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海有八大科學之謎

  • 發佈時間:2015-05-11 04:31:1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神秘的深海是在地球表層和內部過程的雙向驅動下,充滿著世界奇觀和科學難題的陌生天地。我國的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充滿著眾多科學之謎。

  “邊緣海介於陸地和海洋之間,是海陸相互作用的界面。邊緣海的發育,改變了大陸和大洋之間的物流和能流。南海作為亞洲岸外最大的邊緣海,其生命史的研究是認識亞洲和太平洋海陸相互作用的捷徑。”我國“南海深部計劃”指導專家組組長、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汪品先院士説。

  據汪品先介紹,探尋南海“生命史”目前有三類核心科學問題亟待求解。一是不同觀點的爭論,如南海海底擴張時間的分歧;二是不同記錄的比較,如海底磁異常與大洋鑽探岩芯記錄之間的矛盾;三是大洋新發現在南海如何表現,如深海微生物在碳迴圈中的作用。具體來説,南海有八大科學之謎。

  這些科學之謎包括:南海的年齡有多大?海底擴張究竟是西南海盆在先,還是中央海盆在先?擴張的時間是在3200萬到1600萬年前,還是早在3700萬年前就已經開始,2000萬年前已經結束?南海海底的火山鏈形成于何時?現代海底還沒有火山活動的蹤跡?南海的深層海流,確實是逆時針方向運作的嗎?滯留時間真的只有30年嗎?為什麼南海的珊瑚礁在2000萬年前就開始形成?南海的海底是“漏”的,在現代俯衝帶、殘留擴張脊和火山鏈海底,是否有更多的海底溢出流分佈?南海的微生物在碳迴圈中有何作用?等等。

  據汪品先介紹,為探尋南海“生命史”,我國“南海深部計劃”在三大方面開展了系統研究:從海底擴張到板塊俯衝的構造演化作為生命史的“骨架”,以深海沉積過程和盆地充填作為生命史的“肉”,以深海生物地球化學過程作為生命史的“血”,在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層面,再造南海的深海盆地發育過程,目前已取得眾多階段性重要成果。

  這些重要進展包括:在南海首次運用深拖磁測系統、寬頻帶海底地震儀等高新技術,重新認識南海深海盆形成歷史和演變機制;通過全方面在南海布設潛標錨係開展時間序列現場觀測,結合走航調查和實驗室分析,揭示南海深層環流特徵、深水物質搬運和沉積過程;從微生物分佈特徵和群落結構研究入手,深化“微型生物碳泵”機制和儲碳功能的認識,提出碳儲庫長週期演變的“溶解有機碳”假説等。

  “經過4年多的努力,加上國際大洋鑽探、蛟龍號深潛航次的配合,有些科學之謎已經開始破解。比如南海擴張的年齡,我們已經知道中央海盆比西南海盆先形成,距今1600萬年前擴張結束。”汪品先説,“如果站在地球圈層相互作用的高度看待南海演變與海陸相互作用的關係,看待邊緣海盆地發育對東亞和西太平洋環境的影響,可以打開一系列科學新課題的大門。”

  目前,我國南海正成為國際邊緣海研究的熱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科學家奔赴南海探索科學之謎。僅“南海深部計劃”就吸引了全國40多個單位、近400多研究人員參加,並實現物理、化學、生物、地質等海洋科學與海洋技術的聯合。

  (新華社“東方紅2號”5月10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