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彩淮東連哈密 天山彩練映疆紅

  • 發佈時間:2015-05-12 16:31:3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孫方憬 杜元釗 張艷麗 宗曉傑  責任編輯:羅伯特

  哈密地跨天山南北,曾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肩負著傳遞中原文明的歷史使命。而今天的哈密,仍然在這條古代延續下來的文明之路上,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作為新疆的東大門,是國家西部大開發,建設新邊疆的重要樞紐!河南作為對口援助哈密的省份,在援疆工作上,高度重視,特別是在教育援疆方面,將省會鄭州作為主要項目承擔者,力圖通過教育援助,使“人以化文,文以化人”在邊疆落地開花!

  鄭州市二七區淮河東路小學作為鄭州市援疆項目學校之一,先後選派王尚玉、陳英炫、陳芳芳三位教師遠赴新疆哈密支教。他們懷揣著對邊疆教育的熱愛,肩負著支援哈密教育的重任,離家幾千公里,從熱鬧的中原城市到西北綠洲的哈密,承受著距離上的考驗,更經歷著心靈上的磨練。生活雖然艱苦,但是他們苦中作樂,無怨無悔。

  王尚玉分配到新疆哈密農十三師紅星一場子弟小學支教。作為二七援疆教師中第一名女性,也是第二批援疆教師中年齡最長的教師,已是不惑之年的她,為了心中的理想,毅然做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抉擇。哈密的天氣乾燥、多風,實在讓久居中原的人吃不消,從入疆的第一天起,王尚玉就開始出現頭疼、口乾、流鼻血的症狀,特別是在晚上,止不住的咳嗽,讓她徹夜難眠。有著運動員體質的她初來幾天就病倒了。連續注射了六天點滴症狀也不見好轉,醫生建議她必須臥床休息,否則如果再這樣下去病會更嚴重。人在生病的時候,心靈也都會變得格外脆弱。每當夜不能寐的時候,她的眼前總會浮現出小女兒可愛的笑臉。寒冷、風沙、孤獨、寂寞,身在異鄉、舉目無親的所有愁緒一起襲來,但是這些並沒有動搖王尚玉內心的信念,每當站在三尺講臺上的時候,看著孩子們一張張經過被戈壁風霜吹打的那粗糙的小臉,一雙雙迷茫和渴求的雙眸時,她渾身總是有使不完的勁。生病的她沒有耽誤學生一節課,白天上課,晚上備課,寫日誌一直到深夜。她紮根西域,奉獻邊疆,鑽研教學、敬業愛生,著實令人欽佩。作為兵團小組的組長,她充分發揮專業引領作用,在短短四個月中,她先後三次執教校級公開課,舉辦語文教研專題講座,還輾轉奔波送課到兵團兄弟學校。此外,她成功執教了一節面向新疆建設兵團各師團學校的遠端教育語文網路公開課《棉花姑娘》,共有來自建設兵團各師團領導及各學校數百人進行觀摩,成為了傳播二七教育理念和多彩課堂文化的使者。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在學生心中,她既是老師又如“母親”,她的包裏總會裝著指甲剪和濕巾,學生的指甲長了,王尚玉會給他們修剪;小手和臉臟了,王尚玉會給他們擦一擦;學生的學習進步了,還會得到王尚玉用自己的錢買的本子和文具……王尚玉的事跡受到了農十三師領導和老師的普遍讚譽,題為《西出陽關踏歌行》的專訪近日在中新社《兵團新聞網》上發佈。

