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行走拍場的智慧

  • 發佈時間:2015-05-22 11:29:4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拍賣場上浩如煙海的文物藝術品中,哪些才是最有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如何判定一件書畫的合理價格?同為"四僧",為何髡殘和漸江的畫作要比石濤和八大貴?藝術品市場是一個特殊的投資市場,行走其中,需要智慧

  藝術品市場的特殊性

  藝術品市場也是一個投資的市場。我們可以把投資市場劃為三大類:第一是資本市場,包括股票、債券等;第二是不動産市場,包括房子等;第三就是藝術品市場,書畫是這個市場中最大的交易品種。

  這三個市場之間是有區別的,他們各自交易的商品不一樣。資本市場,例如股票,完全是標準化操作,同一隻股票,每一股的權益、價值都是一樣的,而且在同一時間點的價格也是一樣的,投資者可以快速完成交易,而且流動性比較好,你賣了股票後,第二天錢就到賬了。不動産市場,例如房子,它的質地相對來説也是比較統一的,每平方米多少錢,明碼標價,同一項目、同一房型的不同房子之間,雖然不像股票那樣價格完全一致,但基本也是能夠用標準化來衡量的。不動産市場的流動性相對尚可。

  藝術品市場,與以上兩個市場有很大差異。張大千的畫作,有一兩億元一幅的,也有幾千萬元一幅的,還有幾百萬、幾十萬元一幅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不同畫作的品質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説,這個市場中,即便是同一種商品,不同個體的質地是完全不一樣的。換個角度來説,就是這個市場中,不存在商品的標準化。

  藝術品市場,交易場所也是分散的,今天嘉德在拍賣,過兩天保利也要拍了,前不久蘇富比剛剛拍過……它的交易是分散的,沒法統一進行。而且,藝術品市場的流動性也非常弱,當你需要變現時,不是説你想今天以什麼價錢賣出去,就能夠賣出去的。

  雖然藝術品市場中,它的商品屬性與其他投資市場是不一樣的。但是藝術品本身也具備了保值、增值的特性,是可以進行投資的,所以説從投資學的角度來説,藝術品市場也是可以通過一定的分析模式來分析的。

  不過,我並不贊同國內的某些媒體經常製作的、反映書畫市場價格波動的曲線圖,今年張大千價錢是多少了,平均價錢是多少,去年是什麼樣的等等。儘管我認可他們這種努力,但是我認為他們這種做法是違背科學規律的,因為藝術品市場中的商品之間是不一樣的。賣到1000萬元的張大千畫作,與以5000萬元成交的張大千畫作,根本就是兩碼事,不能籠統地進行算術平均分析,這就是藝術品市場的特殊性,也是它最有魅力的地方。

  藝術品市場的門檻相對較高。對於股票市場來説,退休的老阿姨、賣茶葉蛋的老奶奶,都可以參與,但藝術品市場就不是他們能參與的,這不完全是資金實力的問題。很多資本雄厚、實力超群的人也不一定能進入藝術品市場,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他市場中關於商品的很多基本概念,在這個市場中是完全不適用的。

  四種畫作最值得投資

  我根據自己這幾十年參與藝術品市場的經驗認為,市場中有四種畫作是最值得投資的。

  第一,同一畫家同類題材中,要買有特點的作品。比如説,齊白石畫的蝦、螃蟹類型的作品中,有很多四尺條的,特別是他到了北京後畫了大量這種作品。我十幾年以前曾經在嘉德的小拍,也就是現在的四季拍賣會上買過一件這樣的作品,大約50萬元。這在當時也是“天價”,因為這類作品在當時一般也就是十幾萬、二十萬元,絕對不會超過三十萬元。我個人認為,這幅是齊白石此類作品中的佳作,所以願意用這麼高的價錢買下來。

  這件東西好在哪兒呢?首先,畫上有齊白石長題,他寫了一首七言詩,寫得很長。齊白石此類作品中,出現這種長題還是比較少見的,而且往往畫家在某件作品上題,很可能是他對這件作品比較滿意。其次,從審美的角度來説,我認為他這件螃蟹畫得很好,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齊白石以蝦、螃蟹為題材的作品當中,我個人不喜歡那些邊上畫點兒水草等植物的作品,我認為把那些水草等東西去掉不畫,從美學角度來説會更好。

