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瓷鳴,生活叩開設計之門

  • 發佈時間:2015-05-15 05:29:29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祝梅

  當傳統的陶瓷工藝遇上高科技,會激蕩出怎樣的火花?通過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李鋒老師的設計,如今人人皆有的手機,藉由古老的瓷器,散發出了穿越時代的回音。

  “The Voice of CHINA”,這款手機共鳴音箱一語雙關,中文以“瓷鳴”命名。在設計之初的2013年,便一舉拿下了德國紅點的設計概念獎,去年又獲得了中國工業設計界的最高獎——紅星獎,成為杭州工業設計的一個閃光點。

  如今,“瓷鳴”在淘寶的眾籌頻道亮相,正被更多人所知曉。在産品描述中李鋒寫道:“這個作品的開發過程漫長而曲折……之前一直處於小批量生産階段,現在我們需要有更多的資金能夠進行大批量下單生産和銷售。”

  取于自然的設計

  形似一截竹筒的陶瓷,以恰當的弧度彎在桌面,把手機插進量身定制的凹槽,人所能感知到的聲效立即翻倍。而這一切,利用的正是聲音共鳴的原理,音符在設計的空間裏碰撞,將陶瓷“聲如磐”的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

  “最好的設計是發現,不是創造。”在李鋒看來,很多好的設計都源於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靈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需要一個觸發點。他告訴記者,其實“瓷鳴”的設計靈感,也是受到一本雜誌和一部電影的啟發。

  “我當時看到一條消息,説有雜誌在售賣時特意做成捲筒狀,可以放置iphone手機來實現擴音,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新賣點,吸引消費者。”李鋒説,靈感拼圖的另一片,是那部叫《那山那人那狗》的老電影,他記得特別清楚的,是電影裏一個場景:侗族姑娘把一隻碗扣在收音機上,收音機裏的歌聲一下子就變得響亮起來。

  實際上,“瓷鳴”並不是李鋒所做的第一個設計。幾乎同一個時點,他設計了一款“斷橋殘雪”青瓷香臺,靈感正是杭州西湖的斷橋:斜插一根香,燃香的同時,香灰則順著香的脈絡飄落在香臺“橋面”上,呼應了橋面殘雪的自然美景。這款寓情于物的設計因為蘊涵“杭州”的地域概念,常被當做禮物贈送出去。

  兩年前,李鋒創立了自己的原創設計品牌“器道”,秉承“器以載道,道法自然”的設計理念,希望將從自然中汲取的靈感更多地以物態呈現出來:去年,他帶著女兒在西溪濕地看到“大黃鴨”,回來之後就設計了一款“小鴨磁吸”,通過內部的磁石,迴形針被吸附在小鴨身體的下方,經由錯落的擺放,看上去正好是“巢”的模樣。

  “設計最大的樂趣,就是能把想法物化成現實,改變生活的角角落落。”他説,靈感源於生活,最終又以“物”的形式再度呈現于生活中,正是以“器”的設計服務於“道”的體現,設計理念的最終呈現,是從自然再度走向自然的一次次迴圈。

  讓瓷器走進生活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目前,冠有“器道”之名的設計,無一例外的採用了陶瓷這種材質來進行呈現。李鋒坦言,個中緣由,不乏自己對陶瓷的偏愛,但更重要的則是,希望這一材質的延展性能更多地被認可和運用。

  “陶瓷不光可以製成花瓶、碗碟,它悅耳的音質和音色,還能為它賦予更多的內涵,我國古代的樂器塤、瓷鼓就是用陶瓷製作的。”李鋒説,和“斷橋殘雪”青瓷香臺的順利面世不同,“瓷鳴”的設計可謂是一波三折,波折的核心,正是陶瓷工藝的局限性。

  奇異的形狀,讓他在聯繫陶瓷師傅的時候時常碰壁,“這種樣式,他們從來沒做過,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就算成功,也比生産常規産品要費事得多。”李鋒不是沒嘗試過其他材料,但最終效果都不如陶瓷理想。到正式試水,第一隻攔路虎就是脫模環節。“放置手機的凹槽,必須要跟整個形態一起制模,如果縫隙太小,脫模的難度就很高,”他説,考慮到有些手機可能會帶著手機殼等現實因素,這樣一個小小的凹槽不僅要反覆修改尺寸,維持産品的平衡,更要跟陶瓷的燒制工藝進行匹配。

