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以擴大開放為契機 增加進口商品消費

  • 發佈時間:2015-05-14 16:30:5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趙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中國居民對進口消費品的需求持續高速增長。但是其中七成以上的購買行為是在境外實現的。隨著跨境電子商務、名品折扣店、工廠直營店、境內免稅店等業態的發展,居民購買進口消費品的渠道不斷豐富,但是進口消費品稅費偏高、通關物流耗時過長、支付不便利、售後服務嚴重缺位等問題仍然存在。

  因此,要順應進口消費品市場發展趨勢,通過擴大開放,降低制度成本,提升消費便利,保障消費者權益等,吸引境外消費回流,使其轉化為對國內進口商品的消費,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穩增長的基礎作用。

  中國居民對進口消費品需求現狀

  進口商品金額增速遠高於國內消費。無論是從全國總體還是從開放最前沿的上海自貿試驗區看,在我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進口商品消費需求日益旺盛。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2.3%。其中,出口呈現微增長態勢,全年僅增長4.9%;進口則是負增長,全年進口總額下降0.6%。同期,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6萬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比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但是同期我國消費品進口卻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全年消費品進口9362.7億元,增長14.9%,與同期進口總額呈現相反走勢,增速高於進口15.7個百分點。作為中國境內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其制度創新改革紅利加上國內市場對進口消費品旺盛的需求,帶動自貿區進口消費品數量與金額劇增。2014年上海自貿試驗區進口消費品達1142.6億元,同比增長21.4%,比上年同期加快10.7個百分點。其中,進口汽車8315輛,同比增長1.2倍;進口醫療器械、藥品貨值分別達186.6億元、36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1%、23.2%;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3.47萬噸、貨值27.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4%和19.6%;進口文化産品4.8億元,同比增長71%。

  七成以上進口商品購買在境外實現。中國對進口消費品的旺盛需求,由於受到價差過大、購買不便利的影響,大部分購買行為在境外實現。具體表現在:一是我國境外旅遊消費消費連續3年居於全球首位。自2009年以來,中國出境旅遊消費進入快速增長階段。2012年,中國境外旅遊消費達1020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一大國際旅遊消費國。2014年,中國境外旅遊消費達1520億美元,連續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境外旅遊消費市場。二是境外購物退稅連續7年居全球首位。2014年,中國遊客購物退稅消費額同比增長18%,退稅規模佔全球總量的近三成。三是境外消費增速持續走高。2014年全年中國遊客海外奢侈品同比增幅高達18%。2015年中國遊客海外奢侈品消費增速在高位繼續大幅上行,2月份同比增長52%,3月份同比激增122%,第一季度奢侈品銷售同比增長達67%,比2014年第四季度32%的環比提高34個百分點。特別是奢侈品消費,購買渠道以海外為主。調查顯示,2014年55%的消費者是在出境旅遊的時候購買奢侈品的;15%的消費者通過電子商務網站、親朋好友或者專業機構等進行海外代購。只有30%的消費者在國內購買。

  初現高端大眾與高端奢侈消費品的分野。2012年以來,隨著中央八項規定效果的顯現,國內消費文化發生了重大轉變,理性務實、追求高性價比成為消費文化的主流。奢侈品消費迅速由熱轉冷,並增長速度呈現持續下滑趨勢。其中,2012年是中國奢侈品市場消費的分水嶺。當年,消費增速從20%以上的高位迅速放緩至7%;2013年增速更是創下13年以來的最低水準,僅為2%;2014年中國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首次出現負增長,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為250億美元,同比下降1%。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準的提高,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消費者更加注重商品的品牌和品質。但是,由於我國消費文化已發生重大轉型,追求高性價比的理性消費佔據主流,且跨境電商、奧特萊斯、折扣店等新興業態的發展,加劇了進口商品的競爭,從而導致國際知名品牌消費初現分野。2015年,我國高端消費品市場分化更加明顯,一些原本不屬於奢侈品的國際知名品牌市場定價大幅回落,回歸大眾消費範疇;奢侈品中的入門級和中級品牌大幅降價,退去奢侈的外衣,受到大眾的追捧,變成高端大眾消費品。只有個別頂尖的奢侈品價格仍然堅挺,仍然保持著高端奢侈消費品的市場形象,滿足極少數富裕人群的高檔生活方式。

