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金融之水暢流田間

  • 發佈時間:2015-05-23 03:33:44  來源:吉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提示

  “三農”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的支援。作為農業大省,如何找出農村普惠金融的破解之道,讓金融之水在吉林農村暢流?

  我省以農村金融創新為改進農村金融服務的突

  破口,全國首創推出了土地收益保證貸款、土地經營

  權抵押貸款、直補資金擔保貸款等信貸産品,涉農信

  貸投入不斷增加,農村貸款利率水準明顯降低。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不斷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推動金融資源繼續向“三農”傾斜,確保農業信貸總量持續增加、涉農貸款比例不降低。

  “三農”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的支援。作為農業大省,如何找出農村普惠金融的破解之道,讓金融之水在吉林農村暢流?

  事實上,我省農村金融,從來都不缺乏亮點。土地收益保證貸款、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直補資金擔保貸款等一批“接地氣”的金融産品“破繭而出”,現代支付結算工具的加速推廣,讓金融“輸血”農村經濟更加通暢。

  圍繞土地創新讓農民資源變資本

  沒有有效抵押物,保人不好找,在農村金融服務中,貸款是最薄弱環節,卻也是農民需求最迫切的。

  順利地忙乎完了旱田播種,四平桑樹臺鎮民發農民合作社理事長趙海洲長舒了一口氣,這個皮膚黝黑、性格直爽的漢子也曾為“貸款難”愁眉不展。“多虧了銀行發放的300萬元土地收益保證貸款,我們用這筆款以1.1萬元每公頃的轉包費流轉了180公頃土地,其餘的購置種子、化肥。預計年末合作社將增收近50萬元。”

  土地是農村最大和最重要的資産,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的土地收益保證貸款是以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為基礎,以土地未來預期收益作保證,以縣級物權融資農業發展公司為服務平臺,創新的一種融資方式。趙海洲扳起手指頭算一筆賬,“一年期利率7.8%,三年期利率7.995%,五年期利率8.32%。與民間借貸最低利率相比,每萬元保證貸款利息支出每年至少節約1000元以上。而且貸款最快2個小時,最慢2天就能到賬,可以隨借隨還。”

  如今,土地收益保證貸款喚醒了農村土地這個龐大的“沉睡資本”。截至4月末,全省60個縣(市、區)已有43個成立了物權融資公司,其中,梨樹、東豐等31個縣(市、區)開展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試點工作,共為農戶、林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放貸款29563筆、金額14.3億元。龍井市為國有農場開展了“果樹預期收益保證貸款”業務,為農戶開展了小額貸款業務。延邊州、白山市、通化市通化縣、白城洮南市、公主嶺市等地正在探索開展林地、參地、水權收益、住房財産權保證貸款。

  用土地經營權進行抵押貸款,這在去年之前老百姓可是想都不會想的事情。而如今,我省已把它變為了現實。

  和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的張玉山就成為公主嶺市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的第一位受益者。“面對一大塊看得見的利潤,就因缺少資金不能擴大土地經營規模。”張玉山只能望洋興嘆。今年,張玉山的心結打開了,他以農村土地經營權證為抵押在農業銀行貸款30萬元,承包了30公頃耕地,整個春耕期間,他忙得更是腳打後腦勺。

  在我省,隨著土地流轉步伐加快,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一大批新型經營主體相繼涌現。為破解農村金融瓶頸,省農行率先在延邊州開展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今年將試點範圍擴大至全省28個縣市(區)貸款期限最長可達5年,可以滿足單戶1000萬元以內的大額貸款需求。省農委相關負責人説,“如果每畝耕地給農民貸款400元的話,每年就會有400億的資金投入到現代農業中去,同時,承包證和經營權證的分離有利於促進我們的規模經營,加速流轉,把農民土地經營權流轉出去了,可以説把土地變成他的財産性收入,對增加農民的收入也有很大的好處。”

