宣佈“放棄”。公交免費WiFi究竟是蛋糕還是陷阱?它在發展中遇到了哪些瓶頸,到底能不能做好?

  ——新聞緣起——

  公交WiFi本是好事一樁 兩年時間卻兩次被罵

  作為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我國公交車日均運送乘客高達2.2億人次,在公交車上開通免費WiFi,讓枯燥單調的車程變得有滋有味,這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然而,從北京成為全國首個規模化運營公交WiFi的城市到現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公交WiFi已經被眾多網民集中地罵過兩次了。

  據了解,早在2011年,北京移動、華為、七彩集團就聯合組建技術團隊研發公交WiFi,2012年,北京公交、北京移動、七彩集團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從2013年至2014年初,由北京移動投資,陸續在1.2萬輛公交車上安裝了WiFi設備,之後即迎來網民第一次集中吐槽。“那時的運營模式還不成熟。”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助理、電信專家呂廷傑教授介紹説,“當時公交WiFi推的是中國移動的CMCC,前期向用戶免費,後期是要收費的,每分鐘0.05元,每小時3元。而且只有移動公司的用戶能用,聯通和電信的都用不了。”更重要的是,網民吐槽説好多車都上不去網,直接罵公交WiFi是擺設。

  2014年7月北京公交WiFi宣佈,由收費模式改為免費模式,聯通和電信的用戶也都可以使用,並在年底完成了大部分車輛的3G升級4G工作。本應是“喜大普奔”的進步,不想遭到網民第二次集中開罵:“太麻煩,使用還要先下載APP,這種連網方式也太任性了吧?”“我安裝了APP,雖然WiFi信號很強,但就是上不去網,總顯示‘認證失敗’。”“我能連上網,但是網速有點慢,網頁打開不流暢,看視頻就會卡。”“信號時強時弱,容易掉線。”近日筆者在北京也進行了親身體驗。在403路、52路公交車上,車內顯眼位置都張貼有“免費16WiFi信號已覆蓋”的提示。筆者打開已提前在家下載好的16WiFi APP,然後點擊“一鍵上網”,結果是:在52路車上成功上網,瀏覽網頁甚至看視頻都暢通無阻;而在403路車上卻無數次顯示“認證失敗”,始終無法上網。

  ——核心關注——

  遭吐槽都是北京惹的禍 遺留問題年內將解決

  “公交WiFi被網民罵,其實都是北京惹的禍。”七彩集糰子公司、北京一路熱點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一路熱點”)CMO劉琿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説。該公司承擔著北京、南京、佛山、綿陽、上海浦東、保定、邯鄲等7個城市和地區的公交WiFi 運營,佔到國內正式開通公交WiFi並已形成規模化運營(50%以上公交車)城市的一半。“公交WiFi從無到有,在兩年的時間裏通過試錯不斷更新迭代,全國後續市場已無問題,但北京作為首個市場,歷史遺留問題有待解決。”據他介紹,北京公交WiFi在硬體和軟體系統方面問題都較嚴重。

  “室外移動環境下的公交WiFi比室內固定場所複雜得多。2011年做技術研發時沒有經驗,造成硬體設備在顛簸、高溫、嚴寒中故障率很高。比如電源接頭,車一開顛著顛著就鬆動斷電了,手機上雖然還能看到WiFi信號,但怎麼都連不上網,但我們的後續市場已全改成航空元器件了。另外,之前的軟體系統也由北京移動主導,無論是網路構架底層設計,還是用戶上網認證系統,都有一些過時的不必要的障礙,這就好像早高峰擠地鐵,只設置一個檢票口,而且還兩次安檢,因此經常造成‘認證失敗’。”劉琿表示,隨著公司A輪融資的完成,今年內一定徹底將北京公交WiFi的硬體軟體更新換代。除北京外,全國後續市場的硬體、軟體系統目前已全部改由該公司主導,故障率已控制在20%以內,並將繼續加強運維使之更低。

  APP下載出於安全 公交WiFi就像一部大手機

  針對網友吐槽公交WiFi上網還要下載APP的操作過於繁瑣,飛象網CEO項立剛在接受採訪時説,使用APP主要是出於提高用戶上網安全性、進行商業經營、數據收集(統計用戶上網行為)3方面的考慮。劉琿表示認同:“公共場合通過免費WiFi被不法分子釣魚、被駭客截擊的實例和媒體報道已經屢見不鮮。16WiFi APP的下載,一是出於更好的保護用戶安全考慮,避免乘客受到駭客攻擊、財産被盜或隱私洩露。二是目前各地公安網監要求必須採取APP連網方式,以便完成數據收集。”

  提供公交免費WiFi服務的運營公司通過向三大運營商批發3G/4G流量,然後在公交車上安裝設備接收3G/4G信號並將其轉換成WiFi熱點,從而實現公交車內的無線網路覆蓋。

  “公交WiFi其實相當於一部大手機。”劉琿説,“因為我們花錢買流量,再提供給乘客免費使用,所以我們是三大電信運營商的VIP客戶,電信運營商給我們專網接入,搶網的能力比普通用戶的手機強。但整個基站都擁塞的時候,或目前基站還覆蓋不到的地方,普通用戶的手機網速慢、信號差,我們這部大手機也一樣。”

  呂廷傑教授説,公交WiFi使用的是三大電信運營商的3G/4G無線網路,而用戶家庭或單位的WiFi使用的是有線寬頻。電信行業人常説一句話:“有線的資源是無限的,無線的資源是有限的。”家庭WiFi現在都有千兆頻寬了,但4G理論頻寬只有百兆。信號的穩定性,當然也是有線優於無線。所以我們不能用家裏或單位的上網體驗來要求公交WiFi。

  ——專家建言——

  用戶體驗有賴水漲船高 運營商不成規模難成活

  一路熱點公司向記者提供了用戶反饋的手機截屏圖。上海一位用戶使用測速軟體測到513.1KB/S的平均下載速度,相當於6M寬頻;北京一位用戶只測到2兆寬頻,但他發來的另一張截屏圖卻顯示,他在看電影《天將雄師》,“一點也不卡”。劉琿説,16WiFi是向廣大乘客開放的免費服務,旨在滿足海量用戶基本的上網需求,如發微信、玩微網志、看新聞、收郵件、打手遊,但不推薦通過外網看視頻。

  對此,呂廷傑教授笑言:“他們是怕用戶都看視頻,造成網路擁塞,用戶體驗不好,再挨罵。其實歸根結底,公交WiFi用戶體驗的提升,有賴於三大電信運營商基礎設施建設和網路優化的不斷加強,正所謂水漲船高。”

  據悉,目前公交WiFi建設和運營所需全部費用均由各運營商負擔,不僅沒有政府部門的補貼,還要交給公交公司少量管理費。東莞公交WiFi運營商上下傳媒就在燒掉300萬元卻仍未找到盈利模式的情況下宣佈“被迫暫停服務”,曾宣稱要投入10億元的巴士線上也改稱“大規模推動公交WiFi其實是個偽命題”。

  公交免費WiFi能否可持續發展?中國WiFi産業聯盟副秘書長、猛科技創始人雄歌認為,公交WiFi是塊大蛋糕,盈利模式也將越來越明確。現在的商家往往局限于在乘客身上變現,但我認為運營商還可以通過與其他廠商形成産業鏈去做,或者做大數據。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滕斌聖表示,只有在全國市場形成規模化運營,在擁有海量用戶後才能變現並盈利;如果僅在單個城市或幾個城市,形不成規模,這樣的企業恐怕很難生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