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中國智造夯實一流經濟強國核心基礎

  • 發佈時間:2015-05-21 08:20:2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要完成由貿易和製造大國向産業與資本強國的升級,至少需要四個“五年”規劃的時間跨度。無論決策層還是有關參與主體,都應緊握這條主線,以大當量、可持續的前瞻性技術投入引領全球技術革命的變遷,並培育和造就一大批能夠主導全球産業分工的高端製造業企業。還需營造全社會敢於冒險和敢於挑戰權威的創新性思維,將國內外兩個目標市場有效聯動起來,構建中國製造在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梯度供給體系。

  在經濟處於新舊增長動力換擋,經濟脆弱性愈發明顯,亟須新産業鏈提供新增長區間的關鍵時間窗口,《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的發佈,正逢其時。

  《中國製造2025》是我國為實現“從製造業大國向強國轉變,縮短在高端領域與國際差距”的“三個10年”戰略中的第一步,主線是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雲聯網+傳統工業”融合有望成為我國新一輪製造發展制高點,驅動“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

  從嚴格的意義上説,這並非中國版的“工業4.0”,而是中國在已有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結合全球新技術發展與産業競爭趨勢,配合經濟戰略轉型,進而全面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水準與獲益程度而制定的國家競爭計劃。《中國製造2025》如能在執行層面得到強有力的貫徹,成為有關參與主體廣泛行為自覺,則十年後,中國經濟的技術內涵及全球競爭力有望跨越式提升。現在最令人擔心的是,在財富觀念扭曲、産業資本的邊際技術投入熱情遞減的今天,《中國製造2025》這幅向“製造強國”進軍的清晰路線圖,會否在實際落實過程中被人為縮水?

  毋庸置疑,製造業的規模和現代化水準是衡量一國綜合實力的最重要指標。回望全球工業變遷史,無論19世紀的超級經濟強國英國,還是二戰以來一直雄踞全球超級經濟強國之巔的美國,均建立了最為發達的工業體系。時至今日,英國儘管已滑落為二流經濟強國,但在部分高端製造業領域依然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至於美國,儘管遭遇2008年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經濟危機的重創,並在5年前失去了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的位置,但沒人否認,美國依然握有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體系。而且在可預計的將來,除非中國在主要製造業領域都能培育出類似華為這樣的傑出企業,除非中國版的蘋果、GE、波音超級創新公司橫空出世,否則,美國在全球製造業的強勢地位不會有根本性逆轉。

  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製造2025》的出臺,是中國在對整體經濟競爭力全面體檢的基礎上,對標一流經濟強國的核心要素,打造中國經濟高邊疆的應然之舉。看該規劃提出的九大任務、十大重點領域和五項重大工程,均是説易行難的系統性工程。據此,中國只有以“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為牽引,在整固既有製造業競爭優勢的基礎上,以高端裝備製造業的戰略性跨越為突破口,結合“一帶一路”戰略,實現全球範圍內的産業優化佈局,顯著提升在全球産業鏈的獲益程度,才可能順勢完成由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向首席製造業強國目標的轉變。

  正如工信部部長苗圩所言,中國製造業要扭轉大而不強的面貌,亟需在一些重大技術和重大裝備領域取得突破,亟須培育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幹企業。而無論是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的重大突破,還是作為凝聚上述技術的企業的涌現,均離不開蘊含高風險的先導性技術的投入,離不開全社會技術創新氛圍的營造,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宏觀協調,更離不開産業資本的技術深耕與産業鏈打造。

  以對我國高端製造業具有指標意義的大飛機為例,大飛機項目是資金與技術高度密集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投入以及發動機和航電系統等關鍵部件的自主研發,更需要世界級的項目統籌和運營管理能力,特別是管理全球供應鏈的能力。就目前的情況看,我國商飛有望複製航太産業的運營模式,即在資源相對短缺和技術相對落後的情況下探索出一條用市場化方式“集中國力乾大事”的路子。過去9年間,志在與波音、空客比肩的中國商飛,已實現了設計製造和運營管理的第一步跨越,2020年前將投入商業運營。而相對航太産業來説,大飛機項目的運營管理無疑更為複雜,特別是市場化運作中需要克服許多約束條件。俄羅斯就是一個顯例,俄羅斯早就具備了研製大飛機的能力,但運營管理水準遠遠落後於波音和空客,以致今日的俄羅斯民機産業基本上已被邊緣化了。對比俄羅斯,我國的市場化經驗更為薄弱。以品質管理與控制體系來説,歐美飛機製造商早已建立了覆蓋民機研製全過程的品質控制體制和相關程式規範,並建立了完善的行銷服務體系,而中國航空企業的品質管理體系長期以來只局限于生産製造環節,與國際標準嚴重脫節,絕大多數産品還無法取得國際適航證;另一方面,民機的銷售與售後支援服務水準也亟待提高。當然,更大的制約條件還在技術領域,中國飛機項目在發動機和電子設備等核心技術方面,目前高度依賴於賽峰、通用電氣、霍尼韋爾、凱德以及羅克韋爾柯林斯等國際供應商。核心技術以及核心部件製造能力薄弱,是制約大飛機項目的最大瓶頸。預計,中國商飛要在2025年左右才能破解上述約束條件,進而成為中國戰略産業躋身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的代表性企業。不過,即便中國商飛在2025年能取得戰略性突破,也只是第一階段的成功,後續面臨的技術和市場乃至其他方面的壓力還難以預測。

  鑒往知來。經驗教訓一再提醒我們,以一流的製造業競爭體系為底基,結合全球範圍的金融資本力和貿易主導力,是一國作為超級經濟強國的三大核心要素。這麼看來,我國要完成由貿易和製造大國向産業與資本強國的升級,夯實作為一流經濟強國的核心基礎,至少還需要四個“五年”規劃的時間跨度。在此過程中,必須以大當量、可持續的前瞻性技術投入引領全球技術革命的變遷,並培育和造就一大批能夠主導全球産業分工的高端製造業企業。

  因此,在明晰製造業是中國成為一流經濟強國的核心內涵之後,無論決策層還是有關參與主體,都應在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三十年裏緊握這條主線。除了基礎性技術投入需要逐年加大之外,還應解放歷來相對內斂的文化慣性,營造全社會敢於冒險和敢於挑戰權威的創新性思維,更要結合我國日益增強的金融服務能力和不斷擴充的貿易邊界,將中國製造的國內外兩個目標市場有效聯動起來,構建中國製造在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梯度供給體系。(作者繫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