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加快蠶桑資源綜合利用步伐

  • 發佈時間:2015-05-19 07:31:2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王瑜)近日,記者從農業部在廣西宜州召開的全國蠶桑資源綜合利用現場會上了解到,2014年,我國蠶桑資源多元化利用産值近155億元,比2010年的57億元增長59%。這表明我國蠶桑産業正加速從傳統的“一粒繭”、“一根絲”單一産業發展模式向“一片桑園”、“一系列資源”多元化發展模式跨越。

  我國有5000多年栽桑養蠶的歷史,歷史上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如今仍然是世界最大的蠶桑生産國與絲綢出口國。2014年,全國有700多個縣的800多萬戶種桑養蠶,繭、絲生産量佔世界總産量的80%左右。在傳統“桑—蠶—繭—絲—綢—製成品”的産業發展模式下,栽桑養蠶就是為了“一粒繭”,而桑樹的根、莖、葉、花、果以及蠶蛹、蠶蛾、蠶沙等資源往往被閒置,導致蠶桑資源利用率不足3%,這不僅制約著栽桑養蠶比較效益的提升,也使蠶桑産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所謂蠶桑資源綜合利用,就是在傳統的産業發展模式之外,將蠶桑生産從栽桑養蠶拓展到包括桑園立體種養、文化旅遊及桑葉、桑枝、桑果、蠶沙、蠶室利用在內的生産經營活動,其目的是以現代科學技術和迴圈低碳經濟理念,對蠶桑産業鏈各環節的物質、生物和文化資源進行綜合開發。

  在實現物盡其用、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蠶桑資源綜合利用大有可為。以四川攀枝花種養模式為例,蠶農正常養蠶畝收入3000元/年,加上不養蠶時賣鮮桑果、加工桑葉茶和桑葉菜等可增收5100元。隨著桑果汁、桑枝菌、食用蛹、蠶沙肥料等資源的産業化開發,目前,我國對蠶桑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已接近20%。

  為加快蠶桑綜合利用,促進産業轉型發展,會議要求各級蠶桑管理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蠶桑資源綜合利用發展規劃,引導各種要素進一步向優勢産區集中;加大實用技術研發力度,把科研成果及時推廣到生産中去,加強技術指導,努力提高生産水準;引導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蠶桑資源的開發利用,推進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産,帶動農民致富;在發展蠶桑資源綜合利用的同時,加強蠶品種資源保護、品種選育、品種審定和良種繁育工作,規範蠶種生産經營的秩序,促進全國蠶桑生産持續、穩定向前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