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打造全國一流、全省第一、最具特色的國家級新材料産業園區

  • 發佈時間:2014-12-04 05:33:28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陳曉

  濟南新材料産業園區位於濟南市天橋區308國道北側,園區于2005年7月經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建設部、環保部等部委審核通過,2006年3月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省級開發區,為全省最年輕的省級工業園。

  園區成立之初命名為濟南重化工産業園區,不久更改為濟南化工産業園區,隨著傳統化工産業面臨産能過剩、創新不足等矛盾的呈現,公眾逐漸增強的環保意識讓很多人聞化工項目即色變,為此,天橋區委、區政府從實際情況出發,積極調整園區産業規劃,2010年,濟南市政府為園區加挂“濟南新材料産業基地”的牌子;2012年9月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園區“國家火炬濟南新材料特色産業基地”。2013年8月29日,山東省政府正式批復濟南化工産業園區更名濟南新材料産業園區,園區成為全省唯一一家專業的新材料産業園區。

  2012年初,濟南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將加快全市“北跨”戰略、拓展濟南發展空間的意見建議確定為大會的唯一一件議案。作為實施“北跨”戰略的主陣地,天橋區委、區政府在濟南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直相關部門的全力支援和指導下,按照“産業北進、城市北跨”的工作思路,舉全區之力加快濟南新材料産業園區建設。2013年3月1日,濟南市北跨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園區舉行,16個優質項目集中開工,70萬平方米高標準廠房和配套設施實現當年開工當年竣工,固定資産投資達到25億元。2014年3月1日,園區舉行項目集中投産、開工、簽約儀式,其中投産項目11個,開工項目4個,簽約項目10個,新簽約項目總投資超過百億。

  高點定位,科學謀劃園區發展

  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和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高點定位園區建設發展,增強園區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入園企業品質水準,以優勢産業、優質項目、優化機制拉升園區發展起點,增強園區綜合競爭力。在目標定位上,以創建國內一流新材料産業園區為目標,提出把園區建成科技創新示範區、新型産業集聚區、體制機制創新區、國際合作融合區、生態保護模範區、北跨發展新城區,以六區聯動吸引人才、技術、項目、資金、資訊等要素集聚。在産業方向上,堅持高端産業專業化,瞄準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産業,建設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膠體材料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連續三年承辦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會,已有新材料領域企業61家,成為全省獨具特色的新材料産業專業園區。在發展理念上,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突出“四個轉變”,即推動園區由單一的生産性工業園區向功能齊備的城市新區轉變,由單一佈局工業項目向二産、三産項目協同推進轉變,由單個企業單一供地向統一建設訂單式廠房或工業綜合體轉變,由以土地、稅收等為主的政策驅動向以建載體、優服務為主的功能驅動轉變。在工作把握上,統籌兼顧、重點突破,突出“三個堅持”,即堅持在全市北跨發展大局下推進園區建設,把加快園區發展作為撬動城市北跨的重要支點,作為“向北求發展”的主要空間,自我加壓、敢於擔當,勇當北跨發展的排頭兵。堅持把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優質服務作為園區發展的總抓手、突破口,以項目集聚帶動投資落地、産業培育、園區振興。堅持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咬定目標不分神,攻堅奮進不畏難,務實落實不飄浮,盯緊靠上不鬆勁,狠抓落實不懈怠,以好作風保障園區快發展。

