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矽谷華人升職記:“玻璃天花板”難打破

  • 發佈時間:2015-05-15 01:31:0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楊子岩

  ■瞭望驛站

  美國媒體聚焦科技行業的“玻璃天花板”並得出結論:美國亞裔人口很難打破。若把原因認定為“種族”使然,未免太過簡單。語言、文化、溝通、領導力等方面的欠缺,使矽谷華人的職業升遷之路並不平坦。

  美國的亞裔人口經常被認為是美國科技行業“成功的少數人”,但這種成功是有限度的。

  據《洛杉磯時報》報道,美國的一個非盈利機構在分析谷歌、雅虎和臉書等科技公司的就業統計數據後,發佈了題為《矽谷的亞裔領袖》的報告,稱白人男性在升遷方面比亞裔男性擁有150%的優勢。同樣,白人女性也比亞裔女性擁有150%的優勢。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發佈的最新數字,在谷歌、雅虎和臉書等科技公司,亞裔在員工中基本佔到1/3的比例,但是當高管的亞裔卻少之又少。

  這是在重提“玻璃天花板”問題。“玻璃天花板”現象産生於上世紀80年代,主要指歐美主流社會中,外來移民尤其是亞洲人只能擔任低層職務,或者做到相對高位後便再難晉陞,無法進入核心決策層。

  作為亞裔中的大多數,雖然近幾年來華人在美國的數量不斷增加,在當地的社會地位也有所提升,然而這塊“天花板”卻似乎仍然懸在華人的頭頂,使他們在職場想要飛卻飛不了太高。

  美國雅虎公司2014年6月公佈的數據顯示,雖然公司39%的員工為亞裔,但亞裔在管理層中僅佔17%,其中華人的比例更是少之又少。

  在矽谷工作的許志忻周邊就有一個做銷售的華裔同事,“把亞洲的業績從200萬美元提升至2000萬美元,但還是沒能升遷。”

  那篇報告將差異歸結為“種族”原因。在眾多的研究報告中,“種族”都是能引發轟動效應的字眼兒。

  2005年,美國研究者就用一系列的統計數據表明,亞裔科學家在美國研究機構裏大多只是在試驗室裏擔任研究工作,卻很少能進入機構的管理層。

  從某種程度上,“玻璃天花板”現象確實存在。但若把問題簡單歸結為“種族”,就會忽視了一些其他因素。

  “在矽谷,華人工程師比印度工程師多很多,但從比例上看,印度人比華人做的職位高。”董旭東觀察。若説亞裔有職業瓶頸,為什麼印度人處理得遊刃有餘?

  “有很多是我們自身的問題。”許志忻説,矽谷很多從中國大陸來的華人是學數理化出身,“他們認為技術至上,對其他運營、銷售等工作看不起。如果持這種態度,升職是不會有希望的。”

  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視。美國人喜歡美式足球,“比如人家講球賽,咱們不感興趣。開會的時候,人家聊得很投機,你卻插不上話,儘管你能聽懂每個字。”華人李懷璽對記者分析。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跟管理層之間的溝通交流問題。”李懷璽説,“中國人比較含蓄,美國人對此不理解,你不表達出來,他就不認為你有想法。”

  當然,這其中也有對“美國夢”的理解問題。“許多中國留學生留在美國後,他們的美國夢就是一幢洋房,兩台車子,有穩定的生活,這些實現之後就不求上進了。”董旭東説,這點與印度人很不同,“很多印度人做到一段時間後,就謀求往更高的職位前進,或者乾脆自己創業。”

  華人能不能突破“玻璃天花板”,達到人生事業的高峰?幾位受訪者並不樂觀。

  “語言、溝通能力和文化上的差異,我覺得第一代的移民突破不了。這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其在中國國內的成長環境。”許志忻説。

  “第二、三代華裔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李懷璽説。

  當然,第一代移民並非沒有機會。許志忻認為,美國人喜歡領導能力,“如果你有領導能力並能展現出來,還會有很大的機會”。

  當然,也有樂觀看法。有華人認為,當今世界是個高速發展的世界,東西方經濟發展在速度上處於博弈之中。自我創業也不失為一個突破“玻璃天花板”的策略。

  目前,許多在矽谷創業的亞裔科學家,都是因為“玻璃天花板”阻擋,刺激他們向外發展,創出了輝煌的事業。華人的“玻璃天花板”問題,由矽谷而改變。(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