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科院大氣所科學開放日:霧霾天裏談霧霾

  • 發佈時間:2015-05-18 13:37:00  來源:光明網  作者:戰釗  責任編輯:羅伯特

  5月17日,第十一屆公眾科學日活動在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大塔分佈舉行,本屆活動的主題是“與科學家一起看霧霾”。有趣的是,當天的北京就是一個霧霾天。就在這活生生的“科學難題”中,公眾的問題接二連三,現場氛圍格外熱烈。

  霧霾為何如此任性?全球變暖是忽悠嗎?健德橋旁的大塔是做啥用的?這一系列有趣的科學問題,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中科院大氣邊界層與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大氣分中心副研究員孫揚,為青少年和家長朋友們奉上了一場精彩的霧霾科普講座,他表示,人類頭髮絲的直徑為80微米左右,花粉的直徑是20多微米,而PM2.5的顆粒直徑只有2.5微米,所以又被稱為可吸入顆粒物,“PM2.5會直接進入人體肺泡,與血液發生交換,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為何北京空氣品質指數中的PM2.5數據與美國大使館的不同?他解釋,這是因為氣象局公佈的數據是多個監測點的平均值,而美國大使館的數據僅使用北京東三環的檢測值。二者PM2.5計算方法也不盡相同,另外,“美國大使館的儀器容易受到濕度的影響,容易測高”。

  他認為,之所以我國,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的霧霾如此任性,與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製造加工業佔很大比重的産業結構以及環保部門監管力度不到位等有關。

  他在回答光明網記者關於城市風道的提問時表示,相對於整體大氣環境而言,城市風道對於霧霾的影響並不大。

  防霾口罩是否有用?口罩雖然無法完全阻擋顆粒物的吸入,但為呼吸多設一道屏障總比沒有強,他表示,N95標準的口罩阻隔效果最好,但是舒適性超差。公眾可以選擇自己能堅持佩戴的口罩,同時,在大氣嚴重污染日,老人、小孩及心肺疾病患者不要做晨練等室外運動。

  孫揚目前還挂職北京市大興區環保局副局長,記者問他,大興是不是北京空氣品質最差的區縣?他笑著説,大興區確實長期都是北京空氣最差的地方,這與綜合治理水準以及大氣環流等有關,但是,“去年開始,大興已經是倒數第二了,通州是倒數第一。”

  相對而言,北京延慶的空氣品質水準最優。

  還有觀眾問,霧霾是否會隨著高度變化而變化?事實上,“買樓別買9-11層,空氣品質最差”、“空氣中灰塵等懸浮最多的樓層要避免”……這種觀點並不鮮見,

  此前,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大氣科學分中心主任王躍思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普通住宅樓的室外空氣品質幾乎不會因高度而發生變化。”

  以霧霾比較重的污染過程為例,混合層的高度大約是200-300米,在這個混合層裏,PM2.5濃度基本是保持穩定的,而普通居民住宅樓不可能有兩三百米高。環境科學界對PM2.5的普遍認知是,PM2.5最大的特點就是顆粒小、傳輸距離遠,不會輕易沉積到地面。

  孫揚表示,根據氣象大塔的監測,越靠近地面污染水準越高,但是就住宅樓來説,沒有這種規律,隨著高度的增加,污染水準確實會降低,但是臭氧的濃度也會增加。

  在講座之前,記者還體驗了炒菜對PM2.5的影響,實現顯示,工作人員只是炒了幾顆白菜,密閉空間的PM2.5水準在幾分鐘內就從80多飆升至600多。科研人員表示,烹飪、吸煙等都會産生PM2.5,一口香煙吸進去的顆粒,接近100%是PM2.5。

  要選什麼樣的空氣凈化器?室內植物凈化空氣有沒有效果?有沒有回收利用PM2.5的技術?垃圾站會不會釋放PM2.5?住在臨街的房子裏,是不是霧霾會更嚴重?……科學開放日裏,大朋友、小朋友們都“一肚子的問題”,平日裏解不開的科學難題,今天終於可以找到答案!(記者 戰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