  創新路徑,多元助推園區發展

  按照“轉調創”的要求,積極探索新路徑、新模式、新方法,激發區域活力,培育園區自身動力,多元助推園區做大做強做優。

  堅持産城融合。堅持工業化與城市化相結合,培育做強産業與提升園區城市功能同步推進,推動産城互動、融合發展。按照城市化標準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供電、供水、供暖、天然氣、排污、消防等設施;今年投資2.7億元,按照城區道路標準完成園區“三縱一橫”道路改造提升;11月13日園區K135、K143公交線路開通,實現了園區與市區的無縫對接,為黃河兩岸居民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方便園區企業職工的上下班出行需求,對解決企業招工問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對加快黃河北部經濟發展、推進濟北新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創新舉措,加快建設工業綜合體,既建設標準廠房,又配套研發、孵化、生活等輔助功能,形成以産業為中心,集研發、生産、辦公、經營、生活于一體的産業新城,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團隊創業需求、員工生活需求,加速企業發展和産業集聚。其中鑫茂齊魯科技城佔地1100畝,開工建築面積近100萬平方米,已簽約、入駐企業150余家,同步對中小微企業實施孵化服務,提供資産增值、貸款、擔保等扶持,全部建成後將容納中小科技企業1000家,年産值100億元。新材料科技園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去年3月1日開工建設,今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現已引進德國聖西朗北方基地、山東師範大學工程中心和産業化基地、美高制藥、台灣尚諾新材料、榮泰膠體新材料、力冠科技等8家優質高新技術企業,即將入駐的有濟南大學新材料研發中心和産業化基地項目、山東交通學院專家研發的建築新材料産業化項目、山東大學專家研發的化工新材料項目,預計上述項目達産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利稅3億元。

  堅持政産學研聯合。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整合企業、科研資源,推動創新和自主研發,增強園區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和園區“軟實力”,積極探索並成功實踐了“成果、平臺、團隊、服務”的特色發展道路。

  引機構、匯成果。在區委、區政府傾全區之力建設園區的大氛圍下,積極制定優惠政策,提供資金扶持,吸引研發機構集聚,建設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濟南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兵器工業集團北方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園區建設研發、中試和産業化基地,實現了産品研發、中試、投産“一站式、一條龍”,併為園區提供可轉化科研成果近百項。

  引資金、建平臺。新材料産業是高新技術産業,是“以時間換效益”的産業,傳統的工業項目“買土地、建廠房、買設備”方式已經不適應新材料産業發展的需求。為此,園區採取了引進投資、自有資金開發等多種方式建設産業平臺,“築巢引鳳、為鳳築巢”相結合,建設了鑫茂齊魯科技城、濟南新材料産業科技園、山東建邦新材料産業基地等多個産業平臺,將項目建設投産時間從不少於24個月壓縮為不超過6個月,使科研成果轉化項目、高新技術企業在園區能夠及時轉化、快速投産,為發展實體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

  引人才、建團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産力,核心是人才,目前園區已擁有包括中科院院士、國家973計劃科學家、泰山學者、全市5150高層次人才在內的近50位教授和研究員,為園區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援和科研技術保障;已與山東大學合作,成立了新材料領域人才資訊網路,確保今後能夠為企業和科研成果轉化提供管理、行銷、投融資等各類人才保障,進一步完善了園區人才和團隊建設。

  堅持産業生態鏈整合。努力打造以新材料産業化為核心的“研發、生産、交易、物流”産業生態鏈。科研成果從園區各科研機構進入産業平臺,在産業平臺上整合資金、人才等各類資源,進行孵化以及産業化,産品進入新材料交易中心交易,通過物流智慧公路港運往各地,産業生態鏈橫跨第二和第三産業,涵蓋了研發製造、市場行銷、運營服務及保障服務等多個領域,有利於各産業協作共贏,真正實現區域經濟的均衡協調發展。

  堅持産業鏈聚合。注重産業鏈打造,沿産業鏈方向引進、整合、集聚相關企業,上下延伸、左右延展,發展産業集群。一是拉長産業鏈條。建設科佳新型複合材料基地,引進6個産業關聯度強、依存度高的項目整合入駐,形成緊密的複合材料産業鏈,提升産業集聚水準。該項目10萬平方米的廠房今年3月1日開工,7月底建成並安置了項目,全部達産後將實現年産值10億元。二是培育生産性服務業。著力引進與生産製造企業關聯度高的配套項目,濟南傳化泉勝綜合物流城落戶園區,總投資30億元,將建設集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於一體的公路智慧港。三是連結電子商務。推動工業化資訊化融合發展,加快鑫茂與北京恩源合作建設工業科技電子商務平臺速度,帶動園區工業科技電子商務發展,實現線上與線下、實體與虛擬産業鏈的整合。目前正在安裝設備,預計今年12月上線。

