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數據下活“智慧出行”棋
- 發佈時間:2015-05-19 07:2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下午1點鐘,北京金融街的打車需求中,去往機場方向的幾率更高;如果你是瀋陽的計程車司機,想要生意好就要比其他城市的司機更早起……這些交通運作的“秘密”,來自於上個月底上線的“滴滴快的”大數據移動智慧出行平臺“蒼穹”。在北京、上海、杭州等10個城市,所有專車和計程車的數據每個小時都會匯集到這個平臺上,根據這些數據,“蒼穹”可以提供各個區域的打車需求、打車難易程度、被搶單時間和車費等一系列數據。
“數據將成為司機‘拉活兒’的實時指南。”“滴滴快的”大數據負責人朱磊表示,在他看來,“滴滴快的”覆蓋的360個城市中2億多用戶每天産生的600多萬訂單數據,將成為企業未來安身立命的根本。
許多和數據有關的技術應用已經開始産生價值。出行大數據,需要解決的最基礎問題就是供需匹配,比如乘客站在一個點發出乘車需求,按道理應該直線距離最近的司機搶單成功,但事實往往並不如此,接單的司機很可能需要繞遠掉頭,或者正堵在路上。因此,要做好供需匹配,就必須綜合考慮路況、司機車頭朝向乃至掉頭距離等諸多維度。人們喜歡使用手機打車,就是靠複雜的數據挖掘演算法保證了良好的用戶體驗。
而“蒼穹”提供的服務則在更高層面上改變著行業現狀。“從根本上説,它解決的是資源調配的問題,有可能顛覆計程車做生意的模式,讓司機知道他應該什麼時候到哪去載客,從而用更短時間賺到更多的錢。”據透露,“滴滴快的”將為一些付費車主或者平臺活躍度高的車主提供此類增值服務,這就意味著,數據服務很可能成為“滴滴快的”未來的營利點。
但大數據背後的商業邏輯並不止於此。上海白領吳芳芳告訴記者:“本以為‘滴滴’和‘快的’合併後,補貼力度會變小,但我還是會經常收到代金券,感覺和‘燒錢大戰’的時候差不多。”她所不知道的是,之所以會收到這麼多代金券,是因為在“滴滴快的”數據分析系統裏,已經根據她的歷史打車行為特點,將她劃為代金券敏感用戶。
通過對用戶的貼身跟蹤,“滴滴快的”將用戶按照消費能力分成了4類,每一類都有根據他們不同消費習慣的行銷策略,像吳芳芳這樣的用戶就需要不時給予代金券刺激,而對於那些對價格不敏感的用戶,則需要在服務和體驗方面下功夫。
被“畫像”的還有司機。基於司機們的地理位置資訊,“滴滴快的”發現杭州的計程車司機們每天晚上10點後會固定聚集在一些區域休息和就餐,就在這些場所提供優惠工作餐,來拉近司機和平臺的關係。“滴滴快的”還嘗試推出了回程單産品,根據不同司機收車回家的時間和方向,給他們匹配合適的用車需求,希望借此有針對性地提高司機的搶單意願。
做好用戶“畫像”和行為分析,移動互聯網廣告也隨之而來。“比如同樣打車去北京西單,一個代金券敏感用戶和一個對價格不敏感的用戶,希望得到的商鋪優惠資訊就不會一樣。”朱磊表示。“滴滴快的”與阿里巴巴、美團的合作正在完善用戶“畫像”,建立起精準行銷的模式,未來在分析出消費偏好的基礎上,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發送特定商場、特定店舖某一類産品的優惠資訊。
“在行業野蠻生長階段,大家只能燒錢爭奪市場,但是以後比拼的就是技術和服務。”朱磊説。對於“滴滴快的”來説,大數據應用正是串起智慧出行這盤棋的重要手段。文/本報記者 陳 靜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