  進口消費品消費者的品牌偏好趨於多元。中國消費者對進口消費品消費的偏好呈現多元化趨勢。一方面,新興品牌受到消費者追捧。來自貝恩諮詢的數據顯示,2014年消費者經常更換進口消費品牌的比例明顯提升,在被問及經常更換品牌的原因時,70%的人選擇了“嘗試不同的款式和風格”。而借助專屬、時尚的定位,消費者將更多的品牌納入到了自己的購買計劃中。在品牌愛好上,有82%的人“非常同意”或者“同意”在未來3年內嘗試傳統大牌之外的新興品牌。國內消費者對新興品牌和輕奢品牌同傳統奢侈品大牌一樣關注,從而導致新興品牌和輕奢品牌替代傳統大牌,成為消費者追逐的熱點。另一方面,傳統品牌標誌的重要性持續下降。香奈兒、路易威登、愛馬仕、古馳、迪奧、阿瑪尼、普拉達、博柏利逐漸流失份額,這種趨勢在品牌商的經營業績中顯露無遺。例如,博柏麗發佈的2015財年下半年的財報顯示,本財年收入同比微增9.6%,其中亞太地區的收入同比增長僅為4%。路易威登集團發佈的2015

  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排除外匯、並

  購和資産溢價等因素影響,銷售

  額同比僅微增3%,比去年第

  四季度的5%進一步放緩了兩個百分點。歷峰集團2014年財年三季度財報顯示,該集團的銷售額為30.51億歐元,同比微增4%,為6年來最差業績。其中,中國內地和香港所處亞太地區銷售額為10.7億歐元,同比下跌12%。而普拉達集團2014財年收入卻下跌1%至35.52億歐元,其中亞太區銷售下跌5%。隨著新型品牌和輕奢品牌的崛起,其以較低的價格、時尚的設計、多規格的選擇,成為消費者購買的首選。而那些價格奇高、售後服務較差、品類不多的一線奢侈品牌,已經被中國消費者特別是一些超高資産的消費者拋棄。

  進口消費品價格普遍高於歐美國家。目前國內進口高端消費品價格均高於境外。其中,進口手錶、箱包、服裝、酒、電子這五類産品的20個品牌高端消費品,中國內地市場價格比香港高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高價差背後的原因有四個:一是稅收原因推高價格。從稅率看,進口環節稅率較高,關稅率一般為6.4%~25%,高端商品還要額外被徵收30%的消費稅;從徵收方法看,我國商品價格中直接嵌入的稅收為美國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歐盟的2.33倍。二是國內流通成本過高。國外流通費用僅為零售價格的40%或更低。而我國房地産價格居高不下,拉升了租金成本,峰谷電價推高了運營成本。流通企業聯營扣點的經營方式,使流通環節加價比重遠高於國外。三是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導致人民幣購買力在境外和境內産生了巨大差異。在國際上,人民幣對世界主要貨幣的匯率都在不斷走高,增強了我國居民的購買能力。特別是近期歐元、盧布的大幅貶值,更激發了我國居民的境外消費熱情。但在國內,廣義貨幣(M2)發行量卻遠遠高於GDP增速,降低了購買力平價。2008~2011年,連續執行量化寬鬆政策的美國廣義貨幣(M2)佔GDP的比重從84.27%上升到87.10%,僅上升了2.83個百分點。在發生歐債危機的西班牙,這一比重分別為194.17%和204.84%,上升了10.67個百分點。而執行穩健貨幣政策的中國,這一比重卻從151%上升到180%。由於人民幣國際化程度還不高,超發的貨幣只能在國內流通,推高了國內商品價格。

  擴大開放增加進口商品消費

  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和自貿區戰略。“一帶一路”貫通中亞、南亞、東南亞、西亞等區域,連接亞太和歐洲兩大經濟圈,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合作帶。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普遍處於經濟發展的上升期,與我國企業開展互利合作、擴大經貿合作的前景廣闊。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我國不僅發起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而且要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國際競爭的主動。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的商品,尤其是特色農副産品數量也將大幅度增加。因此,要推進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貿易談判,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合作機制,為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創造必要條件,也為進口食品、農副産品、高端消費品等進口提供更好的貿易環境。此外,還要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儘早簽署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推動與海合會、以色列等自貿區談判,力爭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建設亞太自貿區。推進中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從總體上降低關稅水準和進口成本,促進進口商品的消費。