  在哈密,淮河東路小學的援疆支教教師用自己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將多彩教育的理念播撒,她(他)們一邊將自己先進的教育思想,努力的留在邊疆,另一方面,用各種方式,記錄下邊疆教育日新月異的變化。二七區淮河東路小學的陳英炫正是用教育部落格書寫著自己的援疆之路。作為家中的長子,他遠離年邁的父母,揮別牽掛的妻兒,來到了伊吾縣中心小學。他所教的雙語教學班上的孩子全部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的民族學生,學習基礎普遍比較薄弱,知識欠缺較多,和內地學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陳英炫每天都刻苦鑽研教材,堅持每天與淮河東路小學六年級組的數學教研組王二景進行一對一網路教研,更好的提高了備課的針對性與時效性。課堂上,陳英炫帶領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秘,課餘時間,陳英炫和學生促膝談心、快樂遊戲、爬山運動,其樂融融。倘若遇到過生日的學生,陳英炫還會自費買些小禮物送給他們。濃濃的師愛、對教育的執著,讓陳英炫和民族學生之間結下了深情厚誼,學生們也打心眼兒喜歡這位河南來的二七援疆教師,紛紛帶來自家做的民族食品——馕餅和酸奶,讓他品嘗。在學生眼中,他如嚴師更如慈父。説起慈父,陳英炫心中總是充滿了愧疚,對自己五歲的兒子而言,也許他算不上一個慈父,兒子一連高燒幾天,家人都對他守口如瓶,怕千里之外的他牽掛。可是又有誰能想到,這個內斂文靜年輕小夥,也曾在漫漫長夜中獨自因為牽掛妻兒、掛念父母,而靜靜的淌下男兒淚……

  這些彌足珍貴的援疆支教片段,每天都被細心的陳英炫記下。在陳英炫的教育部落格上,他用心用情的記錄著自己支教的每一點收穫、每一點體會,不僅讓自己的援疆更有意義,也通過教育部落格這個更為廣泛的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援疆,了解支教,了解祖國邊陲的孩子們的成長!

  陳芳芳赴哈密市巴裏坤縣一中小學部執教。在接到學校的援疆申報時,她鍥而不捨的反覆提出要求,到最邊遠的新疆支教。當得到學校的允許後,她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整理行裝,一無反顧地踏上了援疆之路。面對全新的環境、各方面的壓力,年輕的她沒有表現出一絲畏懼,面對著巍峨的雪山、遼闊的大草原,面對著地廣人稀,交通不便,辦學硬體設施優越可是教育思想方法相對滯後的現狀。再加水土不服、氣候不適應、飲食不習慣等諸多困難一一擺在眼前,她沒有退縮,而是迅速調整適應,積極認真學習當地的民俗文化,克服了環境不適、語言交流不便、習俗不同等諸多困難。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不到兩周的時間,就把班級訓練有素,以最好的姿態為巴裏坤一中的老師們展示了一堂精彩紛呈的語文課。在近五個月的時間裏,校園處處留下了她的身影。和孩子們操場上一起嬉戲、與值日生一起打掃衛生、每週的陽光體育課上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心理健康操、每節語文課上與學生們共同交流、激烈研討,學校裏處處洋溢著她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十一”期間,她乘車翻越天山在路上顛簸3個多小時才來到哈密向援疆帶隊領導彙報工作。離別時,帶隊校長語重心長地説:“援疆工作需要援疆幹部的無私奉獻,不管何時何地,奉獻要時刻在路上,你們要好好工作!”這席話讓她倍感責任重大,註定要堅強援疆。天山腳下嚴寒的冬至,她為了給在校生改善伙食第一次包餃子。買肉,剁肉、剁菜、和面、包餃子,這些都是她在媽媽的電話指導中現學現做的。給孩子們包了香噴噴的餃子,看著吃上餃子的孩子們樂開了花,我心裏甜滋滋的。她所執教的示範課《秋天的雨》,和巴裏坤一中老師同課異構的公開課《酸的和甜的》,以及所做的《高效課堂——提高學生學習力》的專題報告均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認可和廣大教師的充分肯定。

  如同那戈壁上的紅柳花,隨風飄到哪,就能在哪生根發芽,懷揣著對教育的大愛,對教育的擔當,一年的援疆支教生活,讓三位老師深深地愛上了新疆哈密,愛上了巴裏坤,愛上了伊吾縣,愛上了這些純真質樸的民族學生……在遙遠的哈密,他們奉獻著青春,他們也收穫著別樣的幸福。這些可愛的二七援疆人,如同傳播多彩教育的使者,在天山腳下盡情舞動著教育的彩練,讓這份絢麗的顏色,映照著那皚皚白雪,在新疆的天空,越發鮮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