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時評:不應誇大“王海們”的市場凈化作用

  • 發佈時間:2015-05-14 09:1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張曉赫  責任編輯:羅伯特

  職業打假大軍是凈化市場的大救星嗎?在某些時刻會看似作用很大。比如在北京朝陽法院,《新消法》實施以來的消費者維權案件較上年同期增長超過了10倍,但超7成疑似為職業打假。

  職業打假確實在凈化市場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不但有助於提升全民打假熱情,引導人們提高防假、打假的意識,而且,作為政府行政監督的有益補充,其也是一種重要的民間監督形式。

  理論上看,一切都很美好。這些客觀上的積極意義,也為其贏得了不少的點讚。但職業打假也存在局限,一方面逐利的本質使其很難完全忠誠于消費者,另一方面,僅靠職業打假人的知假買假來倒逼商家或生産企業提升守法意識,也並不現實。職業打假往往更樂於關注某些特定行業或商品,諸如食品、藥品、保健品等,而其他一些同樣需要大力監督的領域,卻由於不容易形成證據等因素而乏人問津。同時,由於維權成本較高,職業打假人的打假對象也更傾向於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大企業、正規軍,而對那些黑作坊、三無産品等,則既不感興趣也無力打擊。

  還有其他一些問題。與普遍意義上的消費者不同,職業打假往往依靠專業的“找茬”能力發現問題商品,並通過大批量購買同一偽劣商品來攤薄維權成本。但這些方法論在普通消費者那裏的可操作性就要大打折扣,這也使得其對全民打假的帶動作用有限。在法院受理的消費者維權案件中,職業打假人與普通消費者佔比的巨大斷崖,也説明瞭這一點。

  由於缺少相應的行業規範,在職業打假過程中,一些超越界限的亂象與先例也並不令人鼓舞。在部分職業打假人的陷阱打假、造假打假、敲詐勒索、暴力脅迫中,危害市場秩序和法律規範的現象時有發生,儘管少數企業或商家事後被法院裁定為“錯殺”,但對企業的品牌傷害已經構成。還有部分問題企業或商家由於滿足了打假人的敲詐勒索而不被揭發,反而形成了變相保護。

  總之,那些苦惱于假貨的消費者或監管者可能在尋求一些補充的解決途徑,但打假這項繁雜而艱巨的工作,職業打假人只能完成其中的很小一部分;更多的,還是要靠政府職能部門去進行、去完成。當然,企業與商家也要學會自律,做不到這一點,有朝一日可能就會發現,不但執法部門,打假大軍也已兵臨城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