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唐玉生:勇敢駕馭時代

  • 發佈時間:2015-05-07 00:31:1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無論是2010年的煤業轉型,還是現在深耕高原特色農業,唐玉生認為,對事業的態度就是既然選擇了,就不留後路。

  他放棄煤業的時候,正值煤業發展的高峰期,當時面對“一個月只是睡著也能有1500萬的收入”,要作出放棄的決定,談何容易?為此,他也曾遭到家人的嚴重“抵制”和不理解。“棄煤”時,合作者曾給他作出提示:是否保留些股份。對此,他堅決拒絕,在他看來,既然選擇好了就要尊重自己的初心,一定不為自己留退路。

  “沒有百年的煤業,但是有百年的店”這樣的指引,讓他揣著數十年的奮鬥成果選擇了“開店”。深耕高原特色農業,將産業的後發優勢發揮到極致。

  “把萬興隆建設成為實力雄厚、管理一流、面向未來、走向世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這是他“開店”的目標,更是他的行動指南。

  轉身

  時年50歲的唐玉生,從16歲起就開始經商。

  2010年,雲南煤業的利潤空間已經登峰造極,那時的唐玉生沒有養尊處優,而是選擇了放棄。

  放棄對於唐玉生而言是“艱難”的。他“棄煤”的決定引起了家庭的重大震蕩,要他給出一個退出和放棄煤業的理由,面對當時的巨大行業收益,任何理由幾乎都是無力的。老婆問他“做什麼還比這個賺錢”這樣的問題讓他無言以對。

  事實上,他從來不是獨斷專橫的人。放棄煤業這個想法也不是突發奇想的決定,為此他也糾結了很久。特別是在家人的一片反對聲中,唐玉生頓感無盡的苦惱,為了做出決定,他曾回到老家,讓心靈在青山綠水的鄉土中去找到自己的答案。

  不能只想著賺錢,這就是他當時就有的清晰思路。

  經過多方討論,在充分的理解之下,家人終於同意了唐玉生看似“荒唐”的想法。

  唐玉生坦言,原來在他心目中一直不願意把煤業當做自己的終身事業。早年創業的他紮根在一線,深刻領會到了從事煤業的艱辛,特別是一線工人那“暗無天日”的作業環境,更是讓他內心非常不平靜。他説,在“掏烏金”的過程中,自己從來都厚待工人,當時看到他們每次上井時,“除了眼睛在轉,滿身一片漆黑的樣子”,自己覺得對他們的回報再多都不夠。

  “不能讓自己的良心那麼不安”,隨著從業時間的推移,唐玉生也越發體會到了煤業對於生態環境等的破壞性,深思過後,他果斷地捨棄了這塊“肥肉”。

  後來,在辦理移交手續中,收購者出現了1.8億元的資金缺口,對此,收購者也提出願意以股份佔比會讓給他,當時的唐玉生卻當機立斷地做出一個更加讓家人覺得“荒唐”的決定,不要股份、也不要1.8億元的尾款。

  後來,別人問唐玉生這些“不要”的理由,他説既然“棄”就要乾乾淨淨。

  這是做派,更是一份對選擇的勇敢和尊重。

  在唐玉生看來,任何的退路都是對新路的一種阻礙。

  果斷放手後,唐玉生綜合考慮當下形勢,他開始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這一次他決定做現代農業。

  很快,他便投入到了高原特色的農業開發上,迄今用了4年的時間,開辦了烙上“萬興隆”深深印記的高原農業企業。

  二次創業讓唐玉生很辛苦,二次創業也讓他很興奮,他總愛説,“這次選擇算是對了,這個‘店’可以開百年了。”當然,這次創業也讓他壓上了自己奮鬥半生的“身家性命”,“必須有這樣的態度,每次選擇我都在背水一戰。”

  回報

  在被譽為雲南菜籽油故鄉的羅平,曾有鄉親為了賣菜籽苦等兩天兩夜,並不是因為當地的菜籽滯銷,而是鄉親認人賣菜籽。

  唐玉生説自從棄煤從農後,追隨自己一起發展的“粉絲”便多了起來。在大家眼中,他的企業信譽好,這就是大家願意追隨的理由。

  在重新“擇業”之初,唐玉生再次陷入令他十分糾結的選擇:耳聞唐玉生從煤業轉身出來的“真槍實彈”的身價,不少鄰縣的項目紛紛向他投來橄欖枝,其中一個市開出了讓他現在回想起來都還難言放棄的優惠條件。

