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特赦貪官”可不可行?

  • 發佈時間:2015-05-13 08:32:24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楊江

  “打虎”“獵狐”,持續不斷的反腐亮劍令民眾的反腐信心大幅增強。中國社科院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民眾對反腐的信心度不足60%,而近兩年老百姓對反腐信心已大幅增強,去年已有八成以上民眾表示對反腐有信心。就在這個當口,“特赦貪官”這個命題突然再次闖進民眾視線。這釋放出怎樣的信號?特赦貪官可行與否?

  為何有人支援赦免

  從1999年起,赦免貪腐官員的話題屢被提及,並有3次較大規模的集中討論,卻始終未能達成共識。“要麼是學者的一相情願,並未獲得體制的回應;要麼是被視為異物而被扼殺。”長期研究反腐問題的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刑辯律師蔡正華説。

  在蔡正華看來,雖然赦免貪腐官員飽受爭議,但這個命題正逐步得到高層的重視,予以思考的人也越來越多。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何家弘甚至認為“巨大的官員腐敗存量”也許正是引發高層不得不思考部分赦免的關鍵因素。在何家弘等人看來,此舉的目的在於化改革的阻力為動力,借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官員財産公示制度,因為“反腐敗的主要任務不在於反昨天的腐敗,而在於反今天和明天的腐敗”。

  蔡正華也認為,無論是百姓的觀感,還是科學的數據都表明,腐敗存量之大的問題已經不是一抓了之可以解決的了。

  “根據法律的規定,一旦貪腐,永無洗白機會。而新的貪腐官員卻無時無刻不在繼續産生,因而當下的貪腐存量比學者們的估算必然要大得多。如果考慮到貪腐不僅涉及官員,還涉及行賄者等利害相關者群體,則牽涉到的社會精英群體數量必然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蔡正華補充説。

  因此,他的擔心是,在改革不斷深入的當下,那麼多官員不願意再“摸石頭”,甚至連“過河”的心思都沒有,因為他們考慮最多的是自己的人身財産安全。“不排除一些官員會認為,最大的目標就是不要案發被處理。而實現這一目標最好的辦法,在他們看來很可能就是少做事不發聲,而這與當下改革對執政官員勇氣與智慧的要求是明顯不相符的”。

  赦免貪腐官員因此被認為不光影響反腐一個領域的事情,而是成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命門。“是將所有貪腐官員全部拿下,並因此讓社會付出社會經濟發展停滯甚至倒退的代價,還是塵封過去、展望未來,體系化考慮赦免貪腐官員問題,答案其實是不言自明的。”蔡正華提示,“如果放棄政治上的潔癖心理,我們會發現,在我國數十年高速增長的過程中,並沒有適時推進政改。貪腐官員的形成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受到一個社會分配是否公平、選人用人等制度是否透明等綜合因素的影響。我們不能説當下所有的貪腐官員都是制度性腐敗,但是不得不承認,有相當一部分貪腐的形成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考慮到部分赦免貪腐官員,本身就是承認制度缺陷、甘願付出發展成本的體現,需要的當然是超越改革的勇氣與氣度。”

  赦免“還不到時候”

  那麼,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赦免制度?從嚴格意義上説,赦免貪腐官員與我國《憲法》規定的特赦制度並不是一回事。後者是指我國《憲法》第67條和第80條所規定、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由國家主席發佈特赦令所組成的特赦制度,法理上是指國家元首或者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對已被司法宣告為有罪的特定犯罪人,免除其全部或部分刑罰的制度。

  而學者們討論的赦免貪腐官員,也並非是赦免那些已經被司法確定為有罪的貪腐官員,而主要是針對那些尚未被司法追究的貪腐官員,通過宣告既往不咎來對其進行特定豁免。因此,我國現有的赦免制度是無法做到赦免貪腐官員的。構建有效的赦免制度體系,就成為支援論者眼下的首要任務。

  蔡正華解釋,赦免貪腐官員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實現社會更好發展的手段之一。他注意到,之所以那麼多人反對赦免貪腐官員,在很大程度上並非是反對赦免本身,主要還是害怕配套制度不完善而被某些貪腐官員鑽了空子,導致赦免制度演變為自己赦免自己的鬧劇。因此,在考慮制定何種赦免制度時,就必須明確赦免貪腐官員政策的根本內涵。

  “赦免貪腐官員從本質上説是一種交易,而不是單純一方獲益的行為。在這一交易中,國家和人民的籌碼是既往不咎,貪腐官員配合改革並積極參與發展,國家未來的權力運作逐漸陽光化,官員不敢貪,有貪必究。”蔡正華強調。

  正如蔡正華那樣的理解,將赦免貪官看作是一種交易,又如何避免在這個交易的過程中出現我們不願看到的單純一方尤其是貪官一方獲益的情況呢?

  蔡正華開出的“藥方”是,要促進政治權力運作法治化和規範化,政治權力運作本身缺乏穩定性,會使貪腐官員認為所謂的赦免只是一時的政策而不能得到持久的貫徹,甚至只是引蛇出洞,因而對赦免並不歡迎。同時,必須著重防止赦免的政策紅利僅服務於解放貪腐官員,而不能反饋到社會發展和進步上來,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必須系統性地進行赦免的制度設計並制定具體的措施。

  當然,赦免的最終實施需要社會土壤的支撐,特別是政治體制改革,尤其是對權力運作機制和人事任免制度予以配套落實,才可能避免上世紀80年代末出現的“越寬越貪”的怪圈。

  因此,特赦“還不到時候”。

  (據《新民週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