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不良貸款上升不可當兒戲
- 發佈時間:2015-05-12 00:32:2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五大國有銀行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不良貸款激增501.49億元,幾乎是去年一季度的兩倍,不良率也有不同幅度上升。農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達到1.65%,較年初增長0.11個百分點;工行不良貸款率上升0.16個百分點至1.29%;交行、中行、建行不良貸款率均在1.3%左右。
五大國有銀行無一例外地遭遇了不良貸款持續“雙升”的尷尬,均突破了不良貸款率1%的“制約”。表面上看,五大行不良貸款持續小幅上升,符合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正常經濟波動規律。換言之,隨著未來經濟換檔逐漸到位,經濟下行壓力逐步釋放,不良貸款率將趨於穩定。應該説,不良貸款在國家經濟處於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有所增長不值得大驚小怪,但令人吃驚的是五大行不良貸款“雷同式”增長,就值得好好思量。
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近年來國有銀行的信貸管理制度已經十分完善,調查、審查、審批、授信、用信等其中任一環節出現問題,客戶都無法獲得貸款,必須各環節全部聯動到位,經過相關負責人同意或默許以及全程協助,才能實現貸款發放到位,否則貸款違規發放比登天還難。經過正規程式獲得貸款的客戶其信用狀況一般不會太差,貸款要形成不良並非易事。然而讓人不解的是,五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的比率近三年全部是持續小幅上升,這就讓筆者聯想到不良貸款增長的背後,或許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千萬不要把不良貸款當兒戲對待。
去年審計署曾公開發佈對兩大國有銀行的審計結果,僅2012年一年,違規放貸合計金額就高達132.25億元。而今,在信貸市場無法擺脫賣方市場的大環境下,貸款在經過國有銀行正規程式後再形成不良貸款的概率應該不高。比如客戶A以1000萬元易於變現的資産在銀行貸款最高不超過700萬元,若貸款形成不良,銀行就會通過拍賣、廉價處置客戶資産來償還貸款,客戶A就會直接損失300萬元,同時客戶A還要承擔相應的多種法律責任。無論從常理來説,還是從現實來看,客戶A不會做這等愚蠢事。那麼,國有銀行抵押貸款形成不良的原因,就有可能是客戶提供的資産價值低於貸款金額,才有可能讓貸款形成事實上的不良。然而,這在管理十分正規的國有銀行來看,抵押物價值不足的資産要獲得銀行貸款是不可能的。因此,客戶要想以低於貸款金額的資産抵押獲得貸款,除了借助銀行內部員工違法違規操作之外別無他法。
這樣一來,貸款一旦需要違法違規才能發放,相信沒有任何一位銀行員工願意無緣無故地“付出”以及承擔違法違規的“代價”。要實現貸款違法違規發放,借款客戶就需要“想方設法”給足銀行內部員工違法違規的相應“本錢”,才能促使其願意“飛蛾撲火”。從以往的審計檢查來看,不良貸款的出現一般是銀行內部違規放貸或“內外勾結”所致,至於因客戶遭遇經濟大環境而導致貸款形成不良的比率難得超過三成。也就是説,五大國有不良貸款如此連續3年持續上升,有可能隱含著內部違規等因素。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面對五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上升的嚴峻現實,不僅需要五大國有銀行自身內控監管和紀檢部門深入核查貸款真相,細緻探求貸款形成不良的真實原因,仔細甄別不良貸款中可能誘發的個人違法違規行為,從而挖出隱藏在銀行內部的“蛀蟲”,剷除不良貸款滋生的土壤。同時,更需要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審計部門和反腐敗機構認真開展聯合核查,從直接核查客戶提供的抵押物資産入手,細心辨別不良貸款形成的真正原因,消除銀行業“自己人”不好處理“自己人”的弊端,切不可聽憑五大國有銀行自查自糾的整改式回復,以致無端放走危害金融安全的“老虎與蒼蠅”。
在此基礎上,組織專人對五大國有銀行近3年來已核銷不良貸款開展真實性檢查,精細核查貸款核銷真相,還原不良貸款形成的本來面目,避免通過“假核銷”來掩蓋不良貸款下降的“黑幕”,達到從源頭減少各類人為因素導致的不良貸款增長,消除銀行“內鬼”作怪帶來的不良貸款增長。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