  陽光監管和通關便利化降低進口成本。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啟動之年,要儘快開展“十三五”電子商務發展頂層設計,創新跨境電商的促進手段。改變原有的財政補貼方式,通過陽光化清關、便捷化退稅結匯等貿易便利化的手段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重點清理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建立並公開收費項目清單,發展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和市場採購貿易,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建立對跨境電商企業的認定機制,確定交易主體的真實性並建立交易主體與報關服務的關聯體系。逐步完善直購進口、網購保稅等新型通關監管模式。加快電子口岸結匯、退稅系統與跨境電商平臺、物流、支付等企業系統聯網,實現口岸監管的前推後移、分類通關管理。借助自貿區優勢,落實降低關稅、消費稅試點,增加入境口岸免稅店數量,規範生鮮類食品進口,促進進口消費品持續高速增長。

  鼓勵電商和物流企業發展跨境業務。雖然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跨境電商行列,但跨境電商的排名與國內的排名一樣,阿裏仍佔據主導地位,京東、亞馬遜緊隨其後,但這些電商平臺在跨境電子商務業務規模方面的差距沒有其國內差距大。物流是跨境電商最為複雜的系統,不僅運輸距離長,需要多個物流公司銜接,而且海關的清關係統耗時較長。目前制約跨境電商發展最為突出的問題還是物流,國際物流配送時間長,又難以保證準時送達。解決跨境電商物流問題,一是出臺跨境物流配送企業服務品質標準,促進跨境物流配送企業提質增效。鼓勵國內物流配送企業與大型國際快遞企業採取多元化合作配送模式。二是鼓勵建海外倉或邊境倉,即跨境電商出口企業通過在公司主要目標國建設海外倉,或者在主要業務目標國相鄰近的城市建立邊境倉,以此緩解物流配送時間長的問題。三是促進海外行銷服務本地化。電商企業應直接由國外本地行銷服務機構提供相關行銷服務,以更加熟悉本地消費者的優勢,加強海外電商品牌化建設。

  推進人民幣和第三方支付國際化。目前我國正在推動國內銀行卡市場和支付市場創新發展,放開銀行卡清算市場,符合條件的內外資企業均可申請在我國境內設立銀行卡清算機構。僅為跨境交易提供外幣清算服務的境外機構原則上無需在境內設立清算機構。但是,人民幣國際化也需要有遍及全世界的銀行網路,使全球的外國人使用和兌換人民幣。當前我國金融機構的國際化步伐仍然落後於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更落後於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所需要的國際結算需求。因此,堅定不移地實施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加快資本市場開放進程,儘快實現資本項下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同時,加快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和國際清算中心建設。此外,還應鼓勵網際網路金融發展,使人民幣可以利用網際網路儘快實現國際化。前兩年第三方支付對傳統的商業銀行産生了緊迫感,加快了銀行的改革與創新。未來我國應加快推進大的商業銀行金融業務的網際網路化,不斷強化相關産業佈局,增強第三方支付功能。促進傳統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企業加快人民幣境外結算業務的開展,為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支付環境。

  加強對購買進口商品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當前我國進口消費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後服務遠遠不及國産商品。在售前售中服務方面,銷售人員急功近利,水準、能力和素質參差不齊,過度推銷、強迫銷售等問題仍較為突出。特別是在二三線城市,這一現象尤為普遍。在售後服務方面,一些進口消費品在網上銷售,不能享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七天無理由退貨”服務,消費者權益得不到保護。由於進口消費品價格普遍較高,一旦無法實施退換貨,消費者損失較大。此外,消費者購買進口消費品以後,幾乎沒有免費維權、免費保養等售後服務,個別打著專門的維修、洗染、保養進口高端消費品旗號的維修店、洗染店報價奇高,很多消費者在國內曾有過不愉快的體驗。因此,應在三個方面入手,保護消費者權益,為消費者創造與購買國産商品一樣的制度保障。一要加強對國際大牌的市場監管,對待進口品牌和國內品牌一視同仁。推動電子商務平臺對徹底貫徹執行對包括進口消費品在內的網購“七天無理由退貨”制度,保障消費者網上購物無後顧之憂。二要支援品牌商加強對國內銷售人員的培訓,根據消費者特質,推薦最合適的産品;鼓勵品牌商的服務網點本地化,在中國建立售後服務網點,對問題商品提供保修服務。三是鼓勵修理店、染店等服務機構發展高端業務,便利消費者對進口消費品的維修和保養,延長商品的使用壽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