  第二,一定要買畫家的精品。我曾經收藏過一件齊白石《新喜圖》,是當年在某拍賣公司以最高價位拍下的。當時為什麼要買這幅畫呢?因為它可以算是齊白石畫作中的精品。齊白石這類清供題材畫相對來説不多,這一幅從構圖來説比較飽滿,還有四五次重要、權威的出版,主題也比較好,表現出新春佳節大家互相慶賀、祝福的意思。

  第三,要關注畫家的罕品。例如中國嘉德2011秋拍中以1.94億元成交的齊白石《山水冊》。這件作品是辛冠傑老先生的舊藏,十分難得,開開精彩,它不是我們用“精品”兩字就能夠簡單概括的,在我看來這是非常罕見的作品。中國嘉德1994秋拍中,這套冊頁以500多萬元成交,當時就是齊白石畫作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像這樣的作品,你很難再找到第二件。中國嘉德2014春拍中有一件齊白石《紅鶴》也是十分罕見的作品,受到了很多收藏家的關注。

  第四,有些作品雖然是常見之物,但是有其特別之處,也值得關注。我第一次在拍賣會上買畫,大約是在1996-1997年,是一幅李可染《柳堂牧牛圖》。這件作品的特別之處在哪兒呢?這幅畫給原國民政府淞滬警備區司令“嘯天將軍”楊虎的,畫上題有“嘯天將軍老弟藏玩,門人可染畫”。齊白石和楊虎的關係很好,畫給他的大量作品也蠻好的。《柳堂牧牛圖》是齊白石題識,讓弟子李可染畫給他的,這樣的作品非常特別,我記得當時這幅畫的落槌價應該在11萬元左右。如果沒有齊白石的題,這個作品就是5萬元,它的特別之處就是它有一個著名的上款,還有齊白石的題識,它就遠遠超出了李可染當時這類作品的價格。

  我再舉個例子,中國嘉德2011春拍中有一幅戴蒼《漁洋山人抱琴洗桐圖》,畫的是清初詩人王士禎,以3277.5萬元成交。戴蒼是清初一個小名頭的畫家,他的畫作價錢並不高,而這幅畫能拍出如此高價,是因為畫後有很多清初大文人的題跋。

  王士禎是當時的文壇領袖,戴蒼給他畫了這樣一幅畫,很多文壇大家都給他題跋唱和,上面很多人的墨跡在拍賣場上二十年以來幾乎沒見過。楹首是陳維崧的,後面還有很多其他人的,施閏章、陳恭尹、方文、朱彝尊、汪琬、宋琬等等,前後一起共有上百位名人的題跋。這樣特別作品實在是太少見了,所以得到了收藏家的認可。

  畫作存世量對價格的影響

  歷代收藏家總結出了很多經驗,他們一次次地對中國傳統書畫進行梳理、總結,有很多文獻傳世。這些文獻告訴我們哪些畫家作品的存世量會很少,此類畫家的作品如果出現在拍賣場上,往往是收藏家盡最大努力競爭的對象。

  舉個例子。在古畫當中,如果你關註明代繪畫,肯定不會忽略“明四家”-文徵明、沈周、唐伯虎、仇英。而這四人當中,很多藏家更喜歡仇英和唐伯虎,因為相對來説他們作品的存世量更少。

  民國的時候,曾經有幾個收藏家在一起聊天,談論到“明四家”,都稱讚説太了不起了。有位藏家炫耀説,我不但有唐伯虎也有仇英,另一位藏家説,我有顧炎武、黃宗羲,這麼一説,那位收藏仇、唐的人就不敢顯擺了,他就只有聽的份兒了。因為顧炎武、黃宗羲的作品存世量實在是太少太少了。據不完全統計,故宮裏顧炎武的書法作品好像只有一開。中國嘉德2013春拍古籍善本專場中,出現了一件顧炎武《五台山記》手札,起拍價才20萬元。當時我就對這件東西興趣很高,我認為這個東西太難得了,可能一輩子就碰上這麼一次。買這件東西可不是一種簡單投資的行為,也遠遠超出了收藏的範疇,而是一種信仰的問題。我對顧炎武、黃宗羲這些大文豪、大文人,從內心來説特別喜歡,而且他們的墨跡你很少能碰上,能碰上這麼一開手札太難得了。

