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邵宇:中國經濟新常態=新需求+新供給+新宏調

  • 發佈時間:2015-05-16 09:50:4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把杠桿過高的部門杠桿移向其他杠桿不那麼高的部門,有地方移中央、平臺移開行、財政移貨幣等九種方法。”

  需求是短期經濟增長的促進點。老需求即傳統的“三駕馬車”,即投資、消費和進出口。進出口衰退已成必然,消費原本的彈性空間就不大,投資下滑最快。整體來説投資是繼發性的第二手需求,如果其餘兩駕馬車動力不足的話,投資也難以孤軍奮戰。

  當前新三駕馬車,首先是消費升級。消費的品質、內涵擴大,發展新型的消費增長點。這裡更重要的是公共服務普及化,在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下,大量流動人口進入城市後,包括醫療、衛生、教育、養老等在內的需求增長巨大,這些都是新消費的來源。應更多通過開放服務業,制定新標準來規範行業發展,從而促進消費的提升;其次,對於投資這塊,房地産下滑很嚴重,但宏觀上來説還應保持其一定的發展速度以維持經濟穩定。基礎建設投資牽涉消費問題,消費裏産能的形成也是投資形成的,包括對醫院、教育設施和公衛設施的投資等推動民生改善的“智慧型投資”,都是需要進一步促進。這一部分投資能夠有效推動城市新一輪的擴張或增長;最後是出口,當前去向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出口彈性無疑很小,但正如當前提出的“一路一帶”,在這個範圍內的國際貿易需求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可創造新的出口需求點。由之産生的新需求推動,可有效替代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需求減少對進出口貿易造成的影響。

  供給對經濟增長的意義主要是基於人力、資本、技術三點。過去的供給大部分是落後産能。技術落後,人力繁重,資源消耗。新的供給首先是要提高要素利用效率,達到更加環保,更加清潔,更加可持續,更加人力友好,更加技術密集的目的。一個非常簡潔的概念叫“五新産業”——即新産品、新技術、新組織、新制度和新模式。

  前面兩個“新”主要指新興産業,圍繞技術創新這部分。對於技術創新,尤其是原創很大一部分是概率問題,具體推動較難。因此,目前來看主要國家可進行的是加大科技創新領域投入,這涉及金融系統的改革等,總體來説只有巨大的投入才能獲得可觀的成果。剩下三個“新”就是目前很熱的“網際網路+”概念,或稱“工業化4.0”。不過“網際網路+”最終的模式是“一將功成萬骨枯”,BAT確實崛起,但傳統百貨公司、商業地産都受到衝擊。因此“網際網路+”的關鍵是新供給要創造出額外需求,這種供給才真正有增加值。

  不少觀點認為,現在中國類似于日本,進入了一個通貨緊縮的週期,擔心會不會失去十年、甚至二十年,因為公司平颱風險、國企風險、銀行體系的壞賬都是存在的。日本當時經歷了一次瘋狂的刺激之後,所有東西歸於平淡,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日本進入資産負債表的衰退。現在來看中國的資産負債表,總體來説,負債率和發達經濟體,甚至包括和中國競爭的新興經濟體,比如印度、俄羅斯相比是較低的,不存在整體意義上的資産負債表壞賬風險,但是局部部門有風險。

  一般來説,經濟分為六個部門:企業、個人、政府、商業銀行、中央銀行、對外部門(中國還有影子銀行),有的部門杠桿率比較高,比如地方政府。一旦經濟進入陰面,債務就會壞死;還有負債率過高的民企(以及國企),比如有著過剩産能的造船、鋼貿企業等等。這些局部迴圈的領域可能已經遭遇了資産負債表的衰退,這些企業已經在全力避免擴大生産,只是想降低負債,那麼有兩種方法:第一讓他們徹底破産,但這樣會很痛苦;第二讓他們作為僵屍企業生存下去,就像日本一樣,大量僵屍企業、僵屍銀行橫行。

  這就需要進行所謂“乾坤大挪移”,把杠桿過高的部門杠桿移向其他杠桿不那麼高的部門。移杠桿有以下九種方法,簡稱為“九大移”:地方移中央、平臺移開行、財政移貨幣、政府移居民、國資移民資、傳統移新興。至於金融體系,則需要商行移投行、非標移標準、國內移國外。在移杠桿的過程中寓意改革。

  (作者係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家嘴沙龍理事會秘書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