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洋河集團對外擔保及融資總額逾百億

  • 發佈時間:2015-05-15 01:00: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吳永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本定位於股權投資管理的江蘇洋河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洋河集團”),卻擔負著越來越多的地方投融資功能,其對外擔保總額高達60多億元,且被擔保企業中多是帶有地方融資平臺性質的國有企業。此外若加上洋河集團自身的對外融資,總額或超過120億元。業內人士認為,洋河集團鉅額負債和隱性擔保或給子公司洋河股份(A股:002304)帶來一定潛在風險,應引起投資者的注意。

  洋河集團的前世今生

  洋河集團前身為始建於1949年7月的江蘇洋河酒廠,1997年5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整體改制為洋河集團。

  2002年12月26日,洋河集團出資5300萬元與上海海煙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法人和楊廷棟等14名自然人共同發起設立了洋河股份,洋河集團當時入股比例為51.099%。洋河股份2009年登陸資本市場前夕,洋河集團持有洋河股份156362985股,持股比例降至38.61%。此後經過幾年的增股、配(送)股調整,到目前為止,洋河集團持有洋河股份367756385股,佔比34.16%,其中2000萬股處於質押狀態。

  《經濟參考報》記者登錄全國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查詢看到,洋河集團註冊資本11000萬元人民幣,法人代表為韓鋒(洋河股份現任董事),其100%股權持有者為宿遷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宿遷産業集團”)。宿遷産業集團是經宿遷市政府授權直接經營國有資本的國有獨資公司。

  洋河股份2014年年報在談及其控股股東未來發展戰略時稱,洋河集團本身不從事生産經營,主要通過股權方式對洋河股份進行投資管理。但是,純國資的洋河集團,正擔負著越來越多的地方投融資功能,這也是其對外擔保總額日趨高漲的根本原因。

  純國資背景下變身擔保平臺

  洋河集團所在的宿遷市,建市于1996年,地處蘇北經濟欠發達地區,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可用財力在江蘇省13個省轄市中都較為落後。但是,宿遷基礎設施、市政工程以及保障房等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量較大,洋河集團在素有“酒財政”之稱的宿遷市的作用不言而喻。

  《經濟參考報》記者綜合梳理宿遷市各大融資平臺發行的城投債、地方債等債券資料發現,洋河集團作為擔保人對外擔保的目前仍在存續期的總額高達60多億元。2012年3月26日,洋河集團為宿遷經濟開發區(現更名為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宿遷經開區”)管委會出資設立的純國資企業宿遷經濟開發總公司發行的9億元7年期企業債券提供全額無條件不可撤銷連帶責任保證,後者為宿遷經開區內惟一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主體。這筆資金中5.4億元用於宿遷經開區道路管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8億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1.8億元用於補充營運資金。這是記者查詢到的洋河集團最早的一筆對外擔保,目前仍在存續期。此後,洋河集團的擔保業務一發而不可收拾。宿遷經開區另一筆3億元的債務,也由洋河集團提供擔保,擔保截止期限為2017年12月。

  2012年12月4日,宿遷市水務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後更名為宿遷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宿遷水務”)發行期限為7年的8億元企業債券,募集資金全部用於宿遷市七堡引水灌溉及供水工程項目,此債及其另外一筆2017年7月到期的2億元債務均由洋河集團擔保。《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上述擔保保證的範圍包括債券本金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實現債權的費用和其他應支付的費用等,如果出現違約洋河集團將按照本期債券擔保函的相關約定承擔這些費用。

  此外,洋河集團還為宿遷市新農村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宿遷市宿城新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江蘇洋河新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宿遷市湖濱新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宿遷市宿城區新農村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提供了總額高達數十億元的擔保。洋河集團2013年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末,公司對外提供擔保的總額為61.47億元。2014年11月26日,評級機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對洋河集團進行主體信用評級時指出,截至2014年9月末,公司對外擔保餘額為66.50億元,擔保比率為31.84%,公司對外擔保比率較高,存在一定的或有風險。經粗略統計,日前,洋河集團對外擔保總額遠不低於60億元。相關數據顯示,洋河集團2010年擔保比率僅3.02%。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由洋河集團提供擔保的公司中大多為地方國有企業,很多具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職能,其中不乏房地産開發的國企。長城證券研究所固定收益研究小組2014年4月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則直接將洋河集團看作宿遷市7家城投公司之一。

  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洋河集團實質上已經演變成地方政府融資的擔保平臺,而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日趨攀升的情況下,其潛在風險值得重視。

