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5月14日:"否定權威"和"從老師身上跨過去"有多大關係

  • 發佈時間:2015-05-14 13: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聞背景:

  5月11日晚上7時30分左右,武漢理工大學副教授張能立的“解決問題的思維與策略”的選修課已近尾聲,張老師的一個舉動讓150余名學生大驚失色:51歲的張能立走到教室前門,趴在地上,然後説:同學們,往日韓信受胯下之辱,乃是受無賴所迫,如今有大學教授賜胯下之辱,請學生從其身上跨過。學生當然不敢照辦,只是圍觀拍照。教授再三催促,終於100多個學生都跨了過去,躺在地上的張老師欣慰地笑了。(5月13日《武漢晚報》)

  

  資料圖片

  【稱讚】放下師道尊嚴 實現學生思維的“道德”解放

  張副教授所授課為“解決問題的思維與策略”,從現今社會發展狀況來看,新思維能否解決問題,往往在於反其道而行之,或者嘗試突破人們傳統思維自設的“雷區”。很顯然,胯下就是道德尊嚴的禁區。按照張副教授的解釋,此舉的意義不在於道德,而是“用科學真理否定權威、反抗權貴精神”。從這一角度看,張副教授的舉動雖然大膽,但仍不乏創意,尤其是這樣的驚愕之舉或許更能激發學生們僵硬思維冰山的消融。

  近年來,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方面的嘗試,都注重強化師生互動。師生能否有益互動,必須突破看不見的身階障礙,即傳統意識中的師道尊嚴。被傳統填鴨式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之所以缺乏創新思維,原因之一在於對師德權威言聽計從,不敢質疑。顯而易見,張副教授所做的,正是主動放下師道尊嚴,從而實現學生思維的“道德”解放。【詳細】

  如果我們從大學精神的本質體現上去看這件事,其實也不難發現這位老師的行為也並不值得輿論的否定與批判。因為大學之大,不但在於其有大樓和大師,更重要的還在於它能夠對師生的諸多行為和思想給予最大的包容。在常人眼裏,這位老師的行為可能顯得另類和做作,但對於一所大學來講,它卻是促使其不斷創新和前行的重要力量。【詳細】

  【質疑】“胯下之辱”反證學生不敢否定權威

  這名副教授的思維邏輯卻著實近乎荒誕。因為崇尚真理、敢於用真理否定老師,與讓老師蒙受“淩辱”完全是南轅北轍的兩回事。我在讀中學的時候舉國上下都在批“師道尊嚴”,老師被否定的程度,比之趴在地上給學生跨過去不知要嚴重多少倍,叫做斯文掃地到了極點。結果如何呢?毋庸贅言了吧。報道交代了張副教授的年紀,跟筆者差不多,表明他也是經歷了那段歷史的,全都忘了嗎?

  崇尚真理、敢於否定權威,建立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而決不是一個簡單的行為,或者簡單到敢於“淩辱”老師。前者需要學富五車,需要腳踏實地地潛心向學;後者則只需要逞一時的匹夫之勇,舉手投足之間萬事大吉。學生從張副教授身上跨過去,用得了2秒鐘?老師的權威就這樣給突破了?倘若這就算作突破的話,真的是“得來全不費功夫”了。【詳細】

  可能張老師沒有意識到,他的行為藝術,演繹了一個悖論。他要學生從他身上跨過去,以體驗(體現)對權威的抵抗,但前提卻是學生要服從他這個權威。有一小部分同學不敢從張老師身上跨過去,從教室另一個門逃了出去。他們的膽小,讓他們成功抵制了張教授的指令。這一小部分膽小的同學是否比大部分同學更有堅持自我不盲從的勇氣?真理(如果有真理的話)不是只有一個面向,這個知識探索帶來困難,但也使探索更有挑戰性,更吸引人;同時,權威的産生和挑戰權威也比亞裏士多德時代更困難了。老師躺在地上,跨過去還是不跨,這是一個問題。【詳細】

  微言大義:

  @Z1312716544:我個人認為他此舉是在傳道,授業,解惑。

  @磐石旗廈門:“用真理否定權威”和“從老師身上跨過去”存在邏輯關係嗎?

  @thomas6629:行為藝術。

  @當阿波羅遇到雅典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亞裏士多德的名言流傳至今: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我們欣賞質疑權威的勇氣,希望獨立思考蔚然成風,只是這和從“老師身上跨過去”存在必然聯繫嗎?難道我沒有這樣做,就不具備追求真理的能力了嗎?我們理解大學教授的良苦用心,但對其做法不敢恭維。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