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寫評論 聽民聲

  • 發佈時間:2015-05-10 05:45:4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文化部全面清理整頓文藝評獎,本著從嚴要求原則,取消一批、精簡壓縮一批,各類全國性文藝獎項將削減六成以上。精簡獎項並不意味著藝術評價的削弱,文化部相關領導表示,今後要充分發揮包括理論評論、評獎、宣傳推廣、榮譽制度等在內的各種藝術評價手段的積極作用,特別是要大力加強藝術評論。

  文化部此次精簡文藝評獎並非無的放矢。一直以來,在我國許多領域,各種獎項設置過多過濫、評獎過程存在貓膩等問題,廣遭社會詬病。這些問題,文藝工作中同樣存在,它消解了文藝獎項的“含金量”,助長了文藝創作的浮躁風氣,極易引發文藝腐敗。此次,文化部按照中央有關精神對各類全國性文藝獎項認真梳理,對於一些沒必要設置的獎項予以清理,有利於正本清源、堵塞漏洞。

  文藝評獎減少了,與之對應的則是文化部在藝術評論等方面積極創造條件,加大推進力度。據悉,文化部擬通過召開媒體座談會、創作熱點研討會、年度藝術形勢分析會,在相關報刊開設藝術評論專欄、提高評論稿酬等措施,強化藝術評論效力。如此一“減”一“加”,減的是小範圍、小圈子,“點”上的運作,加的是多渠道、多方式,“面”上的發力,對之,若能妥善處置,不僅不會削弱藝術評價,而且,可以揚長避短,使藝術評價更好地服務於文藝工作。

  以藝術評論促進藝術評價,固然需要業內專家、學者多做工作,發揮主力軍作用,但也不能忽視廣大群眾的意見。只有注重傾聽群眾心聲,滿足群眾訴求,才能吸引群眾廣泛參與,集群眾智慧,使藝術評論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從而使之更好地“接地氣”,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目前來看,藝術評論距離普通群眾還有些遠。一些文藝座談會、研討會,參會者往往清一色的業內人士;一些報刊的藝術評論欄目,更多地青睞于名家、聚焦于名作;一些關涉藝術評論的教育培訓,也常常在自我圈子內按部就班進行……藝術評論與普通群眾之間,似乎隔著一條無形的鴻溝,縱然“雞犬之聲相聞”,然卻“老死不相往來”。由此帶來的後果,藝術評論無論從評價視野還是輻射範圍上經常駐足於不大的“一畝三分地”,淪為自言自語、自説自聽,普通群眾關注較少,藝術評論的現實影響力與持久生命力難以體現出來。

  文藝服務於群眾,藝術評論與群眾“深交”,把群眾有益的意見與建議融入其中、表達出來,以此促進文藝工作的不斷改進,實乃題中應有之義。儘管文藝評論給人的感覺是“高大上”,可如果它不注重聯繫群眾,不主動與群眾交朋友,説到底也只能徒具光鮮外表,難有堅實根基。

  要將群眾的意見與建議融入藝術評論,一方面,必須積極給群眾自己站出來説話營造空間。這就需要相關機構在藝術評論活動中為群眾表達心聲留出一席之地,需要文化媒體在關注名家名作的同時也莫忽視了基層群眾有見地的聲音,莫忽視了名家目光之外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另一方面,必須自覺為群眾説出心裏話給予幫助。並非所有人皆善於自主表達觀點,對於他們中一些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業內人士要注意以適當方式深入調研、及時收集,繼而形成匯聚民聲的藝術評論。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以融入群眾觀點的藝術評論推進藝術評價,藝術評價才會改頭換面,為獎項精簡後的文藝發展提供持續性的有力支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