  依託“網際網路+”讓農民盡享現代金融服務

  近日,集安市財源鎮剛下過一場雨,水氣氤氳。60多歲的廖大爺走進村裏的小超市領取了當月養老金。“以前取錢得花錢坐車跑一趟鎮上,現在拿著銀行卡,走幾步路就到助農金融服務點取到了。”

  像這樣的助農金融服務點,省農信社在全省已建立了5793個,實現了市縣鄉村四級金融網點全覆蓋。2013年,吉林農信與吉林聯通聯合推出“智慧農村”手機支付業務,並先後在吉林省集安市、公主嶺市、雙遼市等地試點啟動。今年一季度實現交易筆數14萬筆、金額58萬元。被百姓親切地稱為“移動網點”的吉林農信流動銀行服務車,經常深入到偏遠地區、市集和農業生産資料交易集散地,現場辦公,有效解決了金融服務空白和擁堵問題。

  “以前收購人參提心吊膽,就怕錢丟了。現在只需輕輕一刷,幾萬元貨款瞬間結清,再也不用拿著幾十萬現金到處跑了,聯銀快付真是咱收參人的好助手。”集安市清河鎮人參加工戶胡寶財通過“聯銀快付”移動POS業務,省去了他的許多苦惱和不安。目前,此項業務累計交易180億元。

  為打通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省農行積極推進金穗“惠農通”工程建設,創新“糧易金”糧農交易非現金平臺,使收糧企業和賣糧農民由“一手糧一手錢”的傳統現金結算模式,向“一手糧一卡通”的現代金融網路結算模式的重大轉變。借助農業銀行電商平臺,創新推出“農商e網”,使農民充分享受現代金融服務。目前,該行已在縣域地區設立“金穗惠農通”工程服務點11030個。“糧易金”累計交易筆數52.02萬筆,累計交易金額681.58億元,佔全省糧食交易總額的89%。

  記者了解到,人行長春中心支行在深化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暢通農村支付結算渠道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建立農村信用資訊數據庫和農戶信用評價體系,依託農村信用資訊數據庫對農戶的償還能力和信用狀況進行綜合評價,既培育和提升了農戶信用意識,又優化了農村融資信用環境。

  服務下沉

  金融供給不斷增加

  截至3月末,全省涉農貸款餘額4857億元,同比增長36.2%。近5年來,我省涉農貸款年均增長近20%,大大高於全省貸款平均增速。農戶貸款覆蓋率由不足50%上升到84%,全省農業貸款利率平均下降了3個百分點,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産業化發展。

  但有關數據統計,全省農村金融信貸需求滿足率仍僅為30%左右,缺口超過800億元。要“輸血”三農,解決“供血不足”,還要增加原動力。

  “進一步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還需要産業部門和金融部門、財政部門通力合作,既要做好金融服務,也要做好産業引導,創新和完善財政支農政策體系,發揮財政資金對金融資本的導向和撬動作用。”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行長張文匯認為,政府部門要引導社會投資轉向農村地區,國家應制定優惠政策,比如免稅、貼息,鼓勵社會資本到農村地區投資,同時建立涉農貸款利差補償制度。

  4月20日起,央行決定,對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並統一下調農村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農信社水準;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這讓許多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看到了希望。

  圍繞“三農”金融需求,加大産品和服務創新,各家金融機構也是“亮點”頻閃——

  省農信社創新開發五大類、104個金融産品,初步形成了履蓋農村金融需求的産品服務體系。特別是“直補保”貸款更讓農民得到了實惠。

  省農行圍繞玉米、水稻、人參、雜糧雜豆、畜牧等12類特色農業産業,量身打造金融産品,實施區域特色金融服務。

  郵政儲蓄銀行吉林省分行敞口發放涉農貸款,研發了農民合作社貸款、農機購置補貼貸款、煙農小額貸款、“公司+農戶”模式貸款、家庭農場貸款、互助基金擔保貸款等業務。

  我省也將繼續創新農村金融産品,探索財政資金與社會資本相結合、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相結合、貸款融資與融資租賃相結合、信貸服務與保險服務、物權融資以及套期保值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拓展“貸款+保險”模式。

  我省農村金融市場,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