  堅持開放合作。把對外開放作為“轉調創”的重要抓手,著力打造對外開放高端平臺,以開放增活力,以開放創優勢,努力把新材料産業園區打造成外向型經濟發展新高地。引進德國聖西朗光電集團北方總部和大功率節能燈生産基地,今年3月1日簽約入駐新材料科技園,北方總部9月底投入使用;大功率節能燈生産基地正在訂購設備,年底實現投産,年産值5億元,利稅1億元。主動融入中日韓自貿區建設,加大對韓招商力度,4月16日7家南韓科技園區、企業簽訂入駐協議。

  優化環境,高效服務園區發展

  牢固樹立抓環境就是抓機遇,創環境就是謀發展,優環境就是增實力的意識,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促進園區發展的“生命線”,創新方式方法,健全體制機制,強化服務保障,打造服務品牌,以環境優化促進園區快建設、大發展。

  區委、區政府傾全區之力支援園區建設,連續兩年在園區現場召開區委常委擴大會議,圍繞推進園區項目建設,聚焦發力,突出抓了“三個一批”,即投産一批、開工一批、簽約一批。去年3月1日舉行北跨發展項目集中開工儀式,16個項目集中開工建設,今年3月1日舉行項目集中投産開工簽約儀式,25個項目集中投産開工簽約;實施“飛地招商”,出臺街鎮向園區引介項目稅收分成政策,鼓勵各街鎮向園區引薦項目。這些舉措,有力地促進了園區發展。

  本著企業內部的事由企業辦,企業外部的事由園區辦的原則,強化外部環境保障,形成支援促進企業發展的濃厚氛圍。促發展、抓服務。第一,抓好企業建設階段服務。在市北跨指揮部和市直各部門的大力支援下,為入園企業提供熱情週到高效的全過程、全方位服務,促進企業快速建設、快速投産。第二,抓好投産企業服務。定期舉辦由園區企業、高校、科研單位參加的項目對接推介會,形成企業、高校、資本之間的密切聯繫。園區有20項科研成果借助推介平臺實現轉化,其中由山東大學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製的太陽能正面導電銀漿技術打破了國際壟斷,技術轉給建邦公司進行産業化,項目佔地僅20畝,可實現年産值12億元,利稅2億元。目前,還有氧化鋁陶瓷微晶磨料等三個項目正在進行轉化。

  在發展中,園區逐漸探索出“成果、平臺、團隊、服務”的發展模式,招商上逐步向國家“十二五”規劃鼓勵發展的新材料産業轉移,包括電子資訊材料、新能源材料、奈米材料、先進複合材料等12個專業,重點引進高科技、高投入、高附加值的環境友好型項目,大力扶植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的成長型企業。堅持“一大一高、一上一外”的“四個一”招商方向,“大”為平臺,著力引進、建設科技園中園等工業綜合體;“高”是方向,繼續重點發展新材料産業、延伸發展其他六大戰略新興産業涉及的新材料專業;“上”指上市公司,引進有潛力、有實力的上市企業進駐園區;“外”是外資企業,在堅持合理引進外資的同時,引進有助於提高園區産業結構和技術水準的外資,走“大”“高”融合、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同時,堅持“抓大不放小,招外不忘內”的原則,適量引進優質中小型工業項目,積極培育區域內企業,真正將園區做大做強,實現園區跨越式發展。

新材料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光啟技術 27.78 10.02%
2 晶瑞股份 34.38 10.02%
3 藍曉科技 40.90 10.01%
4 久吾高科 35.09 10.00%
5 中石科技 69.43 10.00%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華友鈷業 111.14 -6.24%
2 太空智造 10.63 -5.00%
3 *ST華澤 7.89 -4.94%
4 宏發股份 40.31 -4.64%
5 贛鋒鋰業 73.86 -4.55%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