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7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閬中市雙管齊下破解土地撂荒

  • 發佈時間:2015-05-22 07:32:0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傳君

  土地撂荒,是當前我國農村面臨的一大難題,尤其在西部貧困地區更為突出。如何破解土地撂荒,將直接影響到農村改革的創新步伐和現代農業的推進。

  四川省閬中市近兩年來潛心探索與實踐,最終形成一套相對完備的機制,既破解了土地撂荒難題,又保障了糧食安全,同時涌現了大批新型經營主體,提高了農業産值。4月中旬,記者到閬中實地調查,真切感受到該市解決這一難題的創新與魄力。

  農場主挑起大梁

  閬中市天宮鄉寶珠村農業條件優越,但近幾年因外出務工人員劇增,大片土地荒蕪,即使是水源條件好、地勢平坦的河邊地,也無人耕作。

  但蒲朝武的家庭農場例外。曾常年在外做水果生意的老蒲説,幾年前他回老家,看到土地荒蕪十分心痛,於是決定留下搞水果種植。而今53畝臍橙、20畝桃子已經豐産,他還栽了30多畝核桃,並在林下養雞,河中養鴨,諸多項目年收益五六十萬元。

  蒲朝武這100多畝土地,除了自家幾畝地外,全是別人扔下不要的荒地,他分別與那些承包者簽訂流轉合同,價格雖然很低,但人家還十分樂意,為啥?他解決了土地撂荒問題,土地有人耕作,隨時都是熟田熟地,人家還能得兩個流轉費,當然樂意。

  在閬中市飛鳳鎮瓦店村,全村有人口1067人,常年在外務工超過650人,去年以前土地撂荒面積達806畝,佔耕地面積45%。因土地撂荒減少的糧食産量達397噸。

  家庭農場在解決瓦店村土地撂荒問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村支書江浩的兄弟聯誼家庭農場經營的254畝地,原來也是雜草叢生,慘不忍睹。“草比人高,春天開花,風一來就像蘆葦蕩一樣,種子隨風到處飛,落到哪草就生到哪……”江浩説。

  如今這裡卻是油菜正熟。去年,江浩在這裡種上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加上養豬收入約10萬元左右;今春他種了150多畝油菜,50畝玉米,僅油菜一項將收入10萬元以上,算上秋糧收入,不下20萬元。

  去年,瓦店村涌現了3個家庭農場,共經營土地面積506畝,加上一些種植大戶和在家農戶勞力的努力,當年就實現了806畝撂荒地的全復耕。而且,全村實現了糧食增産400余噸,種糧戶每人平均增收1200元以上。

  讓鄉鎮大膽探索

  截至2013年底,飛鳳鎮就有4118畝耕地撂荒,佔總耕地面積46%以上,導致該鎮糧食生産和農業産值雙雙大幅下滑。2014年起,飛鳳鎮進行破解這個難題的探索,並在瓦店村率先試點。

  鎮村領導摸索出一個辦法:將全村所有撂荒土地統一收歸村組織“託管”,當然對每一個地塊,均要採取多種方式徵求原承包者的意見,並與之簽訂“託管”協議。然後,村組織將全村土地進行統一調整,根據“就近、整塊、成片、且不得插花”的原則“互換”,將土地重新“分配”給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及在家農戶。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飛鳳鎮黨委書記涂漢波解釋説,閬中屬於深丘地區,一家人承包的土地,雖然只有幾畝,但往往分散成若干塊處在不同位置,有的甚至十分邊遠吊角,這便導致撂荒土地雖然面積很大,但往往不能成片,甚至中間有在家農戶土地插花的現象。為了滿足土地經營者成片規模經營的願望,就得需要一隻“手”來將土地重新“洗牌”和“分配”。

  這樣,無論是家庭農場、種植大戶,還是在家農戶,都能耕種到自己所希望耕種的“就近、整塊、成片”的土地,尤其是在家農戶,在這只“手”的調配中同樣會得到好處。

  今年飛鳳鎮在全鎮進行這樣的土地“託管”“互換”。“目前來看,今年全鎮4118畝撂荒地有望實現全復耕,並實現糧食增産200萬公斤以上,種糧戶每人平均增收1100元左右。”涂漢波信心十足地説。

  用“託管互換”完善機制

  通過一年多實踐,目前閬中這種“託管互換”機制基本完善,具體運作模式為:

  首先,在鎮村兩級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通過廣泛宣傳,讓有託管意願的農戶自主到中心諮詢,形成“託管”意向,然後雙方簽訂土地“託管”合同;接著,在不改變土地性質、不改變承包關係、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由中心將土地流轉給本地有意願的經營戶。

  其次,廣泛調動村社幹部領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本地有經濟實力的農戶、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出來流轉土地,成立家庭農場,讓這些本土人成為撂荒地復耕的主力軍。

  第三,實行土地“互換”,讓每一個經營戶所經營的土地都能“就近、整塊、成片”。“這裡需要通過溝通和宣傳,讓農戶明白‘託管互換’完全合法,且不會影響其土地原承包關係,其以前享有的國家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仍然不變。”涂漢波説。

  第四,通過加大政府的服務和政策支援,來提供這一機制順利推行的動力。“也就是我們政府需要做什麼來保駕護航。”涂漢波説,政府需要做的事首當其衝應該是努力改善農業生産條件,除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外,還得鼓勵家庭農場、種植大戶修生産便道,政府每公里補助1萬元;同時,每個村成立一個農機專業合作社,購置農機除國家補貼外,其餘全由政府補貼,農機産權屬政府,使用權屬於家庭農場或種植大戶;另外,對於復耕撂荒地的家庭農場或種植大戶,政府給予每畝100元的墾荒補貼,同時積極為其申報國家有關項目資金。

  這樣推行,完全可以實現既讓農戶放心外出務工,又讓土地得到耕作,既培育了一大批新型經營主體,又提高了農業産值和農民每人平均收入,同時,還實現了機械化。

  家庭農場迅猛發展

  在實踐與推行“託管互換”機制破解農場土地撂荒問題的同時,閬中市去年以來出臺了《關於大力培育家庭農場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指導意見》《閬中市家庭農場註冊登記暫行辦法》《閬中市示範家庭農場評定辦法》等文件。僅去年一年,全市登記註冊的家庭農場就有500多家,到目前為止,已超過600家。

  閬中市農業局副局長周明富介紹説,家庭農場之所以發展如此迅猛,得歸功於農村土地“託管互換”機制破除了土地流轉的障礙,全市把培育家庭農場作為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首要任務來抓,預計到2017年,全市家庭農場可達到2000家,到2020年,家庭農場可覆蓋所有村民小組,即達到6000余家。

  據閬中市農業局分析,全市共有耕地54萬餘畝,實際農村勞動力為30萬人,常年在外務工人數為20余萬人,尚有10余萬人留守在農村;按照規模經營50畝以上可註冊家庭農場來算,全市可産生1萬個家庭農場,每個家庭農場按3個常年勞動力來算,今後農村只需要3萬餘人便可。

  “因此,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完全不用擔憂今後誰來種地的問題。而且,通過發展家庭農場,提高了農業的生産水準,提高了農業的比較效益,讓農民達到工商業職工平均收入水準,初步奠定向現代農業過渡的基礎。”周明富説。

  今年,閬中市正在研究針對家庭農場的具體的扶持政策,並努力在全市農村形成“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這樣一種“四位一體”的經營模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