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簡政放權本應成為企業政策紅利

  • 發佈時間:2015-05-13 00:32:1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總理不發威,老百姓辦證難永遠不可能成為新聞,更不可能成為各類媒體的頭條,這也可以反映出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簡政放權”這四個字被我們精細解讀之後,已經和各種大大小小的政令一樣“不出中南海”,早已被各級政府所遺忘。

  媒體們現在僅僅是對老百姓辦證難進行了關注,實際上更希望地方政府能夠落實見證放權的是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各種企業。根據長時間的調研總結,我認為阻礙企業發展的三大主要問題分別是行業環境惡化、稅率居高不下以及行政手續複雜。行業環境惡化的解決方式需要企業通過轉型升級換代以增強自身實力進行應對,這是企業自己的事情;稅率居高不下是企業一直抱怨的老難題,而行政手續複雜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兩者能否解決還需要看政府。

  當前,各地創業機構如企業孵化器、創業基地等層出不窮,他們看中的商機就是行政手續複雜,這條攔路虎增阻斷了大量創業者的創業夢。在這種機構中,入駐的企業只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就可以放心地將行政手續全部交個創業機構去處理,這能夠讓入駐企業專心研發産品專注公司業務,而不需要天天為核準通知、商業登記、房屋租賃以及各種手續繁雜的證明忙來忙去。

  在如今“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的時代,繁瑣的行政手續縮短了創業者們的時間、降低了企業工作的效率。簡政放權在字面意義上,是要地方政府對應當放給市場和社會的權力,要徹底放、不截留,對上級下放的審批事項,要接得住、管得好。通過簡政放權,我國的各種企業也能夠獲得更多的生長空間。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真正落實簡政放權,那麼大量公務員所在的各種繁瑣崗位將被取消,這也意味大量公務員將離開原來的崗位,在人數不變、崗位減少的情況下,不少公務員將面臨失業的風險,一些從灰色地帶上位的公務員更會使官員們膽戰心驚;另一方面,實行簡政放權必然會讓部門政府官員們的某些收入受到影響。在這些背景下,地方政府更加不願意實行簡政放權。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提到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健全為企業和社會服務一張網,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資訊共用交換平臺,依法保護企業和個人資訊安全。各級政府都要建立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有力推進機制,給企業鬆綁,為創業提供便利,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所有行政審批事項都要簡化程式,明確時限,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從這一段話不難看出,政府的“減法”就是減少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干預,讓市場能夠擺脫大量束縛,按照真正的市場經濟規律運作;取消、下放一系列性質審批更是向各部門要效率,減少企業創立、發展時不必要的行政障礙,令術業有專攻的民營經濟工作者更好地創造財富;簡政放權,一方面是要尊重市場,另一方面就是要清理龐大的公務員隊伍,在打貪反腐的同時增強幹部隊伍的廉潔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品質,真正為老百姓、為市場服務。

  簡政放權的落實,就如同那些創業機構一樣,將給予各種企業極大的空間做自己專注的事情,而不是在週一到週五寶貴的工作時間中在辦證大廳排隊。而然事與願違,政令不出中南海的歷史到現在依然無法破解,兩個月來雷聲大雨點小的口號,讓企業看不到政府有所改變,企業依然無法從中獲得政策紅利。

  在高談簡政放權的現在,我們有必要回想之前是如何制定一道道繁瑣的程式,究竟是能夠為企業創造紅利還是讓政府能夠通過企業獲得更多的利益?歷史上這些程式的建立,也註定簡政放權不會是一件能夠在短時間內就能夠輕鬆搞定的事情,這將會是一段漫長的過程,因此企業家們也不要對簡政放權釋放紅利有太多幻想。

  儘管當前的簡政放權尚未有雛形,但在這段漫長的過程中政府就可以進行一些大膽嘗試。例如當企業需要辦事時,只要系統資訊顯示公司或個人沒有異常記錄就可以提供准許(試營運)執照,企業可以在准許的時間段如5年內辦理好相應的手續即可。一方面為企業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能夠符合所有辦事程式。

  如果展開想像,筆者想當某些人因為手續繁雜而向公務員們提出“簡政放權”的質疑時,會有公務員高聲回應“這是按程式辦事,誰説簡政放權你找誰啊”。要讓簡政放權真正落實下去,就需要中南海繼續削弱地方政府對企業管理的權利,做到由經濟規律主導地方市場而不是地方政府為獲得利益暗中調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中央不僅是要打大老虎,還要加大力度猛打蒼蠅,提升地方政府的廉潔度,讓公務員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