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氣象武器,“比原子彈還重要”的戰略武器?

  • 發佈時間:2015-05-19 01:31:1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軍情新觀察

  在2015年度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年會上,來自美國羅格斯大學環境科學系的艾倫·羅博克教授聲稱,曾有自稱中央情報局顧問的男子來電詢問,氣象專家能否就敵對國家操控美國氣候的情況實施監控?他進一步指出,中情局顧問的真實意圖並不局限于保護美國的氣象安全,可能還包括掌握控制他國氣候的能力和手段,具體而言,即是研發所謂的氣象武器。

  事實上,美軍將氣象控制技術用於軍事領域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二戰期間,赴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美軍就曾製造濃霧帶掩護軍隊行進;在越南戰爭中,美軍又以空投催雨彈的方式破壞越共軍隊的補給線。20世紀80以來,美軍對氣象控制技術的研究持續推進,投入鉅資展開多個軍事科研項目,其中包括製造雷電的“天火計劃”、製造風暴的“暴風雨計劃”以及製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計劃”等。2003年,由美國空軍和海軍資助的“高頻主動極光研究項目”正式展開。項目負責人伊斯特蘭在給國防部的報告中指出:“它能改變特定區域的氣象,導致敵對國家面臨極其惡劣的氣象環境,而無法採取任何反擊行動。”

  雖然早在1977年,聯合國就頒布《禁止將影響氣候手段用於軍事目的公約》,在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再次重申了禁止研發氣象武器的規定,但是,以美國為首的歐美軍事強國對於氣象控制技術的研究始終未曾停滯。

  首先,氣象武器是體現總體戰思想的戰略性武器。1935年,德國將軍和軍事戰略家魯登道夫出版《總體戰》一書,指出戰爭不是軍事領域的一維對抗,而是延伸至經濟、科技、文化及社會各領域的全維度對抗。氣象武器通過製造各類自然災害,造成敵對國家農業減産、交通癱瘓、能源供應中斷、民眾流離失所,進而引發深重的社會危機。有鋻於此,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就提出“氣象控制比原子彈還重要”的觀念。

  其次,氣象武器具有與核生化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匹敵的破壞能力。氣象武器不再是能量轉換的介質,而是扮演催化劑和倍增器的作用,通過釋放較少的能量,激發自然界氣象變化所蘊藏的巨大能量,形成類似“蝴蝶效應”的超強釋放。就毀傷範圍和破壞程度而言,氣象武器較傳統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過之而無不及。

  再次,氣象武器使用隱蔽,導致受害國追責困難。氣象攻擊的實施是以自然界正常氣象變化作為掩護,通過隱蔽的人工催化手段對局部範圍內的氣象變化過程施加影響,整個作用過程與自然的天氣、地質變化渾然一體,且結果具有延遲性,往往需要在幾天后才能夠反映出來,這些都造成氣象攻擊過程難以察覺。氣象武器的隱蔽性,為非戰爭狀態下國家之間的對抗提供了新的手段。

  基於以上三點優勢,氣象武器在未來戰爭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是可以預期的。然而,美軍卻對氣象武器的軍事應用前景持審慎的態度,並將擁有氣象武器的時間表定到2025年。由此可見,從武器試驗到制式化裝備部隊,氣象武器還需要走過一段漫長的路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氣象武器的不可控性。氣象武器以自然環境為作用對象,它的不可控性同樣也可能造成連鎖性的自然災害,甚至對全球範圍的地質構造和物種結構産生難以修復的影響,從而給人類的生存安全構成嚴峻的威脅。

  可以預見,為了避免出現新的“末日武器”,國際社會應當以核武器作為前車之鑒,將全面禁止氣象武器從條約落實到行動。(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