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業交易亟待社會給力
- 發佈時間:2015-05-13 01:32:18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本報記者 吳佳珅
前不久,“2015中國(北京)跨國技術轉移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開幕。本次會議由科學技術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承辦。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技部門高層、使館科技參贊、高校研究機構科研人員、技術轉移機構代表、高新技術企業專家等3000多人參加。
在這場“高大上”的技術交易盛宴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包括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與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關於3D微系統的合作協議、北京郵電大學與倫敦瑪麗女王大學關於中英聯合創新實驗室的協議、國際技術轉移協作網路與泰國國際貿易商會的戰略合作協議等在內的大批項目簽約。
隨著中國與國際金融接軌,中國企業將越來越多參與國際經濟交往和創新合作。此時,如何借助全球資本、進行海外資本運作,已成為企業“走出去”的關鍵戰略之一。本次大會的創新科技與金融資本對接峰會專場無疑是可圈可點的。
搭建技術轉移網路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朱炎認為,“北京市通過舉辦中國(北京)跨國技術轉移大會,建立與國外政府官方合作機制,搭建國際民間技術轉移網路、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在創新科技與金融資本對接峰會專場上,來自歐美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英國、義大利、斯洛維尼亞,亞洲國家如印度、泰國等七國12位金融機構、證券機構及風險投資機構的影響力領袖,就如何利用國際金融服務助力中國創新技術企業“走出去”;以及如何開展國際金融合作吸引海外優秀企業“走進來”展開對話和討論。
在議題“撥貸擔投”聯動支援企業國際化創新的案例分享中,美國投資公司Occams Resources執行總裁Daniel J. Nadis為中小企業代表解析前沿國際金融服務,分享國際創新合作案例中的金融渠道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本專場還邀請了歐洲排名前五並致力於為中小企業跨國並購提供服務的克萊爾福德國際投資銀行集團的大中華區合夥人郭育芳、英國創基金投資顧問公司創始合夥人劉冰等人參與討論高科技風險投資與中國創新、創業和國際創新合作過程中的融資渠道選擇,分析近年來成功的國際融資並購商業案例,解析面對處於發展週期不同階段的企業,天使投資、風險投資以及私募股權投資各自發揮著的關鍵作用,幫助企業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融資渠道。
中國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劉敏和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介紹在通過銀行資本建設産業集群方面的經驗、分享成功案例,為觀眾解答不同銀行對不同規模中小企業的不同金融服務。
融合須打破束縛
科技的進步不是憑空創造的,科技創新是一個從實驗室到市場的系統工程。在這樣的工程中,創新鏈條的各環節如何配合、各種資源如何統籌調配,都是影響自主創新效率的重要因素。劉敏認為,唯有科技資源和金融資源這兩個生産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結合起來,才真正激發科技活力、提高創新能力。
為什麼要提科技與金融的融合呢?“因為我們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經常面臨著資金、管理、市場和技術等方面的挑戰。” 劉敏説,許多科技型中小企業都滿懷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而一個企業的成功,需要的不僅僅是企業主的膽識或是非凡的才智,更需要外部因素的配合,比如宏觀經濟環境、政策取向等,最重要的是獲得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援。在創業初期,企業家往往被資金鏈的困難糾纏。
對於劉敏而言,每一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遇到的無奈並不陌生。同時作為銀行人,劉敏也深刻體會銀行選擇的艱難,銀行必須關心自身資金的安全性,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多類風險又顯而易見:技術風險、市場風險、核心人員流動風險、智慧財産權權屬風險、宏觀經濟環境、財務風險,科技型中小企業本身又往往具有“輕資産、無抵押”的鮮明特徵。“因此,科技型中小企業一般很難獲得傳統銀行信貸業務的支援。金融與科技創新的真正融合,就必須跳脫這些條條框框、摒棄傳統的觀點。”
