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油坊觸電商
- 發佈時間:2015-05-09 05:29:36 來源:大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石如寬 戴玉亮
本報通訊員 韓明雲
4月13日中午,壽光市洛城街道屯西村的葛翠華涼拌黃瓜時,看到香油不多了,給女兒葛小慧説去洛城集市張氏油坊打瓶香油來。“不用跑了,我從網上買就行。”葛小慧立即從網上給張景才香油下了訂單。下午,香油送到家了。
網上買賣,在葛翠華看來還是新鮮事,但張氏油坊的店主張景才已經琢磨了好久。今年春節時,在懂電腦的女婿的幫助下,張景才把自家的香油和麻汁放到了網上。“沒想到春節時,手工做的香油在網上賣的比在集市上賣的還多。”張景才説,這比走街串巷敲梆子省事多了。
今年4月上旬,有家電商想代理張氏油坊的香油。“勸我讓更多的網友能品嘗到地道的香油。”張景才覺得網路力量很大,油坊也很有必要做大規模。
張景才認為自家的香油好在品質有保障,“祖傳的,一點沒走樣。”
19世紀末,張景才的爺爺經營起一家小油坊。“我爺爺會做的東西很多,除了香油和麻汁,還有醬油、醋、黃酒等,可惜很多秘方沒傳下來,現在只剩下香油和麻汁的秘方了。”張景才説,爺爺生活在戰亂年代,那時油坊就是全家人生活的來源。雖幾經戰火,多次關閉,爺爺依然將油坊開了下來。
“聽父親講,爺爺經營油坊的時候,全家人忙一晚上才能做出兩擔,第二天挑到集市上賣。”張景才説。解放後,張景才的父親接過油坊生意不久,因為時代原因,油坊被關閉。直到改革開放後,張景才一家才重操舊業。
那時候張景才兄弟四人都有不錯的工作,只有父親做油坊生意。隨著父親年齡越來越大,總擔心祖業失傳而整天愁眉不展。
張景才決定繼承祖業。1984年,張景才辭去蔬菜公司的經理,跟著父親學手藝。直到1990年,86歲的父親正式“退休”後,張景才才算接過這門手藝。
製作小磨香油有幾道工序,先選上好的芝麻進行漂洗,用大鍋炒熟,吹去雜質,然後用石磨磨成油坯,再加入沸水運用“水代法”濾出香油。幾道工序中,撴油時加多少水量直接關係到香油的品質。張景才説:“加多少沸水、火候的掌握全憑經驗。”
“父親撴油的時候,家裏養著兩三匹騾子,除了拉磨外,還耕地、種地、拉車。”張景才説,接手油坊以後,把炒鍋升級成了受熱更均勻的滾桶,電機代替了騾馬,其他的製作工藝一點沒變。
小時候,張景才經常看到父親忙活到半夜,白天還要推著獨輪車走街串巷吆喝著賣。在張景才的記憶中,父親是個實誠的買賣人,從不短斤少兩,也不會摻假賣次。他製作的小磨香油、芝麻醬,總被附近各村莊的村民爭相購買。現在,張景才繼承了父親的手藝,同樣認為,要做好買賣必須講誠信。
芝麻的種類決定香油的品質。國內的芝麻皮厚,出油量低,口感發澀。為了提升香油的品質,張景才去外地到處考察,先後嘗試了南非、印度、加拿大和坦尚尼亞産的芝麻。通過對比,張景才最終決定使用坦尚尼亞産的芝麻。張景才説:“這種非洲芝麻出油率高,成品香味純正。”
“炒芝麻是真正的技術活,成品香不香就看原料炒得好不好。爺爺流傳下來的秘方大多是關於炒芝麻的技術。”張景才説。
在各個大集上,人們已經習慣排隊買張氏油坊的香油和麻汁。“這個活兒是‘不冷不熱不忙活’,大寒天和大暑天最忙,夏天拌涼菜、冬天吃火鍋,都是麻汁銷售的高峰期。洛城街道的大多數飯店都認我生産的麻汁。”張景才説。
張景才已做香油23年,每次都是下午做香油,上午賣香油。如今,有了網上銷售,張景才覺得輕鬆些了。“以後網上銷售佔得比例大了,我們就在網上賣,不用走街串巷趕大集了。”張景才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