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村園區礦工轉崗有信心
- 發佈時間:2015-05-12 04:29:33 來源:大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廚師變成汽輪機值班員,從電機車司機變成鍋爐車間助手,如今伴隨著山東能源埠村煤礦由礦轉為園區,人員的崗位巨變幾乎每天都在這座有56年開採歷史的老煤礦裏悄然發生。如何快速適應新崗位?如何調整心態迎來“二次創業”?不僅是每個“埠村人”面臨的問題,更是這座老煤礦轉型發展的關鍵。
□ 本報通訊員 韓瑜 弋永傑
本報記者 李振
轉變崗位不容易
今年45歲的付素梅是原埠村煤礦東區後勤二隊的一名廚師,煎炒烹炸樣樣難不倒她,她做出的飯菜也成為東區不少礦工的美味回憶。然而,今年5月,東區將關井閉坑,四分之三的職工要轉移,食堂也會隨之失去顧客,拎了14年炒勺的付素梅馬上要轉崗了。
以前整天琢磨著給職工換啥新鮮口味,職工喜歡吃什麼,在得知轉崗消息後,付素梅忐忑不已——自己還能幹啥?今年初,園區公佈了部分新崗位,經過仔細比對,付素梅選擇進入埠村園區矸石熱電廠汽輪機車間,成為一名新學員。
隔行如隔山,崗位的轉變並不容易。汽輪機車間光是主要設備就有200多臺,運作工人的規程措施有厚厚的3大本,全都要從頭學起。為了迅速熟悉新崗位,付素梅先是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理論知識培訓,從電廠生産技術部的專家那裏學習電廠管理制度、操作規程、設備流程等內容,然後參加考試,考試合格後找師傅,簽訂師徒合同,由師傅手把手帶教3個月後方可獨立操作。
一整套流程從頭教起,付素梅放了心。“雖然以前是‘拎勺’的,可俺願意多花工夫,一定能把新操作都學會。”付素梅信心滿滿。現在與她同時競聘成功進入電廠的12名職工已經全部通過了理論考核,得到了簽訂師徒合同上崗的機會。
四十學藝也求“精”
俗話説,人過四十不學藝。不過在埠村園區,年齡在40歲以上的老工人轉崗的比比皆是,儘管年齡不佔優勢,但他們卻用韌勁讓年輕人都豎大拇指。
46歲的張懷良頭髮已經有些花白,去年7月他來到了矸石熱電廠鍋爐車間成為一名鍋爐車間助手。之前,他在運搬二隊做井下煤炭運輸已整整12年。從煤炭運輸的老手一下成了“助手”,張懷良有些不適應,剛來第一個月就瘦了10斤。張懷良覺得一是自己心理上沒做好準備,還有落差;二是對新崗位認識不夠。他上崗後的第一個月恰遇矸石熱電廠一年一度的大修。三伏天裏進行戶外作業,汗水從頭濕到腳,衣服每天都有一層厚厚的汗鹼。第一個月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
“體能上咱不怕累,就是學新東西總趕不上年輕人。”張懷良坦言。年輕人用半個小時學會的東西,他用3到5個小時還弄不懂。只能“笨鳥先飛”,多花時間多學多看多練。張懷良的努力沒有白費,去年7月份第一次理論考核時,他只得了65分,而到了今年3月,已經提高到了88分。
“轉崗,我已準備好了”
準備一隊維修班的郭紅松最近對學習很癡迷,工作間隙學、吃飯時間學,就連睡覺之前也要把專業書籍放在床頭。“我正在學習綜掘機操作和維修,等將來轉崗就能選崗位,而不是被人選。”郭紅松笑著説。
繼今年東區關井閉坑後,明年底,埠村園區的西區也將結束開採的歷史。郭紅松看著自己的夥伴一批批“走出去”創業,知道自己離“那一天”也不遠了。
為了讓自己在“走出去”時能夠有“挑崗位”的資格,一年多來,郭紅松先後參加了小絞車司機、電機車司機、電瓶車維修、綜掘機維修等6個培訓班,並取得了小絞車司機、採煤機司機、電機車司機操作證。“轉崗,我現在已準備好了,接下來準備把綜採設備維修作為主攻方向,爭取培育出自己的優勢項目。”對未來,郭紅松有自己的打算。
自實施人員轉移以來,埠村園區已有近1400名職工走出礦區外出創業。埠村園區已經連續兩年不間斷開展專業知識培訓,先後組織綜採設備維修、綜掘機維修、採煤機司機等培訓班32期,培訓職工1032人次,提高職工操作水準,提升機能素質,讓職工轉崗無壓力,有信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