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南昌人更親近 “白雲深處人家”

  • 發佈時間:2015-05-13 01:29:47  來源:江西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姚文濱

  “靖安縣距離南昌市紅谷灘區37公里。2014年,靖安共接待334萬人次,而南昌的遊客佔到近60%。所以,靖安一定要抓住近距離的優勢,按照‘三基地兩個園區’的思路去對接南昌、融入南昌:即打造成面向南昌的旅遊休閒後花園區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園區、養老養生基地、低碳工業基地、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靖安縣委書記田輝如是談到構建省城大都市圈。

  據悉,南昌的GDP不到武漢的三分之一,只是長沙的近一半,構建大南昌都市圈刻不容緩。要做大、做強南昌,光靠南昌一家“獨唱”還不行,南昌必須與周邊城市開展“大合唱”、抱團發展。田輝説,靖安縣作為江西省第一個國家級生態縣和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示範縣,是省內少有的擁有2家4A級景區的縣,還被列入全省重點旅遊縣、全省旅遊綜合改革試點縣,旅遊的産業集群被納入了全省重點旅遊産業集群和“南昌旅遊圈”範疇,旅遊的收入佔到全縣GDP的39%,今後靖安要以‘旅’為先,以‘白雲深處、靖安人家’為主題,打造一個面向南昌的生態、觀光、休閒、度假複合型的旅遊目的地,成為南昌及周邊城市的旅遊休閒後花園、特色觀光娛樂區、高端生態休閒區。

  “有一種生活叫靖安”。如今,靖安推崇的自然、環保、低碳的生活方式以及慢生活的高品質生活,已經逐步成為共識。每年夏天都有一萬多南昌老年人到靖安山區租房避暑,一到雙休日,從南昌方向來的自駕遊車輛就涌入靖安的各個景區:春踏青賞花、夏避暑漂流、秋登山觀景、冬泡泉養生,到了五一、國慶等節假日,更是一房難求。

  目前,靖安的旅遊資源類型多樣,每個鄉鎮都有旅遊資源和旅遊項目,除傳統的漂流、溫泉、避暑、禪修、養生、養老、農家樂外,還增加了自行車、馬術、滑雪、足球、低空航空、房車等戶外休閒運動景區,僅今年一季度的遊客量就同比增長37%。目前,靖安縣還計劃在仁首鎮規劃建設一條南昌老街,使南昌遊客在靖安找到“鄉愁”。

  青山綠水不僅催生了休閒觀光農業和農宿文化鄉村遊,還蘊育了豐富的綠色、安全、有機的農副産品,椪柑、白茶、娃娃魚、鱘魚、有機米、高山蔬菜、茶油、皇菊、靖草、藍莓等優質的農副産品,從靖安源源運往南昌的沃爾瑪、百果千菜等超市,備受南昌市民的青睞。把握綠色消費時尚,靖安還在加緊排兵布陣,把靖安打造成南昌優質農産品的供應基地,成為南昌市民放心的“菜園子”和“米袋子”。

  在靖安縣山區裏,有座國家重點工程、江西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洪屏電站,預計在年底可建成,屆時可年發電17億度,絕大多數要外輸供應給南昌等地——這也意味著靖安將成為南昌的“蓄電池”、“應急電源”和備用“能源地”。另外,洪屏電站的集水面積可達6.7萬平方公里,將成為我省一個水上旅遊新景點。

  靖安距離南昌37公里,區位優勢決定了靖安在承接南昌産業轉移上具有先天優勢.靖安將全縣所有企業集中到位於昌銅高速路口的靖安工業園裏,現有入園企業70家,主要是綠色、低碳、環保的企業,並形成了硬質合金、綠色照明等五大特色産業體系。目前,8家硬質合金企業的技術工人,大多來自於南昌高校的數控機床和模具等相關專業,多家南昌的高校在工業園建立了實習和培訓基地,並簽署了用工合作協議。由於該工業園是距離南昌城區最近的一個省級工業園,目前正以連天紅家居文化産業園為龍頭,逐步實現從工業園區向生態工貿新城的華麗轉型。為了更好地對接省會,靖安還積極“走出去”,在南昌召開項目招商推介會,加強與南昌高新技術開發區、南昌小藍工業園、昌東工業園的産業對接,積極承載南昌項目、人才、技術的梯度轉移,拉長産業鏈條,打造低碳工業基地。

  昌銅高速公路通車後,也衍生出一個發展潛力巨大的“昌銅經濟帶”。該縣在昌銅高速路口建設一家佔地400畝的物流資訊産業園,預計今年年底可竣工並投入使用,主要對接南昌的華南城和洪城大市場等商貿中心,進行物流、倉儲、電商和配送,實現半小時到南昌的物流目標。

  對接南昌,最根本的在於交通一體化。田輝向記者描繪著未來靖安高效便捷的交通藍圖:南昌——靖安的輕軌、南昌——靖安——修水的城際鐵路、靖安——高安高鐵站的一級公路等一批交通項目正有效推進。另外,靖安中學要與江西師大附中合作辦學、靖安縣級醫院要與省城大醫院聯合辦醫等等。

  “靖安與南昌地緣相連、人脈相親、産業相融。今後我們要加強與南昌發展的緊密度和互動性,致力把靖安打造成連接南昌、長沙兩個國家‘一路一帶’重要節點城市的橋頭堡,成為南昌大都市圈對接‘長株潭’城市群的西大門和前沿陣地。”田輝對融入大南昌都市圈充滿信心。

  ■專家點評

  謝曉國:南昌師範學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碩導,著有《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等專著。

  要構建與發展“大南昌區域經濟”,頂層設計是關鍵的笫一步。就此,需要省委、省政府解決五大方面的定位問題:

  一是時期定位。要制定短期(五年)、中期(十年)、長期(二十年以上)的發展規劃;

  二是空間定位。廣義上它應成長江流域大經濟板塊之一,狹義上它應包括南昌核心城區周邊約150公里範圍內的23個縣、市、區:(南昌市的4縣5區;豐城、樟樹、高安、奉新、靖安、永修、德安、九江、潯陽、星子、鄱陽、余幹、東鄉、臨川),形成海陸空俱具的交通優勢、三大産業良性配置並多元共贏的發展態勢,以及自有勞動力充沛的人口紅利;

  三是經濟角度定位。廣義上它應成為中國中部經濟的龍頭之一,狹義上這一區域內的經濟應成為共同體;

  四是經濟角色定位。廣義上它應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狹義上南昌市中心城區是司令部、集散地、孵化器、輻射源,其他縣、市、區的主體角色,要依經濟共同體的發展戰略而定;

  五是經濟功能定位。廣義上它應成為全球經濟分工中的高端製造業(航空、有色金屬)、綠色生態食品生産供應基地,狹義上南昌市中心城區是總平臺,尤其是金融中心、創新平臺,其他縣、市、區則要基於當期的優勢及發展可能進行定位,最後融合、形成一體化的體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