服務模式亟待創新
劉敏認為,原來的授信評估體系無法真正評估科技型企業的實際價值,無法正確評估風險收益水準。
早在2011年底,服務於中關村園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中關村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模式”就已推出。在“中關村新模式”下,中國銀行針對成長型科技小企業實際現金流狀況和不動産抵押稀缺,在審批機制中引入科技專家諮詢,以專業的標準判斷企業、合理評判科技資産市場價值,高科技中小企業的“智慧財産權”正成為銀行信貸看重的擔保形式;針對創業初期的優質科技型中小企業,中國銀行突破傳統金融服務,整合中銀集團整體資源,為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一體化金融解決方案,提供了投保貸業務、投資銀行業務産品。
中關村模式的客戶準入涵蓋了中關村園區內絕大部分科技型企業,隨著中關村園區擴展至“一區16園”,中關村模式的服務對象也幾乎涵蓋北京市的全部科技型企業。
中關村模式通過綜合性的金融服務為科技型企業尤其是部分初創型科技企業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伴隨著他們的産品從實驗室到市場、企業由小公司發展成為有潛力的朝陽企業乃至有影響力的大公司,銀行也分享這種成長的喜悅。劉敏介紹説,某企業是國內最早從事太陽能光伏發電研究及産品開發的單位之一,具有領先的技術研發實力和市場實踐經驗,主營業務為光伏電站工程、電力設備和風電設備。在2010年,儘管國際光伏産業陷入低迷期,基於對企業技術水準和行業領導力的判斷,中行為其核定了1500萬元貸款,企業得到快速發展,銷售收入由2009年的4025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1.8億元。中行又于2011年為其增加授信至5000萬元,營業收入迅速飆升到2011年的7.3億元,銀行資金對企業快速發展的支援效果非常顯著,2014年底,企業營業收入已達到9.9億元,今年營業收入有望突破十億元。
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多樣化
劉敏説,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是多方面的。對於這種需求,劉敏介紹了中國銀行的一些做法和經驗。
首先,中國銀行依託海外機構及業務優勢,搭建平臺、積極推進中小企業跨境撮合服務,幫助北京地區中小企業提升技術水準、管理水準,增強市場競爭力。
2014年以來,中行陸續主辦或協辦了多期中外中小企業對接活動,包括:與中關村管委會聯合舉辦了“助力企業走出去”系列專題講座、陸續組織了中法、中捷、中阿、中意、中德、中美等一系列論壇活動; 在中行的前期撮合和積極推動下,今年1月27日,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法國企業KLARA Energies公司簽署了“KLARA能源農場試點”項目合作協議,成為中行北京分行牽頭協助簽約成功的首個小微企業跨國合作項目。
其次,積極推進“外債宏觀審慎管理外匯改革試點”工作,切實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2015年3月9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正式印發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外債宏觀審慎管理外匯改革試點實施細則,此項外匯政策的出臺,為核心區內企業打通海外資金通道,獲取較低成本資金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援。中行充分認識到該項政策的重要性,積極面向核心區內企業加強宣傳,提供解決方案。3月18日,中行成功為中關村核心區內某生物醫藥公司辦理了試點政策實施後北京地區首筆中小微企業外匯改革試點業務,從中行布魯塞爾分行為該企業發放了50萬歐元貸款,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認可。下階段,我們還將緊抓外匯改革試點業務發展機遇,積極面向核心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推廣宣傳,促進各項業務快速推進。
此外,中國銀行依託集團內中銀國際、中銀直投等機構為部分優質科技型企業提供了新三板上市全流程服務,為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迅速壯大開拓了新的路徑。
每一次國家産業政策的調整都帶來相關産業的全新突破,孕育著新的珍貴的增長點,從而催生新一輪的經濟繁榮。無論大數據、雲計算、生物工程或是總理提到的“網際網路+”,都必然獲得巨大的發展。
“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真正走進科技型中小企業,讓北京的創新環境更加濃郁,讓更多有潛力的企業獲得資金支援,讓更多有人才、有技術、有素質、有市場的企業能夠脫穎而出,成為聯想、成為百度、成為中國的微軟、英特爾。”劉敏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