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堵住行政審批氾濫的“偏門”

  • 發佈時間:2015-05-19 13:31:4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各級政府部門的非行政許可審批繁多,是導致行政審批氾濫的“偏門”,現在這個“偏門”將被堵死。國務院近日再取消一批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並將一批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調整為政府內部審批事項,從此非行政許可審批這一審批類別有望成為歷史。

  什麼是非行政許可審批?多數百姓搞不懂,就連設置這些審批項目的部門也不一定清楚。但這個社會常識裏的“冷門”,卻是公眾問題遭遇的“熱門”。從“證明你媽是你媽”到“一歲孩子的無罪證明”,居民和企業飽受折磨。而這些證明和審查大多沒有法律的明文規定,有的依據只是某部門的一紙通知。

  有些地方部門發個“紅頭文件”,就額外增加一套審批流程;出一套管理舉措,就設立一個收費或資格認證項目……這類非行政許可審批不僅名目繁多還層層加碼,導致政府的手越伸越長,管得越來越細,管理效果卻越來越差。

  行政審批“偏門”的存在不僅增加社會運作成本,更容易滋生腐敗,敗壞法紀和社會風氣。有統計顯示,與人生成長相關證件有100多個,要把這些證件辦出來需要到60多個單位部門蓋約100個章,交20多項辦證費。而與企業相關的資格認定,耗時長,有的收費一次就高達數萬元,給小微企業造成沉重負擔。正是由於不堪變相審批的重負,不少居民和企業轉而“走後門”尋求便利,久而久之就形成各種權力尋租的“潛規則”。

  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就是要堵住“權力清單”之外的旁門左道。此次國務院完全取消本級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並把一部分確有需要的項目轉為“內部管理事項”,目的是要讓老百姓生活和企業生産徹底與非行政許可審批脫鉤,讓非行政審批不僅從概念上消失,還要從實質上消除。

  當前,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的難點仍在地方。從2014年開始,國務院就要求各地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有些地方已經清理取消,但有些地方對下發文仍冠以“擬取消”字樣。要讓這類審批真正成為歷史,一方面地方各級政府必須以自我革命的勇氣,真正將簡政放權舉措落實到位。另一方面要落實責任目標,強化責任追究,強力推動地方真抓實幹。

  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是堵住“暗門”“偏門”的有效方式。非行政許可審批的清理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監督。應當以“權力清單”的形式,取消一項固定一項,防止左手壓下去的審批又被右手托起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