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分析東北經濟如何擺脫寒冬

  • 發佈時間:2015-05-25 07:44: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晨 烏曉雷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廣袤的黑土地,豐富的煤炭、石油資源,東北三省曾經憑藉豐富的自然資源、先行一步的發展,被稱為“共和國長子”,承載了無數光榮與夢想。

  但如今,東北三省面臨的情形卻相當嚴峻。2014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經濟增速分別是5.8%、6.5%、5.6%,均位列全國後五位。今年一季度,東北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遼寧、黑龍江、吉林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5.9%、0.2%、4.6%,分別為全國倒數第一位、倒數第三位、倒數第七位。

  東北經濟怎樣擺脫寒冬境遇?遼寧社會科學院産業經濟所所長張天維和經濟研究所産業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天舒以遼寧省為例進行了分析。

  投資拉動跟不上,出口乏力

  張天維認為,正確理解東北經濟遇到的問題,得從結構來分析。拉動經濟有三駕馬車,在固定資産投資方面,2014年全國固定資産投資512761億元,比上年增長15.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7%。遼寧省全年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24426.8億元,比上年下降1.5%。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遼寧省比全國低將近17個百分點。固定資産對東北經濟結構、經濟類型及目前的發展狀況拉動性非常強,現在東北仍屬於振興階段,需要投資拉動,現在投資拉動跟不上,就導致其他經濟指標上不去、GDP數據下降。

  據遼寧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的遼寧省全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投資5977億元,比上年增長12.4%;民間投資16975.9億元,比上年增長18%;港澳臺及外商投資1838.5億元,比上年增長0.3%。

  “在遼寧省2014年的固定投資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投資5683.8億元,佔固定資産投資的23.3%;民間投資17377.4億元,佔71.1%;港澳臺及外商投資控股1365.6億元,佔5.6%。”張天維認為,從固定資産投資比例的變化來看,國有企業在過去的振興時期對基礎設施、技術改造等方面起到了全方位的拉動作用,但現在,要進入新一輪的振興,國有投資有些乏力,更重要的是民間、港澳臺以及出口投資數量少得可憐。

  那麼南方諸省區為什麼能繼續保持增長呢?

  張天維分析,南方地區市場環境已經形成,而東北還不行。一是東北的自然環境不好,冰天雪地,建設週期長;二是投資政策沒有南方諸省區靈活,政府的手伸得太長,管得太多;三是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還存在問題;四是人才短缺。再加上民營經濟不活躍、外向型經濟非常薄弱。綜合自然、政府、民間、文化對投資環境的影響,以致政府投資下降時其他投資都跟不上,整個GDP數據下降。

  他表示,遼寧去年全省消費市場增長總體平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1793.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1%,比全國平均增速高0.1個百分點,收入排在全國第九,但是消費排在全國第七,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手段。但是第三産業發展滯後。2014年全國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繼續提升,達48.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産業5.6個百分點,而遼寧省第三産業增加值只佔GDP的41.8%,比全國平均水準低6.4%。

  進出口貿易方面,去年遼寧全年進出口總額1139.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0.5%,其中出口總額587.6億美元,下降9.0%。而去年海關總署公佈的1至11月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顯示,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3.9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其中,出口13萬億元,增長4.4%。三駕馬車中第一駕——投資拉不動,出口也乏力,只能單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速自然會下降。

  李天舒則表示,現在是十三五規劃前期,基於這個節點,應對過去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反思。

  産業園區缺乏領軍企業 失業率提高

  李天舒説,遼寧省集中建設了很多産業園區,但在引入項目時,很多項目和園區的初期産業定位與發展設想不能契合,沒有對企業的發展前景進行很好地論證,這也是全國普遍性的問題。

  目前,遼寧還是在生産製造方面的能力強大,設計行銷研發方面的瓶頸問題沒有解決。服務業和製造業融合發展方面,也沒有找到合理的解決途徑和有效的發展模式。

  經濟環境對百姓生活的影響在所難免,張天維説,2014年遼寧地區生産總值達到2.8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8%。我們屬於追趕型經濟,理應將增長維持在10%左右。去年統計數據中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8%。“我了解民間有大量沒有工作的人,這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沒有收入,消費跟不上,整個經濟不活躍,人才流失非常嚴重”。

  “企業家的積極性也受到極大挫傷,以房地産行業為例,房地産商大量虧損,房地産拉動經濟的鏈條中,裝飾材料、建材等相關行業都受到影響。”張天維説。

  李天舒表示,遼寧民營經濟發展水準不高,大的民營企業,特別是製造領域龍頭企業較少,民營企業多集中在商業地産等領域。對民營中小企業的培育、孵化也比南方一些發達省份差。

  政府如何發揮應有作用

  對此,政府應如何作為?張天維認為,政府還在經歷磨合期,還在探索採用哪種管理模式。“三期疊加(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經濟新常態,要求政府既不能把手伸得太長,又要發揮作用。

  按照中央精神,要放權、深化改革、放開市場,現代經濟中政府和市場必須有機結合。一些南方省市市場經濟發展得很好,政府在規劃、引導、服務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遼寧省要注重職能轉變,角色變化,要從服務的角度出發,不能像之前完全從管理角度出發。

  去年國務院印發《關於近期支援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提出11個方面35條政策措施,要求鞏固擴大東北地區振興發展成果、努力破解發展難題、依靠內生發展推動東北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建設綜合保稅區和跨境經濟合作區,支援鐵嶺等地建設保稅物流中心。

  張天維表示,這35條政策措施為發展指明瞭方向,言簡意賅地抓住了東北要害。“文件開頭就講市場活力,簡政放權,發展市場經濟,搞好環境建設,發展新興産業,轉型升級,發展優勢傳統産業。現在既要轉型又要升級還要發展,在轉型期仍要保持經濟增長”。

  李天舒認為,在現階段,要將區域戰略和國家戰略融合起來,在國家的發展戰略中尋找機遇。遼寧有兩個綜合保稅區,國家賦予其開放功能較多、政策優勢明顯,要充分利用好這樣的優勢,推動體制機制創新。

  張天維認為,東北現在的問題是特殊地域、産業、結構、市場、人、政策等多種因素綜合造成的。要走出困境,一定要發展綠色經濟,好好貫徹35條政策措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