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製造業必須轉型

  • 發佈時間:2015-05-25 03:29:31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葉檀

  中國花了30多年建了相對完整的中低端産業鏈,但當成本、環境變化時,中國在低端産業鏈的比較優勢逐步消失。

  目前,我國製造業人力的月工資普遍達到3000元至4000元,遠高於東南亞等國。據商務部監測,中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産業,諸如紡織、鞋帽、箱包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出口占比六年來直線下降,而周邊國家的出口卻在攀升。2000年,40%的耐克運動鞋由中國製造,13%由越南製造;而到2013年,中國製造只佔30%,越南製造則增加到42%。

  與此同時,全球産業鏈在重構,發達國家也在尋求“高端回流”。事實上,除了越南、印度等一些東南亞國家正以更低成本承接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轉移,製造業向發達國家的回流已經開始。蘋果電腦已在美國本土設廠生産,松下公司將把立式洗衣機和微波爐生産從中國轉移到日本國內——世界沒有你,依然過得好。

  地球是平的,有活力的企業與人才是全球的。目前,大大小小的企業開始試探跨海佈局。康奈在義大利開店,科爾集團在美建廠,萬向集團建立海外營運中心,華立集團在美國設立研發公司,經過幾年的匍匐與跌絆,私營企業主動佈局全球價值鏈的勢頭漸現。成熟的優勢産能必向價值洼地輸出,中國僅僅是曙光乍現。企業全球佈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企業家與企業的流失。

  提高品牌、技術附加值,提升整體工業化程度建立標準化的工業體系是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現在,中國準備花十年以上時間重建比較優勢,讓製造業站穩中端、嵌入高端。國務院日前印發《中國製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製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由工信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質檢總局、工程院聯合編制,工信部在官網上連發七篇解讀,重視程度不亞於網際網路+。

  《中國製造2025》目標是建立中國製造的標準化、智慧化與綠色化,有重點工程、重點突破,這顯示了政府的組織能力,從上到下的頂層設計能力。中國有優勢,人口基數大市場大,創造財富熱情高,工程師價格低,有完整的産業鏈條。根據美國《紐約時報》的調查:中國工業擁有世界最完整的供應鏈條。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的國家,形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中國在WTO時代是貿易紅利國,現在不再享有明顯紅利,製造業轉型刻不容緩。

  當然,中國這個龐大規模的製造業大國想要華麗轉身並不容易。要建立好的創新環境,政府負面清單管理與産權保護不可或缺,在最短速度內建立勞動力流動機制,否則,就是十年以後也難以與德日等製造強國匹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