  “手機放置上去,既要形成一個斜角,還要保證産品不易傾倒。”李鋒説,底座削平面積的大小、整個音箱的直徑……為了兼顧産品的穩定性和聲音的品質,設計研發過程中,以毫米來計算的微小改動不計其數。因為還要忙於教學,李鋒並不能一頭扎進生産現場,每一個數值的變動和成型、測試,幾乎都在杭州與景德鎮的快遞往來中不斷磨合,一來一回,光是制模的次數就有十來遍,研發的時間也拖了大半年。

  麻煩還沒有結束。就像我們在網店購買瓷器經常看到的那句商家描述:陶瓷製品因為工藝問題和高溫燒制過程,偶爾會存在細微瑕疵。“陶瓷製品很難保準標準化生産,不同的窯位燒制出的成品,都會有尺寸和色澤上的差異。”李鋒説,每個“瓷鳴”産品通過模具注漿成型後,還必須經過很多人工環節,良品率並不算很高。

  “最初一批成品,合格的只佔半數。”李鋒説,就跟設計的磨合過程一樣,生産的過程也是一種磨合。但在他看來,能完成陶瓷在藝術品和生活用品兩個功能上的“跨界”融合,這些波折是值得的,現在,“瓷鳴”也採用龍泉的青瓷製作,青白兩色的“瓷鳴”,在兩個傳統陶瓷重鎮煥然新生。

  設計要放眼未來

  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碰撞,促成了傳統材料和現代科技的融合。以這個思路為脈絡,李鋒後來又做了另外幾款文創産品設計,而前期的設計,也在不斷完善和改進。比如,在這回的眾籌平臺上,除了常規款式的“瓷鳴”,産品也與時俱進,推出了適合更多款手機使用的Plus款。

  “Plus款的音箱對整體尺寸進行了調整,最主要的是長度上要比原先設計的款式多出8毫米。”李鋒説,延長的回音通道,讓身歷聲效果比原先更為突出,而小尺寸的手機,也能相容使用。只不過,再小的改動也會“牽一髮而動全身”,Plus款的良品率又被拽回到剛剛過半的程度,新一輪從設計走向生産的磨合又開始了。

  實際上,“瓷鳴”的設計研發、推廣的節奏一直都比較慢,在登陸眾籌平臺前,産品推向市場試銷時間已有近一年,而工藝的複雜、良品率的磨合,都限制著産品的規模生産。直到去年下半年,産品才逐步解決量産難題,走出常年缺貨的困境。目前,“瓷鳴”正式銷出的總數已達到4000多個。

  但李鋒依舊看好“瓷鳴”的發展前景。相比市面上常見的一些手機音響周邊,“瓷鳴”不需要電源,沒有電磁輻射,擴音的原理完全遵照自然規律,不僅低碳環保,瓷質外形還能充當藝術品。“因為研發週期拖得比較長,從iPhone 4盛行到現在的iPhone 6 Plus,‘瓷鳴’都一路見證過來了。”李鋒説,電子産品更新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反而是趨於自然的産品生命週期更長,現在,不少手機都把出音口設在底部右下方。

  “手機的形態當然還會變,根據出音孔位置的不同,‘瓷鳴’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但只要手機這個形態存在,它的變動並不會很顛覆,因為它還是要依賴於人手這個載體,考慮到手的極限。”李鋒説,他也一直在思考更合適的呈現形態,要超越現有的“瓷鳴”,也許,他自己也是在等一場設計概念的“顛覆”。

  在李鋒所任教的學院,很多老師都會推出自己所擅長或感興趣的方向,成立一個設計工作室來進行更多頭腦風暴。李鋒説,他的方向仍然是旅遊紀念品的開發和陶瓷的運用,希望通過設計的再創造,用符合造物內在規律並具有文化內涵的産品,再度擁抱未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