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限制有多少改革活力就應有多大——對話成都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海

  • 發佈時間:2015-05-13 06:38:57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提示】

  過去受限制的環節,實際上都是能挖掘出改革活力的地方想引“武松”,卻引進了“武大郎”,混改過程中,要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

  □本報記者 李龍俊 文/圖

  2014年初,趙海臨危受命,出任成都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兩大難題等著他:恢復外界對投控集團的信心,鼓舞內部員工士氣。改革成為解決問題的重要抓手:在集團二、三級子公司率先啟動規範董事會建設、以小微金融板塊上市和天府通增資擴股為突破口,加快推進混改……

  一年後,2014年投控集團成績單公佈:利潤總額17億元,同比增長18%。

  接下來如何持續穩健發展?趙海列出了一長串任務單。

  活力問題

  在受限環節挖掘改革潛力

  記者:國企改革,存在條條框框限制,如何才能有所作為?

  趙海:我們清楚,改革不是“運動”,而是為了挖掘企業發展活力。有限制的地方,更應激發我們的創新活力。比如,如何引入更多社會資本、如何盤活存量資産等,都需要通過改革來理順,通過薪酬改革來吸引人才、激發員工創造力。這些過去受限制的環節,實際上都是能挖掘出活力的環節,更應積極作為。

  投控集團目前聚焦兩大任務:一是放大,即充分發揮國資引導作用和金融杠桿效應,引入社會資本,為地方實體經濟服務;二是盤活,探索化解盤活地方政府債務和地方國企存量資産的路徑,推動資本化證券化。

  記者:首先從哪些方面發力?

  趙海:三項制度建設、規範董事會、經理層選聘都是著力點。投控集團總資産已達255億元,較成立之初增長11.2倍,做到這樣的規模,發展更應依賴集體決策,董事、監事、高管既要合作又要制衡,而非憑個人意志決策。個人再強大,也會有意無意犯錯。企業過去出現“一言堂”問題,導致部分投資風險防控不足。需要靠市場化改革,用制度來推動發展。

  放手問題

  推動旗下企業上市和混改

  記者:不少國企改革都從集團層面放手,讓旗下公司有更多自主運作的機會。投控集團會怎麼做?

  趙海:放手是必須的,前提是旗下公司完善了現代企業制度,真正能自立。投控集團有七大業務板塊,旗下共擁有15家二級子公司、16家參股公司和2家代管公司。目前集團層面的“放手”,主要體現在不干涉企業具體業務;旗下企業間資訊共用,鼓勵合作,但合作堅持市場化標準,避免效益差的板塊拖累其他板塊;同時採用獨立考核機制。

  記者:旗下公司的“自立”如何儘快實現?

  趙海:上市的過程就是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最好過程。我們考慮將旗下的小微金融板塊(擔保、租賃、小貸、典當四家公司)組建成金控新興公司,推動整體上市。對上市企業,我們將差別對待,積極放手,給企業最大的自主權。

  另外,我們還將通過引入民資,積極混改來促進旗下公司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改變企業一股獨大,形成不同利益主體相互制衡,科學決策。但混改不是“一混就靈”,過去我們有教訓,本來想引“武松”,卻引進了“武大郎”,反而成為企業的拖累。要在充分披露資訊,嚴格篩選的前提下選擇合作方。

  人才問題

  在制度範圍內讓薪酬更具吸引力

  記者:聽説投控集團的人員流動比較大?

  趙海:確實是。人員流動大,重要的原因就是薪酬制度吸引力不夠,培養出的人才,被其他企業高薪挖走不少,我們成了人才“培訓學校”。怎麼避免這一問題?在制度範圍內,我們通過工資+績效的方式,儘量讓薪酬富有彈性。目標完成了,績效拿得高,去年旗下子公司高管年薪有拿50多萬的,也有未完成目標只拿到20多萬的。未來還將在一級、二級子公司中試點股權激勵,用股權方式將管理層和公司利益捆綁。

  記者:留住人才的同時,是否將通過職業經理人選聘吸引一流人才?

  趙海:職業經理人選聘是未來的計劃,我們希望成為試點企業。在此之前,我們將推行“崗位職業化”,關鍵崗位都需要持證上崗,比如公司中層財務崗位要求有註冊會計師資格,一些崗位要求有律師資格、一些崗位要求有造價師資格等等。老員工我們會給2-3年的職業考試期,拿到證書有獎勵,到期不達標就換崗。新聘員工就要求有對應的資格證。

  【企業改革背景】

  成立6年多,成都投資控股集團已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前列。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控制發展風險、更好服務地方實體經濟,各方寄望于改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