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劉湖濱: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當個有知識的農民

  • 發佈時間:2015-05-07 09:3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南昌5月7日電(記者鄔慧穎)隨著畢業季的到來,求職再度成為眾多大學畢業生心頭的一座山。但劉湖濱並不這麼想。大學畢業後,他先後換了兩份都不錯的工作,2013年6月,劉湖濱毅然辭去了工作,和4個朋友合夥在江西奉新縣辦起了不一樣的養雞場,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當起了一名有知識的農民。

   辭職當回農民,犯傻?

  今年26歲的劉湖濱,是從江西泰和縣農村走出去的一名大學生,上了兩年班之後卻來到奉新縣和朋友合夥辦農莊,養雞、養魚、種菜……每天樂此不疲地幹著農活。在外人看來,好不容易“鯉魚跳了龍門”,再回來當農民不是犯傻嗎!

  劉湖濱的母親郭年風説:“剛開始聽説他要辭職辦農莊,又回來當農民,他爸和他大哥都反對,但是我還是支援他,他自己要去闖就去闖,我相信他。”雖然嘴巴上説著支援,可是郭年風講起兒子還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2011年大學畢業後,劉湖濱曾造過飛機零部件,也當過車間主管,然而四平八穩的生活令他覺得乏味。2013年6月,劉湖濱和4個朋友合夥在江西奉新縣承包了300畝果園打造“可視化”生態農莊。“我們認為農業開發是一個發展趨勢,我們把果園打造成一個農莊,既種植果樹、蔬菜,又飼養土雞和魚,其中又以飼養土雞為主業。”劉湖濱説道。

   “網際網路+”帶來大收益

  剛開始,劉湖濱對養殖方面的知識一無所知,出現問題時,只能每天上網查閱資料,或者詢問一些本地的農戶。

  “去年7月有一天下大雨,雛雞棚被吹飛,棚裏400多只雛雞全部凍死,農場裏總共就2000多只,當時的心情根本無法形容,想哭都哭不出來。”劉湖濱説,“但是之後轉念一想,自己算比較幸運,沒有‘全軍覆沒’。”

  農莊沒辦多久劉湖濱和幾個朋友就開始發愁起農莊的未來發展。“我們主要的産品就是土雞和土雞蛋,如何讓顧客知曉我們的産品及特色,這是最關鍵的問題。”劉湖濱説,他們想到的辦法是可視化生産,客戶可以在農莊網站和手機APP上,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24小時觀察土雞養殖全過程。“不少客戶起初還懷疑是飼料雞,看到監控視頻後就打消了疑慮。”

  “我們還採取會員制,顧客購買套餐成為農莊的會員,我們根據會員訂制的套餐,定期提供新鮮的産品給他們。如果會員臨時需要土雞或土雞蛋,我們也會送貨到府。”劉湖濱説,採取“私人訂制”加強了顧客和農場互動,也穩定了農莊的客戶群。目前,農莊已在南昌、宜春等地發展300余名會員,年銷售收入300余萬元。

  把“網際網路+”進行到底

  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如今,300畝果園放養著4000隻羽土雞、1600隻羽雛雞,劉湖濱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目前,南昌的一些社區、公司組團來農莊參觀,我們堅持不收一分錢,免費讓大家玩,供大家吃。”劉湖濱説。

  “這也是讓用戶更加信任我們的産品品質,也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産品的特色。”劉湖濱説,他們目前重點發展社區的會員,這種會員一旦加入,就不會輕易退出。

  劉湖濱的合夥人鄧鵬介紹,“社區農莊”將把顧客“私人訂制”服務更加細化,今年農莊還將建立追溯體系,在每只雞的腳上綁上二維碼,會員掃一掃二維碼,手機上就會顯示産品的育苗期、疫苗記錄、生長時間等全部生長記錄。

  劉湖濱認為,創業最吸引他的就是可以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領域,在這片屬於自己的天地裏,再苦再累也不會後悔。他説:“我們嘗試的‘網際網路+社區+農莊’的模式,雖然目前還不成熟,但我們相信這是未來的趨勢,這個領域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