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靈:中國經濟走出困境需控制貨幣搞活金融
- 發佈時間:2015-05-23 15:5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 (記者 丁棟)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23日在北京表示,中國不缺錢,中國缺的是把這些錢通過合法的渠道、通過有效的渠道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去,投入到需要資金的方面去,因而控制貨幣、搞活金融是中國經濟走出困境的出路。
5月23日-24日,201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北京舉行。在23日進行的主題演講中,吳曉靈表示,市場經濟的不完善,銀行治理結構、經營機制的不健全和服務意識的欠缺,使得中國信貸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直接融資的不發達更是阻礙了投資者和融資者的聯接渠道,出現了中國資金多而融資難、資金多而社會融資成本高的局面。
她強調,中國金融的杠桿率在全球來説是比較高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增加銀行信貸是飲鴆止渴的行為。銀行不能總是要央行“放水”,還需提高金融配置效率。
吳曉靈指出,改革開放增加了居民財富積累,高額的居民儲蓄為中國提供了投資的源泉,但如何提高投資的效率、提升中國經濟增長的品質,是經濟新常態下我們面對的挑戰,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是應對挑戰的重要措施,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
她表示,要完成這樣的任務,需要從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在完善宏觀調控的同時,要更加注重搞活市場投融資活動。中國市場不缺錢,缺的是把資金引向實體經濟的制度安排與運作機制,要素價格的市場化是關鍵。
第二,要強化市場主體財務約束,讓資金價格反映資金的使用效率和風險狀況。現在地方融資平臺、大型國有企業比較容易獲得資金,而一些中小企業以及創新型企業獲得資金的難度就會比較大一些,政府融資和國有企業融資的容易程度遠遠高於中小企業,還有一些“僵屍”企業該退出市場而沒有退出市場,這些都佔用了過多的資源。
第三,要尊重居民財富自主權,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我們的資本市場不要眼睛都盯著公開上市的市場,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眼光放在場外市場上,給每一個想創業的人以股本融資的機會,給每一個股份制的企業以多輪融資、逐步成長的機會。
第四,加強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只有建立了資訊集中和共用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建立跨市場的分析、監測制度,才能夠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