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命充滿了驚喜!”

  • 發佈時間:2015-05-22 06:15:2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鄭 楊

  開欄的話 他們或長期默默奉獻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做著常人無法理解的基礎研究;他們或一次次艱難跋涉在科技成果轉化的道路上……人類社會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科學力量的支撐,而創造科學力量的正是他們——可敬可佩的大國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創新驅動·領航者風采”專欄,講述他們創新創造的精彩故事,集中展現他們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團結協作、淡泊名利的團隊精神。敬請關注。

  維生素C真的可以抗衰老?尿液細胞中是否隱藏著巨大的力量?100歲的老人有可能“返老還童”嗎?……這些深奧無比、卻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都是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端卿長期研究的課題。

  “生命充滿了驚喜。”裴端卿這樣對記者説。説的既是他熱愛的生命科學,也是他自己的人生。

  “出國的初衷就是回來”

  1965年,裴端卿出生於湖北公安縣一個溫馨而快樂的教師家庭。從小,身為鄉村小學校長的父親就教育他要熱愛科學,長大了做科研工作者。1984年,裴端卿從華中農業大學畢業後,順利考取了中美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留學項目(CUSBEA),赴美留學。

  裴端卿告訴《經濟日報》記者,那還是改革開放之初,國家為培養科研人才派出了大量留學生,CUSBEA作為我國生物方面的公派留學項目,連續8年共派出了425人,其中不少已成為當今世界生命科學領域的頂尖專家。1991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後,裴端卿進入了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藥理係,並在2001年被選聘為終身副教授。但就在這一年,裴端卿卻啟動了回國“程式”。

  那還是科研人員對美國趨之若鶩的年代,可裴端卿絲毫不認為回國是什麼“犧牲”,而是大談國內的“誘惑力”。“當時國內的幹細胞研究剛剛起步,美國卻有數十年的積累,如果把美國的實力比作航母的話,我們只算一個小舢板。你想想,如果你遭遇第二艘船的吸引力,要去把一隻船變成一個航母的時候,這個誘惑力,相信誰都會做出跟我類似的選擇。”裴端卿肯定地説,“這很清楚,因為我們當年出國的初衷就是想回來。”

  回國後,裴端卿根據國家前沿領域的需求,從腫瘤細胞的行為研究轉向投入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基礎研究。近年來,他作為國家“863”計劃生物醫藥領域專家、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生殖與發育”重大研究計劃專家,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項目、中科院知識創新基金等多項重大課題研究,大量學術成果刊登在知名國際期刊上,引起了世界矚目。

  裴端卿説起回國10多年來感受到的變化,激動不已。在國家對生物醫學的巨大投入、對創新的鼎力支援下,當年的“小舢板”今天已經成長為了一艘“快艇”,他相信,中國的幹細胞研究在不遠的未來能引領世界潮流。

  做“有趣”的成果

  話題從人生經歷切換到科研成果,裴端卿口中的高頻詞彙仍然是“有趣”、“驚喜”。他向記者講述了一項有關尿液的研究成果。“這是一項有趣的研究。我們在實驗中發現,尿液能給我們提供健康的細胞,利用這些細胞能得到高品質的神經幹細胞,這真是奇跡。”裴端卿解釋,不遠的將來,我們可以將其移植到人體損傷部位,修復肝臟、腎臟;也可以用它們取代衰老的神經細胞,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甚至冷凍保存,40年後依然可以給其本人或者後代使用。

  懷著對幹細胞科學的濃厚興趣,裴端卿帶領他的團隊取得了一項又一項轟動世界的科研成果。如在2009年,裴端卿實驗室證實維生素C可大大提高體細胞“變身”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的效率,可從原來的萬分之一提高到10%,從而抵抗衰老。該成果開啟了幹細胞研究的一個新方向,被選為封面文章刊登在《Cell stem cell》雜誌上,這是來自中國的相關科研成果第一次獲此殊榮。而有關尿液的研究成果,也被Nature官網作為頭條新聞,被大眾媒體廣泛傳播。

  同心協力造福人類

  難能可貴的是,對於自己曆盡艱辛所取得的這些科研成果,裴端卿從來不把它們當作“科研秘密”,他希望與盡可能多的人分享。“尿液的原始發現就在我們這裡,我們的尿液細胞重編程的技術,誰願意學就教給誰,希望用這個系統的人越來越多,大家相互借鑒,才能少走彎路。”裴端卿説。

  對此,廣州生物院的一位西班牙籍科學家Miguel深感敬佩。他説:“我非常尊敬裴端卿,他在國內首先成功建立了iPS技術,但他沒有秘而不宣,而是做了正確的選擇,向全國各科研單位大力推廣該技術。我堅信這正是中國在誘導多能幹細胞領域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據了解,多年來,裴端卿通過舉辦iPS技術培訓班,至今已為我國培訓了200多名技術骨幹,推動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發展。

  裴端卿就這樣以其人格魅力,吸引著多名外籍科學家紮根廣州,致力於中國的幹細胞事業。如廣州生物院的首席技術官Micky,2009年來中國之前曾在輝瑞、杜邦等國際知名藥物公司有著豐富的工作經歷。他説:“當裴端卿邀請我來廣州工作時,我認為他簡直髮瘋了。我反而想邀請裴端卿去美國的藥物公司工作,但最終結果正好相反。他説服我來中國,建立一個世界級的藥物研發中心。經過6年,我們離建立一個優秀的藥物研發中心的夢想更接近了。”而Miguel也坦言,“裴端卿是一個非常有抱負的人,我正是因他而來到中國。”

  多年來,裴端卿為我國幹細胞領域培養了大批急需的骨幹人才。去年9月,由他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幹細胞多能性與體細胞重編程”創新研究群體項目正式啟動。該團隊是國內首個幹細胞研究創新群體,也被評價為“立足衝擊世界科技前沿的團隊”。

  談到目前身兼的多種角色,裴端卿由衷地説:“我首先是一個科學研究人員,始終把科研活動放在首位。作為課題組負責人,需要組織和帶領研究團隊,協同攻關。作為院長,則要求我從國家戰略高度,思考研究院的整體科研佈局和發展方向。所以,這三個角色,帶給我的是更宏觀的視野和更多的責任,也是促我進步的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