  從不差錢到負債纍纍

  值得一提的是,洋河集團一方面在對外擔保總額大幅激增的同時,另一方面自身也在不斷對外大舉融資。據《經濟參考報》不完全統計,除銀行貸款外,洋河集團發行的目前仍在存續期的各種債券總額就高達65億元。

  2012年8月2日和9月12日,洋河集團相繼公開發行了2012年度第一期、第二期中期票據,金額分別為8億元和12億元,期限均為5年,募集資金全部用於宿遷市項王故里景區項目建設。該項目預計投資31.82億元,建設資金由洋河集團自籌,宿遷市政府從2013年開始每年下撥3億元回購資金。公開資料顯示,項王故里景區號稱宿遷建市以來中心城市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

  2014年6月5日洋河集團發行了期限為一年的2014年度第二期短期融資券10億元,2015年2月3日又發行了2015 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資券20億元,主要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借款。

  洋河集團還分別於2013年8月30日、2014年3月5日和2014年5月28日發行了三期非公開定向工具,金額分別為3億元、5億元和7億元,期限均為3 年。其中,2013年3億元用於宿遷市臺商創業創新標準廠房集中區項目建設,而後者是宿遷經開區為服務台資企業打造的一個平臺。

  此外,洋河集團還將擁有的子公司洋河股份2000萬股股票進行質押對外借款。

  事實上,洋河集團早在上市之前就入股了宿遷市地方融資平臺宿遷交通投資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介入市政工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消耗了洋河集團很多資金。洋河集團原本現金流充沛,從來都不差錢。但時過境遷,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2014年評級時認為,2012年以來洋河集團存貨和其他應收款大幅增長,短期內對公司的資金佔用較大;公司有息債務規模增長較快,帶來一定的短期償債能力。數據顯示,2010年末洋河集團總有息債務2.04億元,佔總負債比重4.92%。而2011年—2013年及2014 年9 月末,該公司總有息債務規模持續增長,分別為10.14億元、54.96億元、107.88億元及127.03億元,總有息債務佔總負債比重增長較快,分別為10.21%、 36.77%、51.08%和 55.27%。同期的資産負債率分別為49.37%、47.60%、52.60%和52.39%,略高於國內白酒製造行業平均負債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洋河集團在發行債券時均強調,公司既不在審計署審計涉及的全國政府性債務7170 家融資平臺公司名單範圍內,也不在銀監會融資平臺名單內,公司新增債務中沒有政府性債務也不會納入審計署及財政部新增地方政府性債務統計的範疇之內。知情人士認為,洋河集團純國資市屬企業的背景,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肯定要被迫承擔更多的政府功能,其與宿遷市政府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包括一些替政府承擔市政類甚至公益性項目建設,使其始終帶有強烈的政府融資平臺身影。

  洋河集團2015年1月26日發佈的《江蘇洋河集團有限公司2015 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資券募集説明書》,在揭示風險時重點提示了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在列舉財務風險時坦言,公司營業收入和經營業績主要依靠下屬上市子公司洋河股份,剔除洋河股份後集團本部資産盈利能力較弱,自身現金流偏低,可能存在償債能力不足的風險。數據顯示,2011—2013年末及2014年9月末,發行人本部的凈利潤分別為1.44億元、4.74億元、7.51億元及7.37億元。在談及經營風險時承認,凈利潤大部分來源於上市子公司洋河股份的分紅收益,自身經營能力較弱。

  宋清輝認為,擔保一直是企業的“危險區域”,擔保審批、跟蹤管理卻呈現出薄弱態勢,成為了潛在的風險。而“隱性擔保”則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它會使金融系統和實體經濟潛藏風險。就洋河股份而言,其母公司洋河集團對外擔保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為客戶還錢的“擔保黑洞”,這説明該公司治理結構亟待完善。另一方面,監管層仍然任重道遠,有必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提升對“隱性擔保”的管理水準,進一步加強對公司貸款擔保事項的資訊披露,遏制上市公司各式各樣的“違規擔保衝動”。

  中銀律師事務所微金融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喻勝雲博士指出,雖然從法理上講洋河股份不需要披露母公司的對外擔保情況,但這一情況必然對洋河股份及其投資者存在潛在的風險,假如洋河集團出現資不抵債情況就會牽連到上市公司進行清算。

  《經濟參考報》記者試圖聯繫洋河股份董秘叢學年採訪,但董秘辦一位接電話的女士表示,叢總最近幾天不在公司,不好聯繫採訪。她表示會向董秘轉告採訪要求,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未有回應。記者電郵採訪洋河集團,截至記者發稿時也未有回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