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監管層再出拳:券商特定系統為客戶配資行為被要求整改

  • 發佈時間:2015-05-25 11:00:08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證券公司聯手信託公司,通過恒生HOMS系統為客戶配資加杠桿的行為,正迎來有關方面的重拳治理。據悉,有關監管方面已開始嚴密排查恒生HOMS系統,要求券商匯總與信託的合作協議、合作規模等,並要求相關券商儘快制定、上報整改方案。業內人士稱,監管層第二次“禁傘”,目的不在於禁用傘形信託這一正常的金融産品,而在於遏制挂靠于傘形信託的恒生HOMS系統。

  監管再出拳:券商通過特定系統為客戶配資提供便利行為被要求整改

  證券公司聯手信託公司,通過恒生HOMS系統為客戶配資加杠桿的行為,正迎來有關方面的重拳治理。

  儘管有關方面三令五申券商不得進行以傘形分倉系統為客戶加杠桿,但是巨大利益面前,這種做法仍然屢禁不止。

  就在這幾天,這種任性行為終於讓有關方面坐不住了。

  多家券商向記者證實,有關方面已經找到一些證券公司了解相關情況,並要求這些券商匯總、梳理分公司、營業部與信託之間的協議、合作規模等資訊,要求存在問題的券商儘快制定、上報整改方案。

  其實監管方面對此業務的監管要求非常明確:

  券商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託等活動,不得為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託提供數據端口等服務或便利。

  但在巨大利益面前,眾多券商通過與信託簽訂投資顧問等協議,為信託的結構化産品推薦客戶,甚至為恒生HOMS系統提供交易結算數據等便利的行為一直存在。

  那麼問題來了:

  一是券商是怎麼幫信託的,尤其是如何通過HOMS實現?

  二是券商這麼做究竟有什麼好處?

  三是在監管層的三令五申之下,為何屢禁不止?

  對於第一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傘形信託,其實傘形信託早已是信託的成熟産品,只是在牛市的賺錢效應下,從去年起傘形信託的規模急劇膨脹,已經達到數千億元的規模。對於一個傘形信託,核心要素是優先級資金、劣後級資金和結算交易系統。

  目前信託的優先級資金大量來自銀行,也就是通常所説的銀行資金入市的渠道之一,劣後資金基本來自炒股的股民,只是通常有一定的資金門檻。交易結算系統通常使用恒生的HOMS系統。

  這就一目了然了。

  券商天然擁有願意出劣後資金的投資者客戶群,在券商兩融業務杠桿率低、資金有時不足的情況下,投資者也紛紛要求券商尋找更加市場化的資金。於是,券商和銀行一拍即合,將資金打到信託這一第三方賬戶,雙方都覺得很安全。

  當然,信託也不僅僅是一個渠道。通過恒生HOMS系統,信託可以將眾多子賬戶集中到一個母賬戶下,子賬戶屬於虛擬賬戶,共用一個母賬戶。這樣既省去了百萬級的賬戶費,又保證了賬戶資金安全。

  更為重要的是,HOMS系統可以通過向券商索要交易和結算數據,對各子賬戶進行結算,保證子賬戶資金準確軋平。

  對於第二個問題,券商又幫信託推薦客戶,又向HOMS系統開放交易和結算數據,他們自己有什麼好處?

  實際上,在有關監管方面禁止這種行為之前,為了保證自身利益,要求凡是向信託這種傘形信託推薦客戶的營業部,均與信託公司簽訂公對公的協議,營業部即可以和信託參與融資利息的分成。當然,營業部也可以通過提供這種服務,向這種賬戶收取較高的佣金費率。

  在營業部的這種利益驅使下,各大券商總部向HOMS系統開放交易結算數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對於第三個問題,監管層三令五申,券商向配資賬戶提供便利仍禁而不止,其實是有眾多的客觀因素。

  一是在牛市的賺錢效應下,投資者根本聽不進去風險提示,動輒以轉移資金來要挾營業部,威逼利誘之下,還是有些營業部鋌而走險。

  二是監管方面之前提出的禁止向各種配資行為提供便利,營業部一直理解成不允許公開提供便利,於是紛紛私下與信託合作,在不簽訂協議的前提下,能收到利息分成就收,收不成就提高佣金費率,變相實現自身利益。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客戶經理和信託之間的私單。

  業界表示,有關方面重拳治理券商與信託業的這種合作也在情理之中,在市場向好時,自然皆大歡喜,一旦發生了系統性風險,作為和信託簽訂了合作協議的一方,營業部究竟要要負何種法律義務,尚未可知。

  再者,營業部大規模給信託業推薦客戶,也使得杠桿率增長過快,給市場暴漲暴跌埋下隱患。更重要的是,傘形信託下的子賬戶為虛擬賬戶,各种老鼠倉、內幕交易資金容易隱匿其中,給監管層整治清理市場環境帶來較大困難。

  恒生HOMS系統:

  HOMS系統允許在主帳戶下分拆多個子賬戶,這一特點可能為傘型信託配資提供了條件。目前,多數信託公司均使用HOMS系統,配資公司可通過HOMS雲平臺與信託公司進行線上對接,採用分拆子賬戶的形式實現與傘型信託多個子信託的對應。

  相關新聞:

  傘形信託:股市推波助瀾工具高杠桿的風險

  傘形信託有較高的杠桿率,目前普遍的杠桿率為1:2,更高可為1:3,傘形信託作為股市推波助瀾的工具,高杠桿勢必造成股市大震蕩,會積累很大風險,所以需謹慎投資。

  最近耳邊總能聽到一個詞—傘形信託。4月16日,張育軍在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情況通報會上表示:“券商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託等活動,不得為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託提供數據端口等服務或便利。”

  傘形信託雖然收緊了,而且風險也那麼高,但是因為它能給各方帶來不菲的收益,所以券商、期貨公司、基金公司、銀行都在做。

  這不知所云的詞看似與你無半毛錢的關係,或許在你投資的看似穩健的銀行理財産品中,傘形信託就可能是其中的投向之一。

  傘形信託到底是啥?

  搜尋資料顯示,傘形信託是指同一個信託産品之中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類別的子信託,是由證券公司、信託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共同合作,結合各自優勢,為證券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提供投、融資服務的結構化證券投資産品。它是用銀行理財資金借道信託産品,通過配資、融資等方式,增加杠桿後投資于股市。

  通俗地講,就是讓投資者購買信託中的信託。

  舉個例子,投資者投資股市需要資金,可本金只有500萬元,錢不夠怎麼辦呢?這時通過傘形信託,將500萬元的本金加上2倍杠桿後,就可以籌得1000萬元,加上本金總共是1500萬元。機構就可以拿著這些錢投向股市。

  但是,這些錢都是從哪兒來的呢?當然是來自符合條件的個人投資者或者機構投資者,比如銀行。他們的投資相互獨立,各自成立專項賬戶,就像雨傘每根傘骨一樣,分別挂在同一信託産品這個“傘把”上面。傘形信託因此而得名。

  高杠桿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有兩個傘形信託的概念必須強調,一個是“優先級”,也就是上述2倍杠桿後的1000萬,是固定收益,這個收益率相對會低一些,但至少比銀行存款利率高。在整個信託計劃中,無論最終是賺了還是賠了,這部分的投資者的本息要優先保障,也就是上述例子中的1000萬元。另一個是“劣後級”,它是指上述例子中的500萬元部分,如果整個信託計劃賠錢了,就先賠這部分投資者的錢,如果賺了錢了,剔除優先級的收益外,剩下的統統是他們的,賺多多拿,賺少少拿,如果虧了,也就只能賠了。也就是説,風險最大、收益起伏最大的,就是這一部分。

  而固定收益,銀行跟信託公司一般約在7%~8%左右。如無意外,産品到期之後,銀行就會自動得到這部分收益。如果有意外,銀行的錢也相對可以保障。

  實際上,傘形信託設有平倉線,一旦投資操作不當,或遇到行情不好跌得太多,可能就會面臨強制平倉,以保障優先級投資者的本金及收益。而這部分損失則由劣後級投資者承擔。部分傘形信託設置的平倉線是85,甚至是88,也就是股票下跌12%就將平倉,風險極大。

  銀行資金借道傘形信託入市這一波牛市的來臨,誰也不願意錯過,有錢的沒錢的都變著花樣跑步入市。有數據統計,今年春節後,進入股市的資金呈現劇增。

  而各種形式的配資業務,仍然充當著資金入市的主要通道。規模小的資金大多直接進入股市,而規模稍大的資金一般通過配資放大杠桿後進入股市。

  其中,銀行理財資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傘形信託便成了它借道入市的跳板。

  上述提到的2倍杠桿後的資金,就有不少來源於銀行理財資金。這部分資金裏或許就有你投資的某個穩健型的銀行理財産品,所以,百姓的資金就這樣與傘形信託搭上了關係。

  穩健型的銀行理財産品,為何要投向這麼高風險的資産?專家表示,主要是源於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的下降,為了提高預期收益率,留住客戶,既然股市向好,收益了得,所以銀行將理財資金放入股市走了一圈,傘形信託就由此做開了。

  與此前不同的是,進入2015年以來,監管政策一再收緊,部分銀行也主動降低杠桿比例,從早前的5倍杠桿收縮到了現階段的2倍。

  有權威人士表示:“表面上看,傘形信託已經日漸式微,但其實對接的仍然是銀行理財資金,而且參與的銀行更多,渠道也越來越多,只不過操作手法出現了變化。”為了規避監管,借道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管計劃,成為銀行理財資金入市的最新模式。

  傘形信託有較高的杠桿率,目前普遍的杠桿率為1:2,更高可為1:3,傘形信託作為股市推波助瀾的工具,高杠桿勢必造成股市大震蕩,會積累很大風險。如果銀行大量依賴傘形信託,或者傘形信託在産品眾多投向中佔比較高,又遇上股市震動,就可能出現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