  “面對優厚的條件,我更需要冷靜。”這次他還是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家鄉羅平縣創業打拼的點點滴滴躍然眼前,一個信念就此閃現,“我不能只看到了別人開出來的優厚條件,我的根在羅平,是羅平家鄉成就了我,在哪發的財,我就應該投入在哪。”

  在唐玉生的眼中,這是選擇,更是份推不掉的責任。

  紮根羅平的土地上,他依然將發展的眼光聚焦在得天獨厚的“三黃産業”上:蜂蜜、菜籽、黃姜。只不過,唐玉生的這次聚焦與眾不同。他依靠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延伸産業鏈,將這三個羅平發展底子豐蘊的産業做精、做透。光就自主智慧財産權一項,發明專利就已經十分厚實。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他潛心謀好了該縣的將來。2011年投資7.36億元,建立了年精深加工35萬噸小黃姜、30萬噸脫水蔬菜生産線、年處理6萬噸油菜籽生産線、年加工3000噸蜂系列産品生産線,建設週期2年。該項目建設可有效促進羅平生薑産業從種植到精加工的升級,提升小黃姜的規模化種植水準,提高小黃姜生産附加值,提高姜農收入,提升小黃姜産品國際市場競爭力。至今,他成了當地赫赫有名的操盤高手,有了産業的支撐,他每年都有意引領小黃姜的高價,讓姜農得實惠。

  一邊揣著家鄉、一邊心懷産業夢,在築夢的路上,唐玉生最放不下的還有那一批曾經與他打拼煤業天下的員工們。對於原來的追隨者,他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們從煤業工人轉型成為了産業工人,讓他們感受到企業發展的紅利。

  對一名患病無法再來新公司上班的同仁,唐玉生想都沒想就説“他永遠是我們的同仁。”公司對這位同仁發放了足額的工資,併為其買足了五險一金。“在一起就要一輩子。”在唐玉生眼中,回報高於一切,這是一個人成就事業的幸福價值。

  接力

  二次創業,唐玉生動員了兒子一起演繹了“上陣父子兵”。唐玉生説,開百年老店,這是他的夢想。夢想需要傳承,在他心中,兒子就是最佳的人選。他沒有跟兒子做很多事前交代,只是潛移默化地感染兒子參與到整個創業過程中。

  也許是血脈傳承的原因,兒子唐聞兵對唐玉生的一片苦心算是心領神會。

  “我來不及多想什麼,投入家業多年,我一直在內心多對比,我總在想,在我的這個年紀父親在幹什麼。”唐玉生的次子唐聞兵從軍隊轉業後,就被父親安排到了煤礦的第一線,他還來不及反應“社會是什麼”的時候,就開始每天與下井工人一道作業,領取同樣的報酬。這樣的經歷給唐聞兵的體會是:幹番事業一定是歷經艱難、腳踏實地而來的。

  唐玉生眼中,家族企業是一種很好的經營模式。為了讓兒子不淪為“富二代”,他很早就開始對兒子進行言傳身教。唐玉生育子觀中,不僅要讓兒子吃苦,更要讓他懂得感恩。

  對於被外人視為“白養”的那位喪失勞動能力的工人,唐玉生經常拿此試探兒子:把工人的錢停了怎麼樣?他每次聽到的總會是兒子的反對聲。對此,唐玉生感覺很欣慰,在唐玉生看來,眼中只有錢的人成不了大器。

  二次創業的很多時候,唐玉生有意地退居幕後,“遠遠”地看著自己的企業,“遠遠”地看著唐聞兵。

  做百年家族企業是唐玉生的終極夢想,他説,實現這個夢想需要更多地“放手”讓下一代去做,這樣才能讓企業生生不息。

  “我要放手,但是也要遠遠地看著。”唐玉生説。

  畢竟孩子和自己的企業都還年輕,雖然要放手,但也不能完全不管。讓孩子有足夠的空間去發展,也必須把好關。

  做百年的家族企業,但管理要由現代化企業管理來植根,這是唐玉生一直堅持的理念。在他眼裏,只有規範的、科學的、人本的管理才能保證企業傳承下去,才能打破“富不過三代”這個魔咒。

  在企業管理中,唐玉生引進了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他強調連自己都不能一人獨大。無論做任何決定,有任何新的動作,任何文件,都必須父子二人同時簽字才能通過,缺一不可,做到真正的董事會制度。

  在唐玉生眼中,品性可以立世,品性也可以傳世。好的傳承不僅影響和改變一代人,它同樣是一個企業得以延續的血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