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獎金激勵學生提問是教育新風

  • 發佈時間:2015-05-11 05:29:41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殷國安

  “同學們,下一個提問誰站起來回答,老師獎勵100元。”7日下午,在南京師範大學一堂講座上,為了打破“有問無答”的“窘境”,“海歸”教授張銘當場掏出了皮夾(5月8日《揚子晚報》)。

  在中國大學的課堂上,缺乏激烈的觀點交鋒、活躍的思維碰撞、真誠的情感互動,“有問無答”現象十分普遍。老師拋出問題,學生沒有反應或反應淡漠;老師請學生提問,學生沉默不語。專家認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老師講課照本宣科,課堂教學內容乏善可陳,引不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這不僅是老師的水準和方法問題,還有政策導向問題。當前,高校重科研輕教學已是普遍現象,教師評優晉級看的是科研成果而不是教學實效,這直接導致只有少數負責任的老師才會認真備好課、用心上好課。

  長期以來,中國教育似乎一直存在一種“基因性缺陷”:老師告訴學生標準答案,學生接受老師傳授的標準答案。這樣一來,學生既不需要提出問題,更不可能懷疑老師給出的答案,只能被動地“照單全收”。2012年底,世界衛生組織資深顧問、英國資深心理學專家羅恩博士接受採訪時説:“2006年至今,我來過中國三次,每次都有一個相同的感受,那就是中國人太樂於尋找標準答案,正確的、神奇的、萬能的標準答案,找不到這個答案就很焦慮。人生的意義在於體驗、經歷、探索、覺察、感受,世界上哪有這樣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也正因如此,在上海紐約大學首屆新生入學儀式上,第一任美方校長傑弗裏·雷蒙説:“我們的目的不是要給你們我們的智慧,不是要給你們我們的知識,也不是要告訴你們某個正確答案。”他主張,不告訴學生現成的標準答案,而是讓他們去尋找答案。習慣於接受標準答案的中國學生,要改變這一“基因”,是不容易的,因為不僅學生要有改變的動力,整個社會、教育的大環境也要轉變。

  當然,不能指望張教授的100元獎金就可以改變中國式的灌輸教育,但這樣做的人多了,轉機總是會出現的。張銘説,國外課堂上,教授掏錢獎勵學生很平常,“有同學完成了任務,教授直接獎勵現金。有的老師發放小禮物吸引同學來上課”。但願教師發獎金讓學生提問的做法,能給當前大學教育帶來一縷新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