  結果這件手札從20萬元一直拍到了3162.5萬元,被國內的一位企業家買走了。我當時也舉牌了,但是很遺憾沒買到。那個企業家下如此大的決心,是因為故宮的一位專家給他提了一個建議,就説故宮收藏的顧炎武作品,也只有這麼小小的一張紙。

  所以,從收藏史的角度來説,你有仇英和唐伯虎,還不如有顧炎武和黃宗羲。

  講到一位畫家作品存世量多寡的問題,我可以再舉另外一個例子。比如説清初四僧,漸江、髡殘、石濤、八大,他們的作品在當時都是反主流的,但是到了晚清、民國以後得到了黃賓虹等大家的追逐,大家對四僧的藝術成就有了新的認識,對他們在中國書畫史上的地位有了新認識。在大家的眼裏,可能他們四個人的藝術成就不分上下,但是他們作品的市場價格卻不同。為什麼?就是因為有些人的作品存世量很少,有些人的作品存世量相對多一些。幾乎在每一季拍賣會上,我們都能看到石濤和八大的作品,但是髡殘的畫就甚為少見,所以説,髡殘的作品可能就會比同類的石濤、八大的作品要貴一些。

  中國嘉德2013春拍大觀夜場中,有一件髡殘《為周亮工作山水》上拍,以2357.5萬元成交,髡殘這類作品存世很少,我相信如果是石濤、八大這樣的作品,價格應該會相對低一些。這件作品還有一個著名的上款——周亮工。當年髡殘甲申雲遊以後,一直住在南京,那個時候周亮工也在南京,他們有些往來。

  從書畫收藏史的角度來説,四僧當中作品存世量最多的是石濤、八大,其次是髡殘,最少的是漸江。中國嘉德2014春拍中推出了一件漸江《西園坐雨圖》,最終以5347.5萬元成交,這也證明了,同樣是四僧成員,他們的藝術成就不相上下,但是如果其中一個人的作品存世量少的話,其價格就會更高。

  人氣對競拍的影響

  參與藝術品市場時,有一種判斷是在拍賣當中進行的,這就是對市場人氣的判斷。如果某件拍品,在競拍的時候人氣很旺,很多人在參與,那麼最開始想買這件作品的人,他的心氣也在不斷提高,往往會出比計劃中更高的價錢。

  很多藏家參與拍賣的經驗很豐富,對很多競拍對手也會比較了解,如果他看到某位眼力很好的香港藏家在積極參與,某位研究非常深入的台灣藏家也在積極舉牌,他本來準備出四五百萬元買這幅畫,最後出價到八百萬、一千萬元都有可能。因為他認為這麼多懂行的人在競買的東西,肯定是難得的好東西。

  我可以舉個極端的例子,是關於滬上收藏家劉益謙先生的。十幾年以前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那天我也在,拍賣會正進行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劉益謙到了,辦好號牌以後進場,這個時候場內一幅畫的拍賣競價進行得異常激烈,他剛進來,也不知道拍的是什麼,就跟著舉牌了,一路舉下來,最後大約是四五十萬元把那幅畫買到手。後來,服務人員把單子送過來,他簽單時才知道,原來是一幅張大千的花卉。

  他的這種行為,純粹是臨時根據市場狀況作出的判斷。劉益謙用一種調侃的方式來解釋自己的這種行為:“我就是傻,我不懂的,我無非就是有點錢。”但我認為,他的這種做法還是含有深刻的道理的,絕不是盲目和衝動的。據説這幅畫前幾年還賣了兩三百萬元。

  (本文作者為著名收藏家,具有20多年拍場實戰經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